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433409
大小:68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8-18
《春宵一刻值千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春宵一刻值千金————————————————————————————————作者:————————————————————————————————日期: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译文] 春天的夜晚,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刻时间,也价值千金;因为在那样的夜晚,有花儿的清香,有月色的朦胧。 [出典] 北宋 苏轼 《春宵》 注: 1、《春宵》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2、注释: 歌管:歌,歌曲。管,笙箫。 有:前一个“有”:产生、发生,可理解为“散发”。后一个“有”:具有。
2、 月有阴:指月亮有时被云层遮住。阴,阴影。 细细:声之清也. 秋千:中国古老的风俗,把两根彩绳系在横梁上,下面拴一块木板,人坐在上面来回荡悠。 夜沉沉:夜深。 3、译文1: 春天的夜晚,即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朵散发出丝丝缕缕醉人的清香,在月光下摇曳着朦胧的倩影。 楼台处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与箫声。夜深了,望着院中空荡荡的秋千架,我沉醉于良宵美景之中。 译文2: 春天的夜晚,时间多么珍贵,一刻相当于千金;花儿微微摇动,散发着缕缕清香,月光如水照耀,花丛下落着片片阴影。夜已经很深,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楼台上
3、不时传来细细的乐音;清凉的院落里,荡秋千的人们正玩儿得开心。 4、苏轼 生平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春天的夜晚,是那么宝贵,因为花卉散放着清香,月亮也有朦胧的阴影之美。诗的开始两句就写出了夜景的清丽幽美,景色宜人。歌管楼台两句,描绘那些留连光景,在春夜轻吹低唱的人们正沉醉在良宵美景之中。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夜春景,更显得珍贵。全诗写得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 6、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写的是春夜美景、光阴的珍贵。春天的夜晚,是那样宝贵,因为花儿散放着醉人的清香,月亮也有朦胧的阴影之美。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夜景的
4、清丽幽美,景色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的人们在抓紧一切时间戏耍、玩乐、享受的情景。诗人描绘那些留连光景,在春夜轻吹低唱的人们正沉醉在良宵美景之中。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夜春景,更显得珍贵。不无讽刺意味。 全篇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送的名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7、春天的夜晚,月朗星稀,花香扑鼻,为了不
5、辜负这美景良辰,人们弹奏高歌,尽情嬉戏。诗中如此描写道:春夜的时光是多么的珍贵啊!明朗的月光照出了花影簇簇,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远处的楼台上不住地传来声声细晰的乐曲和歌声,虽然夜已深沉,隔壁的院落里,还在荡着秋千尽情游戏。 《春宵》一诗,写的是人们的忘情欢乐,对春光分秒必争的珍惜,而立意在于称颂春天。这种手法和取意,可谓独辟蹊径,别具慧眼。通过具体描写人们对春天的狂热般的爱,以达到颂扬春天的目的,比习见的直接赞扬春天的大好风光,更加耐人寻味。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不同寻常的文学造诣和超凡脱俗的生命感悟。 8、一般的借景抒情的诗,都是先写景,再抒
6、情。而苏轼的这首《春宵》,后三句是写景,描绘了春夜的美丽景色,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诗人不由得发出“春宵一刻值千金”的高度赞美,而这一抒情的句子却出现在诗的开头。作为诗文大家,在写法上自然不必追求千篇一律,读者也不会纠缠于苏轼打破常规的写法,倒是苏轼这一句对春夜的由衷赞美,引发了人们对光阴可贵的联想。“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一年之始,春风骀荡,万物复苏,花草飘香,春代表着生命,象征着希望,然而春光美好,却又非常短暂,因此人们在歌颂春的同时,也意识到光阴的可贵。唐代诗人王贞白的《白鹿洞》诗中就有“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句子,劝人珍惜光阴。苏
7、诗的诗意可能渊源于王诗,二者都强调了光阴可贵,不过,从表达效果看,苏诗的“千金”的比喻,要优于王诗“寸金”的比喻。苏诗还是成语“一刻千金”的出处。 “春”在中国文化中,除了作为季节的名称,也是爱情的象征。而“春宵”就更容易引起人们对男女幽情的联想了。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即是用“春宵”代指唐玄宗与杨玉环的夜夜欢会。这样,人们把“春宵一刻值千金”用于爱情或幽会的场合,似乎就成了一种必然了。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倩红问病》中红娘所唱的【圣药王】一曲就化用了苏轼《春夜》全诗,又将“春宵一刻值千金”讴
8、歌春夜美景的诗意改作辜负良夜,错过爱情的新意,天衣无缝地编织在自己的曲辞之中。王实甫的改作影响深广,以后的引用者皆湮没原义而沿用《西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