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布置设计课件.pptx

线束布置设计课件.pptx

ID:57290069

大小:6.02 MB

页数:41页

时间:2020-08-10

线束布置设计课件.pptx_第1页
线束布置设计课件.pptx_第2页
线束布置设计课件.pptx_第3页
线束布置设计课件.pptx_第4页
线束布置设计课件.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线束布置设计课件.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0线束布置及设计——电器部培训用资料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佳景科技)电器部许美霞2013年2月普通1普通序言主要内容:在线束布置的三维设计中,布线所需要弯曲半径的确定;线束固定点的设计;线束设计基本要求;双线制和单线制的区别;线束搭铁线的作用。适用范围:本公司电器线束设计人员,车辆线束装配工艺设计人员以及现场线束装配人员。2目录第一部分线束弯曲半径第二部分线束固定点第三部分线束技术要求第四部分单线制和双线制3第一部分线束转弯半径1线束弯曲半径41.1弯曲半径的意义线束弯曲半径过小(弯曲角度太大)无论在装配过程中造成的应力集

2、中还是在车辆长时间运行后造成的损伤,都可能导致电器故障,甚至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1.2布线尽可能接近大梁;尽可能加大弯曲半径;避免尖角;避免磨擦及高温。1.3关于弯曲半径布线设计中线束走向发生变化时其线束的弯曲半径为:1线束弯曲半径5R=(4-6)X线束直径下面通过几个例子阐述线束直径、过孔厚度和弯曲半径的关系:例1:线束外径20mm,过孔板料厚度8mm,弯曲半径取最小80mm(4X线束直径),求所需过孔直径:设:线束边缘距过孔平面为6mm..1.作线束的2个弯曲半径与各自连接的直线相切,2个弯曲半径相切的切点位于钣金厚度的中心

3、,在垂直切点法线方向的平面上作直径为20mm圆,以Φ20mm为轮廓连接线条为轴扫掠,建模后如图1所示:1线束弯曲半径61线束弯曲半径图171线束弯曲半径.2.在图1模型上取2个物体的截交线得到2个椭圆,做与这2个圆相切的圆(D=49.01)如图2所示:图281线束弯曲半径.3.考虑过孔还需要加装护圈,因此这个孔最小设计为Φ50mm,如图3所示:图391线束弯曲半径例2:在例1基础上将孔板料厚度增加到26mm,弯曲半径取最小80mm(4X线束直径),求所需过孔直径:如图4、图5、图6所示(作图过程略)最后得到的结果是线束过孔最小为:Φ

4、70mm图样线束直径,过孔厚度对过孔直径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101线束弯曲半径图4111线束弯曲半径图5121线束弯曲半径图6131线束弯曲半径例3:线束外径40mm,过孔板料厚度16mm,弯曲半径取最小160mm(4X线束直径),求所需过孔直径:如图7、图8、图9、作图过程同上(略)最后得到的结果是线束过孔最小为:Φ120mm然而开如此大的孔实属不易,因此要考虑其他方法如采用分线束过孔等。141线束弯曲半径图7151线束弯曲半径图8161线束弯曲半径图9171线束弯曲半径1.4连接处线束不能转弯太急第二部分线束固定182线束固定1

5、92线束固定为避免线束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因车辆震动而造成线束各插接件的松动、损坏,导致信号传输的失败,进而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线束进行一系列固定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要求如下:2.1装配时线束不能拉扯张紧,特别在夏季要保证一定的松弛度。2.2从发动机ECU引出的线束首先在100—150mm内进行第一次固定,保证线束和ECU的震动同步;其次从第一个固定点起150—200mm距离内进行第二次固定,保证202线束固定图10ECU和线束同发动机的震动同步,进而保护发动机ECU和线束之间连接的安全可靠性。如图10所示:212.3传感器及执行器线束固

6、定时,线束弯曲角度不能太大,否则长时间运行后导线容易损坏。为减少或消除各传感器及执行器接插件处的受力,线束的固定要满足图12所示的要求:2线束固定图12222线束固定2.4车辆线束的卡紧点不能离插接件太近,可参考图13所示:图13232线束固定图142.5尽可能将插接件固定在结构件上,如图14所示:242.6尽可能水平布置插接件,如图15所示:2线束固定图15252线束固定2.7不装线束的针孔位需用堵塞堵住,如图16所示:图16262线束固定2.8接插件端线束应正确困扎,如图17所示:图17272线束固定2.9线束弯曲处应加装固定结

7、构,如图18所示:图1828第三部分线束技术要求3线束技术要求293线束技术要求3.1绞合线绞合线能有效地克制感应噪声。用于ECM传感器输入(电子油门,压力传感器等),通讯线、车速传感器、扬声器、电磁式喇叭、油门位置信号线束必须采用双股或三股绞合线(特殊场合或有特殊需要时采用加屏蔽层的绞合线)。绞合线绞距如图19所示:图19303线束技术要求3.2屏蔽线屏蔽线能有效地克制电容噪声。屏蔽层需要单独可靠接地(不能接入插针上),外部的干扰信号可以通过屏蔽层导入大地或蓄电池负极。避免干扰信号进入内层导体对正常信号产生干扰,同时也可降低传输信

8、号的损耗。屏蔽层及其接地(单点、多点、浮悬)方式要根据干扰源(电磁、电场、静电及其之间的交叉干扰等)和各系统要求来确定。屏蔽线的结构和材料以及加工工艺决定了屏蔽线的成本比双绞线要高许多。屏蔽线结构如313线束技术要求图20所示: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