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272434
大小:1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08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练习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选择题1.在课堂上老师出示了两瓶失去标签的Na2CO3和NaHCO3无色饱和溶液,希望班里同学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该班同学踊跃提出看法,其中不合理的是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②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溶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③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④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⑤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⑥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A
2、.①② B.③⑥C.④⑤ D.②⑤2.2.3g纯净物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是A.只有Na2O B.只有Na2O2C.Na2O和Na2O2 D.无法确定3.为除去括号内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4.有两份质量相同的NaHCO3,向第一份中加入盐酸
3、使其充分反应;将第二份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冷却至原温度再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则它们所耗用的盐酸的体积比为A.2:1 B.1:1C.1:2 D.4:15.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mol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6.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
4、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有剩余气体。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②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③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和NaCl④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下列各组离子中,在强碱性溶液中能共存,且在加入盐酸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A.Na+、NO3-、AlO2-、SO42- B.Na+、Al3+、AlO2-、SO42-C.K+、Cl-、
5、AlO2-、CO32- D.Na+、Mg2+、Cl-、HCO3-8.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淀淀消失;若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A.Al2(SO4)3 B.NaOHC.BaCl2 D.FeSO49.将100mL3mol·L-1的NaOH溶液与100mL1mol·L-1的AlCl3溶液,按下列两种方法相混合:①将NaOH逐滴加入AlCl3中,边加边振荡 ②将AlCl3逐滴加入NaOH中,边加边振荡。
6、对上述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现象相同,沉淀量相同 B.现象相同,沉淀量不相同C.现象不相同,沉淀量相同 D.现象不相同,沉淀不相同10.在某无色溶液中缓慢地滴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此确定,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A.Mg2+、Al3+、Fe2+ B.H+、Mg2+、Al3+C.H+、Ba2+、Al3+ D.只有Mg2+、Al3+11.有100mLMgCl2和AlCl3的混合液,其中c(Mg2+)=0.2mol/L,c(Cl-)=1.3mol/L,要使Mg2+完全转化为Mg(
7、OH)2且与Al3+恰好分离,至少需要2mol/LNaOH溶液的体积为A.80mL B.100mLC.120mL D.110mL12.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bca(“→”表示反应一步完成)所示关系转化的是选项abcAAl2O3NaAlO2Al(OH)3BAlCl3Al(OH)3NaAlO2CAlAl(OH)3Al2O3DMgCl2Mg(OH)2MgO13.等体积的AlCl3和NaOH两种溶液混合后,沉淀物中含铝元素的质量与溶液中含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则AlCl3和NaOH两种溶液物质的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