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简介.doc

超临界流体简介.doc

ID:57429829

大小:1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17

超临界流体简介.doc_第1页
超临界流体简介.doc_第2页
超临界流体简介.doc_第3页
超临界流体简介.doc_第4页
超临界流体简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临界流体简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超临界流体简介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Fluids,SCF)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之一项新型技术,应用范围广阔,早期主要用于萃取分离1方面,现则已深入到分析化学2-4、生化反应5-6及微粒制备7-11等各领域。1、超临界流体的发展历程物质的超临界状态最早于1822年被CagnigarddelaTour所发现并且加以描述。1861年,Core描述了Naphthalene于二氧化碳中的溶解现象。1869年,Andrews对二氧化碳和氮气,进行二元化物(binarymixtures)相行为深入研究,测得二氧化碳之临界点。而有

2、关超临界流体溶液沉淀析出最早的文献,是于1879年,由Hanny及Hogarth所提出。发现在常压下碘化钾不溶于乙醇,但超临界状态下的乙醇则对碘化钾具相当的溶解力。当压力增加时,碘化钾的溶解度增加;当压力下降时,则有雪花般的晶体析出。是首先提出压力会影响溶质溶解度之观念者。1906年,Buchner指出溶质于超临界流体中之溶解度,亦受溶质本身之蒸气压影响。1939年,Horwarth申请的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来浓缩果汁的第一份专利。1954年,Francis搜集464个物质的相图,并描述261种有机化合物于液态二氧化碳的溶解度。195

3、5年,Todd及Elgin首先将超临界流体用于分离物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混合物质,于高压状态下可以溶于超临界流体,当压力降低物质可被回收。1959年,Elgin及Weinstock发表了超临界流体用于液体溶液的分离。1963年,Zosel申请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68种不同物质的专利。1963~1972年苏联Krasnodar研究学会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80余种不同植物。1970年,能源危机与环保政策对传统有机溶剂的管制渐趋严格,使得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利用被大量开发。1980年后,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制备上。用于

4、微粒之制备是开始于1985年,Glatz发表以超临界流体萃取不同的类固醇,之后降压沉淀萃取出的类固醇,所得萃取物颗粒小于10μm。1986年,Loth及Hemgesberg以超临界流体技术取代研磨方式来降低颗粒粒径。之后陆陆续续超临界流体用以降低颗粒粒径及包覆药物的文献发表8,12-13。2、超临界流体之定义及性质物质于压力-温度的调控会有气、液、固三相变化。图一为二氧化碳的三相图14,于在线为相邻的两相达到平衡共存,于三线交叉点为三相点(TP;温度:-56.4℃,压力:5.2bar),于此点上固、液、气三相共存。液相及气相的终点是不

5、连续的转移相,为临界点(CP;温度:31.1℃,压力:73.8bar,密度:0.47g/cm3)。临界温度(criticaltemperature,Tc)为气相物质不论如何地加予压力,亦不会再压缩为液相之温度点,当加予压力至其临界压力(criticalpressure,Pc)之上,此时二氧化碳的状态会异于液相及气相,而形成具独特性质之状态,称超临界状态。图一、二氧化碳之相图14TP:三相点CP(criticalpoint):临界点Tc(criticaltemperature):临界温度Pc(criticalpressure):临界压力

6、于表一15中比较了气、液态与超临界流体之密度(density)、黏度(viscosity)及扩散系数(diffusity),而超临界流体之三种性质皆介于气态与液态间。由于超临界流体之密度较接近于液态,故相似于液态有较佳的溶剂(解)能力;而黏度小于液态,扩散系数大于液态,所以又会比液态有更好之渗透力及质传效应,容易进入萃取物中与溶质接触,将溶质从萃取物中携出。故超临界流体同时具液态较佳溶解能力及气态低黏度、高扩散力之性质。图二15为超临界流体对比压力-对比密度之相关图。于固定温度下,密度随压力之增高而增加,尤其在临界点及温度大于临界温度

7、,密度明显地随压力的增加而变化。因超临界流体的性质对温度、压力的依存性高,故可借着操作温度或压力的调整,改变超临界流体的溶剂能力,增进物质的溶解力,比一般有机溶剂之使用更具弹性。而一般超临界流体操作的对比温度于1~1.4间,对比压力1~6间。图二、超临界与接近临界区域之对比压力-对比密度相关图15CP(criticalpoint):临界点SCF(supercriticalfluide):超临界NCL(near-criticalliquid):临界附近Tr(reducedtemperature):对比温度表一、液、气态与超临界流体性质之

8、比较15基于环保及安全因素的考虑,目前超临界流体操作较常使用二氧化碳为溶剂,具有下列优点:1.适中的临界温度(31.1℃)、压力(73.8bar)。可用于热敏感性之物质。2.无毒性,不污染。3.稳定性高,不可燃,不自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