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32400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3
《小学教务处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学校教学工作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教务处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学校教学工作总结9小学教务处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学校教学工作总结9小学教务处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学校教学工作总结9小学教务处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学校教学工作总结9小学教务处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学校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教务处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吴江区教育局精神,按照学校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
2、化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程计划,抓好教学监控,大面积进步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同时,指导教师加强学生作业训练管理,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业负担。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以制度为准绳,切实抓好堂教学教学常规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加强教学制度的建设,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本学期我们严格执行程计划,开齐、上好规定程,严格依照表上。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堂巡查制度,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和可延续发展,使每位学生能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和学生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业负担。1实施分层管理,强化检查制度。
3、为使常规管理落到实处,我们采取教务处和教研组两个层次对教学工作实行有序管理。教务处负责全校总的教学活动的监控调度,主要抓下属的各教研组,各教研组组长负责日常管理,落实具体的教学目标及各项任务的完成。这样的“分层管理”做到了条块结合,职责明确,有效地稳定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结合教务处不定期抽查和分阶段普查相结合的形式,检查每位教师的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成绩考核(记分册)等,总结通报,达到规范教学各环节的目的。为了规范教学行为,我们根据教学常规的流程,从教师的备、上、作业批改和外辅导以及质量监控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克服了以前“重结
4、果,轻内容”的弊端。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虽然使教学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但更主要的是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常规的执行。为此,本学期我们采取了分层管理、强化检查的有力举措,使常规管理切实执行。学期初,我们针对新教师比较多的情况,在校园网、全校区QQ工作群及时公布“各科作业设置要求”、“各科备要求”等规范性的要求,对新教师常规教育教学进行指导。2本学期我校一年级期末考试继续采用“游考”方式进行。每个孩子人手一份“快乐游考,分享成长”卡,进入“动手坊“、生活苑”、“估算阁”、“应用亭”、“iSa我能说”、“iRead我会读”“iTal”、“iSh我能
5、演、“识字阁”、“朗读吧”、“诵读坊”“话吧”等游考室,通过闯关摘星,获得绿色评价。这样的期末评价形式无疑是一种创新,既考察了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同时,本学期我校继续在二至六年级中推行“推优免考”的举措。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了他们的学习过程,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评价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
6、。二、以程为基础,打造和合教育特色1进一步深化校本程建设。在我校“和合教育”背景下,“‘和乐程’建设单”已作为样本向全区推广,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落实做实。为此,本学期我们在持续做好已有程实施的同时,继续推行《尚“He”》、《邮语》等校本程,扎实展开六校区的年级国学社团,在校节、社团、项目活动中大力推进非本类教材的建设与展评,让师生在丰富多彩的程中品尝体验快乐、获得成长发展,助长教师程领导能力,从而渐进“和合不同、因合致成”的办学愿景。为了使校本程开发有的放矢,我校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程理论和教与学理论的培训,
7、让教师初步掌握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程目标、程内容、程实施、程常识、程探究、教与学等基本理论,为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安排教师进行基本功测试,并择优参与吴江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对加深教师对程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掌握校本程开发所需的知识。校本程的实施更注重在总结中提升,在动态中完善。2落实“Tng趣”社团活动。“Tng趣”校级学生社团中的数学特色类、体育竞技类、舞蹈、合唱队、小鲁班、“金钥匙”科技、“电子技师”社团、丝语学社、“雅韵”集邮、
8、植社、机器人等校级社团,各社团辅导老师精心设计辅导教案,认真组织社团活动,不断积累经验。使各类社团活动切实由“时间型”向“效益型”转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