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361809
大小:495.6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8-12
《浙江省嵊州市城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含答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省嵊州市城关中学2013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总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基础题(17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这房间有着微妙的宁静!我一直(yōu)闲地坐着,望着地毯上金色的阳光,它们随着时间的流(shì)而变幻。我的目光在一幅幅加框的版画、一排排我(zhōng)爱的书(jí)间漫游。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A.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头,一点不旁鹜。B.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格尽职守。C.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杯黄土。D.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3古诗默写(1
2、0分)(1)今夜偏知春气暖,。(刘方平《月夜》)(2),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3)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4)、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揭示全诗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清照《武陵春》创意出奇,用具体形象之感抒写内心忧伤之重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杨柳”在古代送别诗中经常出现,因为“柳”谐音“留”,当然和送别时常吹奏《折杨柳》的曲调也有关,请你从学过的
3、古代诗词里任选一句含“柳”的句子,并写出连续的上下两句“,。”二名著阅读题(4分)4鲁达是古典名著《水浒》中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他的故事家喻户晓,右图就是其中一个精彩的场面,请仔细观察,回答以下问题。(1)这段故事名为《》,作者是。(2分)(2)根据该故事情节简要概括鲁达的性格特征。(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学过的课文,指出下列ABC三位人物分别是谁?(6分)甲A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着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A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A咬上了牙,趟着水不
4、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雨又迷住A的眼。乙B身材又矮又胖,脖子又粗又壮,一副运动员的身躯。砖红色的宽大脸庞,只是到了晚年皮肤才变得萎黄呈现病态,特别是冬天,远离田野,足不出户时,更是如此。他前额宽广且隆起,深黑色的头发异常浓密,乱蓬蓬地竖着,好像从没梳理过,颇像“美杜莎的蛇发”。丙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C,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C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C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了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甲乙丙三段文字中的ABC三个人
5、物分别为、、。(6分)三、文言文阅读(25分)一(14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6、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
7、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6.解释下列黑体字的意思。(4分)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宜枉驾顾之()此人可就见()由是先主遂诣亮()7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分)8甲文中与乙文划线句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2分)9.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10、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二(11分)人非圣贤,安能无所不知?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复求知其二者上也;止①知其一,因人言
8、始知有其二者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②者又次之也;止知其一,恶人言有其二者,斯③下之下矣。【注】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