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382450
大小:1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8-14
《诗画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画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者:苏秀玲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9年第05期 一次机会,笔者聆听了西南大学文学院李达武教授的专题讲座《国学智慧与中国好老师》。她将歌唱带入中国古典诗词的教授中——“快乐国学边走边唱”,践行新课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笔者心想:面对学生读不懂中国古典诗词的无奈,高中语文教师依然要每天在课堂上重复一成不变的教学环节吗?是不是可以借用其他手段,比如运用绘画组织学生快乐地学习中国古典诗词? 一、绘画与中国古典诗词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很好地说明绘画与中国古典诗词之间的
2、联系,从某种程度上看,绘画和中国古典诗词在艺术本质上具有相通性。如关于美人,我们都能想到《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绘画意象”组合而成,而通过绘画我们可以还原出诗歌的意象。绘画与中国古典诗词不同的是艺术表现形式,但其内在是相通的。 二、一点尝试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涉江采芙蓉》为例,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教材分析和设想 单元说明要求:“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其实,在《涉江采
3、芙蓉》中,诗人就是通过采摘芙蓉来表情达意的。因此,“芙蓉”这一意象的把握是阅读本诗的重点。根据这些,教学设计时,笔者将教学重难点定为:(1)发挥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2)准确把握“芙蓉”这一意象,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教学活动设计 (1)学生展示画作。 (2)明确画面内容。 (3)把握主要意象“芙蓉”。 3.部分学生作品展示 在本节课的导学案中,笔者设计了一个作业:请大家发挥想象用画作展现诗歌的内容,并用恰当的语言对画面进行描绘。此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发挥
4、想象创作的时候学会抓住诗歌的意象,从而展现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课堂上,笔者分别请了4名学生代表展示并说明他们的画作。 结果表明,学生都能把握“芙蓉”这个主要意象,也能结合诗句发挥合理的想象。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名学生注意到诗歌情感的变化,在她的画作中用太阳表示“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体现的乐景,用乌云表示后面六句诗忧伤的情感。可见,一旦给机会,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我们的教学目标似乎也在不自觉中达成。因此,笔者认为,诗画结合,让学生用画作的形式展示诗歌的内容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教学方式。 三、诗画结合,语文课堂快乐起
5、来 1.找准意象,把握意境和情感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中国古典诗词都是经典之作,它们所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幅含义隽永的画卷。对于学生来讲,阅读中国古典诗词的困难在于难以读懂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意象的把握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动手,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讓他们将诗歌的内容用画作的形式来体现。这样,他们就会自觉地去阅读诗歌内容,调动自己的各种能力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进行绘画创作。当然,我们不要也不需要用美术专业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画作,只要诗句在学生的画作中有所体现就是成功的。 如教授陶渊明的《归园
6、田居(其一)》时,让学生将陶诗中的田园生活用画作展示出来。相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鸡鸣”“狗吠”等意象一定会在学生的画作中有所体现。这样,学生完成画作的同时也就把握了诗歌的主要意象,同时也能感受其自然闲适的意境,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也就呼之欲出了。到这里,教师只要对学生的画作稍加点拨就能完成诗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等也得到了锻炼,教学任务就变得更为轻松。 2.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近年来,参加全国卷高考的压力,使得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不敢有丝毫松懈,研读讲解全国卷的高考题型是不变的主题,高
7、中语文课堂也充满了沉重感。实际上,诗画结合,一方面能适当放松学生紧绷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能从不同角度刺激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思维,活跃课堂的氛围。从实际效果上看,学生方面,大部分的反应是不排斥这样特别的语文作业,甚至觉得挺有意思,有些欢喜;教师方面,可以更为直观地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具体问题,避免一味重复知识点和做题的乏味。总之,这样的教学方式让高中语文课堂显得更加轻松快乐,也更能展示语文的趣味性,实现“快乐语文”的理念,同时,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修养也能得以培养,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高中语文一线教师,中国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