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度测井课件.ppt

孔隙度测井课件.ppt

ID:57295415

大小:3.47 M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8-10

孔隙度测井课件.ppt_第1页
孔隙度测井课件.ppt_第2页
孔隙度测井课件.ppt_第3页
孔隙度测井课件.ppt_第4页
孔隙度测井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隙度测井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渤海钻探工程公司大港测井分公司测井仪器系列基础知识目录第一章测井技术发展第二章测井主要应用第三章阿特拉斯仪器序号介绍第一章测井技术发展自1927年发明测井以来,测井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模拟记录阶段:模拟记录的特点:采集的数据量小,传输速率低。使用的主要测井方法:声速(纵波)测井、感应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配备井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二)数字测井阶段:与之相应的测井方法有双感应-八侧向、双侧向-微球形聚集测井、三孔隙度测井(声速测井、中子孔隙度测井、补偿密度测井)再加上井径测量、自然伽马测井、自然电位测井,称之为常规“九条曲线”

2、测井。(三)数控测井阶段:除一般的常规测井外,已增加了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岩性密度测井、碳氧比能谱测井、长源距声波测井、电磁波传播测井、地层倾角测井,这些新的测井方法,可提取更多的有用信息,扩大了测井的应用领域,提高了用测井资料评价油(气)层及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四)成像测井阶段:随着勘探和开发更复杂、更隐蔽的油气藏发展,对测井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成像测井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测井技术发展第一节测井系列1.横向测井系列(60年代)2.声、感组合测井系列(70-80年代)3.801测井系列(80年代初)4.数控测井系列(小数控、3700

3、测井)(80年代中期---)5.5700成象测井系列测井技术发展1.横向测井系列(60年代)横向测井使用电极距由短至长的一系列电极系,在与井轴相垂直的横向上,由近及远,由浅至深的策得一组地层视电阻率曲线,并依此求得地层侵入带电阻率和真电阻率的测井方法。测井内容:1:200微电极曲线,0.5米电位曲线,0.25米、0.45米、1米、2.5米、4米、8米底部梯度电极系曲线1:5002.5米底部梯度电极系曲线,SP曲线,井径曲线测井技术发展2.声、感组合测井系列(70-80年代)1970年声速和感应系列正式投产,一直到80年代后期,是砂泥岩剖面裸眼完井

4、主要测井系列。感应测井声速测井声-感组合盐水泥浆加测4米底部梯度电极系曲线测井技术发展3.801测井系列(80年代初)(双感应-八侧向、双侧向-微侧向)(三孔隙度测井:声波、补偿中子、补偿密度测井)4.数控测井系列(小数控、3700测井)(80年代中期---)测井技术发展大港测井公司99年由美国BakerAtlas公司引进了5700成象测井系列的全套地面及下井仪器。STARⅡ:声、电成像测井仪XMAC:交叉多极阵列声波测井仪HDIL:高分辨率感应测井仪DLL:电阻率测井仪ZEN:岩性密度SL:能谱测井仪NMR:核磁共振测井仪(P型)5、5700成

5、象测井测井技术发展第二节测井主要应用测井的概念:采用专门的仪器设备,沿井身(钻井剖面)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方法,称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地球物理特性如岩层的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及中子特性等。测井的优点:测井是研究岩层地质特性的间接方法,它与其它录井方法相比,具有许多重要优点,主要是效率高、成本低、效果好。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采集到大量的测井信息,而且这些资料是在岩层的自然条件下测量的,这就更接近于岩层的真实情况。测井主要应用(1)详细划分岩层,准确确定岩层的深度和厚度。(2)确定岩性和孔隙度。(3)划分储集层并对其含油性作出评

6、价。(4)进行地层对比,研究构造和地层沉积问题等。(5)老油田开发中,提供油层动态的部分资料。(6)研究井内技术情况,如井斜、井径、固井质量等。测井解释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测井资料去认识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和含油性,测井解释的基本方法是综合分析,它包括定性、定量和半定量解释。测井所能解决的主要问题测井主要应用冲洗带过渡带原状地层泥饼冲洗带过渡带原状地层泥饼泥浆井径侵入直径储集层侵入特性0.3-3cm5-10cm标准测井曲线比例:1:500曲线:2.5米梯度、0.4米电位、自然电位综合测井曲线比例:1:200曲线:双感应-八侧向(双侧向-微侧向)、0.4

7、5米电阻率、补偿声波、补偿中子、补偿密度、自然伽马、井径、自然电位测井主要应用自然电位主要是电化学作用产生当RWA>RmfA正SPRWA

8、与介质电导率有关,再把电导率转换成电阻率,就是感应电阻率曲线。深、中感应同用一个发射线圈,接收线圈是独立的。深感应。探测半径为1.62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