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清热药).ppt

中药学课件(清热药).ppt

ID:57389132

大小:1.46 MB

页数:133页

时间:2020-08-15

中药学课件(清热药).ppt_第1页
中药学课件(清热药).ppt_第2页
中药学课件(清热药).ppt_第3页
中药学课件(清热药).ppt_第4页
中药学课件(清热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学课件(清热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学泰山医学院药学院 中药学教研室 高红莉第九章清热药清热药目的要求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夏枯草★:竹叶、淡竹叶、决明子含义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性能功效清热药的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适应范围本类药物主要用于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病证。清热药概述分类针对热证的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效,将清热药分为以下五类:1.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2.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

2、燥湿,用于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清热药概述3.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4.清热解毒药:功能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热毒炽盛的病证;5.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清热药概述配伍方法1.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虚实,实热证有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的用药不同;虚热证用药又有清热凉血、养阴透热及滋阴清热凉血除蒸之别。2.要注意有无兼证,如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然后清里,或与解表药同用,以期表里双解;若里热积滞者,则应配泻下药。清热药概述使用注意1.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3、 2.热证易伤津液,苦寒药物又易化燥伤阴,故阴虚患者亦当慎用;   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清热药概述第一节清热泻火药含义: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清热力强,用以治疗火热较盛的病证。功效: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适应范围:1.主治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或神昏谵语,脉象洪大等气分实热证。  2.本类药物各有不同的作用部位,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配伍方法体虚而有里热证时,应注意扶正祛邪,可配伍补虚药同用。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概述源于《本经》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分布极广,几乎全国各省区

4、皆有蕴藏,主产于湖北、甘肃及四川,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全年可挖。研细生用或煅用。【处方用名】石膏、生石膏、煅石膏、熟石膏。药物基原石膏★★★石膏煅石膏石膏★★★药性功效【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本品辛甘大寒,善清气分实热、肺胃实火而除烦渴,兼解肌表之热。肺胃气分实热证,当为首选之品。【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石膏★★★应用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辛甘性寒,辛以解肌退热,寒能清热泻火,甘寒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治疗温热病气分实热,症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2.肺热喘咳证。本品辛寒入肺经,有清泄肺

5、热,止咳平喘之功。配麻黄、杏仁,可治疗肺热喘咳。石膏★★★应用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本品功能清泻胃火,可用治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常配伍黄连、升麻等药,如清胃散;若治胃火头痛,可配川芎,如石膏川芎汤。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本品火煅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作用。石膏★★★应用【用法用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石膏★★★现代研究一、化学成分:生石膏的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二、药理作用:石膏退热作用的实验,结论不甚一致。近来报道石膏及白虎汤对内毒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效果,

6、并可减轻其口渴状态。在体外培养上,石膏的Hank液能增强家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及胶体金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石膏能缩短血凝时间,促进胆汁排泄,并有利尿作用。石膏★★★现代研究1.退热:石膏120g,麻黄、桂枝各3g。研末,1日量,水煎多次分服。2.治疗流行性感冒:将生石膏捣烂放入瓷器皿或新药锅内,加入水500ml左右,共煎4次,每次煎煮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药液可以加糖。用量:1岁以上每天200g,1岁以下每天用100g。石膏★★★药性性味:甘、辛,大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应用清热泻火温热病气分湿热证肺热喘咳证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

7、撒敷患处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胃火牙痛、头痛除烦止渴消渴证敛疮生肌收湿止血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知母★★★古籍摘要源于《本经》   《本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用药法象》:“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   《本草纲目》:“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知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