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新农村建设利益主体协调机制研究.doc

开题报告-新农村建设利益主体协调机制研究.doc

ID:57267006

大小:5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8-08

开题报告-新农村建设利益主体协调机制研究.doc_第1页
开题报告-新农村建设利益主体协调机制研究.doc_第2页
开题报告-新农村建设利益主体协调机制研究.doc_第3页
开题报告-新农村建设利益主体协调机制研究.doc_第4页
开题报告-新农村建设利益主体协调机制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新农村建设利益主体协调机制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暨南大学公共管理系研究生非闭卷考试(课程论文)开题报告书题目研究生姓名新农村建设利益主体协调机制研究——基于土地产权的视角朱珺任课指导教师梁茂春学院管理学院系(所、中心)公共管理系专业社会保障学习时间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2010年7月16日一、选题依据(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新农村建设从经济、政治、社会及文化四个维度,探索了如何实现农民利益在时空上的拓展、在维度上的深化以及在内容序列上的优化组合,多样化的实践模式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但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背后,存在着多元化的利益冲突与不断的调整,研究利益

2、主体间的协调机制,找出关键点,理清各种复杂关系,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顺利进行。温铁军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土地、劳动力及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在这其中,土地是首要因素,明确土地产权、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平衡集体经济的利益分配关系,是制约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进步的重大问题。本文在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以较典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例,剖析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发展特色资源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策略与土地产权的关系,进而深入探讨产权背后的主体利益协调与博弈机制,旨在理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协调好各方

3、利益调配,更好地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解决农村土地中的主体利益协调问题,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了解土地产权调整对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及产业升级的影响;二是了解农村土地主体利益协调对农村工业、农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分析“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中的利益主体互动机制;三是探讨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流转对发展特色资源的影响,如旅游业、矿产资源等;四是土地作为要素配置之一,影响着劳动力资本的发挥,并深刻地影响着新农村的经济发展。此外,本文关注到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主体利益需要协调的问题,并从产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角度出发,找到了“土地产权”这

4、一处理好各利益主体关系的着力点,具有理论意义。研究现状:第一,关于新农村建设政策的研究。一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与重点。温铁军(2005)从现实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理念,主要是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认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贺雪峰(2006)认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基层组织具有主导乡村治理的能力。茅于轼(2006)则认为,现在的新农村建设,实际上就是要解决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建设严重滞后相矛盾的问题,要增加城市里的就业机会,让进城农民有自由创业的机会,对农民工社

5、会保障上一视同仁。二是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温铁军(2006)更侧重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茅于轼(2006)主张通过城镇化来带动新农村的建设。马晓河(2006)认为首先要解决农民最需要、最基本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杜青林(2006)提出探索主导产业强村富民的有效途径,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张晓山(2006)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论述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硬件与软件、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深化农村改革等问题。第二,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利益主体协调机制研究。一是关于几个利益主体的研究。蒲忠(2007)认为

6、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主体地位体现为是新农村建设的决策主体、参与实施主体、价值创造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张开云(2007)认为,和谐新农村的核心在于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和谐。在农村社会,由于利益存量的有限性和各相关利益主体的信息能力、参与能力等的不同,形成基层政府、农民和非政府组织等主体间的利益冲突或利益非均衡状态。李荣田(2010)分析了农村传统利益主体已进行分化,新主体由法定主体(村委与村民)、传统主体(家族宗教势力)、非法主体(干预农村正常活动的势力),以及新兴主体(个体经营户、承包大户、有知识的社会阶层)等构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7、态势,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农村的利益分配过程中进行博弈,博弈的结果直接决定农村利益分配的结果。此外,杜明娥、陈方欣(2007)进一步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意识确立的必要性,闵桂林、祝爱武(2007)分析了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机制,胡美灵、肖建华(2007)提出和论证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如何进行利益表达,实现主体作用。二是利益主体间的协调机制研究。孙肖远(2005)提出,利益协调已成为农村改革的新课题,要解决各利益主体在经济、社会福利、土地、民主权利等方面的利益分配与协调,强化利益协调,促进农村社会的公正、和谐发展。张开云(2007)认为消解各主体

8、之间的利益冲突,必须通过制度创新,隔断行政权力过度介入要素“定价”的渠道,建立能正确界定生产要素价值、激励约束主体行为、协调利益冲突的制度安排,如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