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421876
大小:4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8-16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及其体系: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①语文课程论;②语文教材论;③语文教学论;④语文活动论;⑤语文学习论;⑥语文教师论;⑦语文教研论;⑧语文历史论。2.语文、大语文: 语文是关于中华民族通用语——汉语言的人文学科,语文教育是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教育。“大语文”是20世纪80年代初河北特级教师张孝纯首先提出的教学理念。它是指语文教学领域的“最大化”。具体地说,是指以课堂
2、教学为主体的,包括课外语文教育,社会生活语文学习在内的“大语文”教育。3.唯语文、去语文:“唯语文”是指语文教学只限学校课堂的语言文字教学,语文教育不与其他学科结合、不与社会生活联系。“去语文”又称“泛语文”,是指语文教育的无限“泛化”,语文教学过程中失去“语文”(语言文字)的本体,把语文课上成“大人文课”。4.语言、言语:语言是一套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言语的实践总结。包括:语系;语音、语汇、语法等。具有集体性性和理论性的特点。言语是与语言相对的概念,是指语言的运用及其结果(话语与文章),具有
3、个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5.语感、语文思维:语感,即语文直觉,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它是在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不需要思维的介入,对言语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或者说,语感就是在视听当下不假思索地从感知语音、字形而立刻理解语音、字形所表示的意义的能力。主要包括:(1)对语言结构、运用模式的掌握;(2)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10语文思维是指主体在听说读写活动中与言语同步展开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能力,包括对交际对象、情景的辨识、判断,听读内容的领悟、把握,说写目的、思路的确定与调整,等等。6.语文素养、语文意识
4、:语文素养是一个人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整合,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情感、语文态度、语文习惯、语文方式,甚至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人格个性、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融合。语文意识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7.语文生活、语文活动:语文生活就是一个人在自己生命历程中学习、掌握和运用母语的状态。我们不是用语文来生活,我们就生活在语文中,语文就是我们生活之所在。我们把这种以语文为本体的生活存在称之为“语文生活”。语文生活的内
5、涵主要包括:一引导和培育学生“用语文来生活”的自觉意识;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活动是指言语实践活动。(1)从活动的外显和内隐上说,包括以听说读写为核心的语文外显活动与语文思维为核心的内隐言语心智活动;(2)从学习领域上说,包括识字写字活动、口语交际活动、阅读活动、写作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3)从语文活动目的上说,包括基于阅读文本的活动、基于开发资源的活动、基于生活的语文活动;(4)从学习方式方法上说,包括感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探究性活动、创造性活动、综合性活动等等。8.综合性学习、
6、研究性学习: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有四种形式:(1)语文知识综合运用(2)听说读写整体发展(3)与其他学科沟通(4)与社会生活结合。综合性学习方法主要有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社区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生产劳动、专题研究等。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经验与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或教材)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简言之,即类似科学研究方式的学习活动。9.自主
7、、合作、探究式学习:10“新课程”提倡的三种合一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2)所谓合作学习是同“个体学习”相对而言的,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所谓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
8、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中小学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11.课程资源:广义:课程资源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和一切条件,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教师的知识等。狭义: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课程资源可分:(1)素材性资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