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365028
大小:771.4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8-12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下册语文试卷答案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答案一、语文知识及其运用(10分):1、B2、C3、A4、B5、D号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座(一)6、B7、C(二)8.D9.(2分)①谢:道歉。②窃:私下。(每个1分)10.(2分)沿山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抢掠)。(得分点:“内”和“为”)11.(2分)(1)司马朗认为温与野王两地关系犹如唇齿,唇亡齿寒。(2)司马朗认为冀州刺史李邵作为一个有名望的官员迁徙会扰乱民心。:12.(2分)(1)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2)关东兵
2、起,司马朗劝说名冀州刺史李邵不要迁徙,以免扰乱民心,可见他洞察力强,有先见之明。(3)司马朗执政不姓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4)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答对两点意思即可)13.略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4﹏17题(17分):级14①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②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班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意思对即可。一处2分,共4分)15(1)突出了母亲对蜗牛照料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蜗牛对于母亲的特殊意义(2)为下文
3、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做铺垫。16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校学示例二: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三: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心理。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
4、子时,用“确定”“已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合理即可。4分。若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7.①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②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③表现对小生命的
5、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写出任意两个方面,分析合理即可。一个方面2分,共4分。若有其他理解,分析符合文意也可酌情给分)(二)18、“清国留学生”上野的种种丑态和他们在留学生会馆的空虚无聊的行为。19、比喻夸张反语(写出其中两种修辞,2分)20、(1)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幸灾乐祸,严重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2)学医救国;弃医从文21(1)日本“爱国青年”(2)讲堂里的日本学生(3)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或麻木的中国人)22、作者认识到学医并不能救国,首先
6、要救治的是人们的精神,促使国民觉醒,而他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文艺,于是决定弃医从文。(意思相近即可)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略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练习题答案一、语文知识及其运用(12分)1.B2.D3.D4.B5.A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6.D试题分析:根据“秋”这一季节的特点可知:A、B、C都符合“秋”季号景象;“泉清”中的“清”可以说是诗人想象的“泉水之清”,也可以说是“泉座水在寂静的夜晚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与“秋”无关。所以选择D项。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品析诗歌的能力。点评:本题不难,题干要求简单,注意
7、秋天事物的特点,即可解答本题。诗歌文字信息明确,易于判断。本题拟题很好,指导学生学习古诗不能只是被动的背记,还要思考一些问题,学会品析诗歌,理解诗中的妙趣。7.A试题分析:首联“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以“早寒”和“霜晴”写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觉。上句“山近觉寒早”,即走进山中,感觉到一股股寒气。:诗人山气之“寒”来说明寒秋时节已经来临。次句“草堂霜气晴”,这一句也是名写秋天的,诗人通过“草堂”(草屋)来写。在清晨,阳光已经照在的洒满“白姓霜”的草屋。诗人通过“寒”和“霜”,从感觉和视觉上,形象地表现出山中“早秋”来临的特征,所以A项分析不恰当。考点:本题
8、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诗、了解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