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ID:57263727

大小:4.88 MB

页数:131页

时间:2020-08-07

上传者:U-5649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版块。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讲述自己用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的《花的学校》;还有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意。课题内容简说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花的学校这首诗写的是当东风吹过,雷响雨降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开始盛开,他们就像放假后的孩子们一样,在狂风大雨中游戏,他们扬起双臂朝着天空呼唤着妈妈,因为他们的家是在天上星星住的地方。诗歌充分展示了作者大胆的想象力,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服装、鲜艳、打扮、安静、荒野、碰触、灰雀、诚实”等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3.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1.《大青树下的小学》………………………………………………………………2~3课时2.《花的学校》………………………………………………………………………2~3课时3*.《不懂就要问》……………………………………………………………………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学习本组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大自然的神奇壮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描写的是在西南边疆一所建在大青树下的民族小学里,各民族的小学生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的情景。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自豪、赞美之情。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读书方法进行朗读,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运用引读、自读、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友爱和团结。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语言积累。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少数民族服饰、风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师生)2.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学前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2.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插图引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图中学校和自己学校的区别。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同学们穿着不同的服饰,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这所小学建在一棵大青树下。板书课题。3.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到的问题吗?1.学生交流汇报:(1)图中的校园有动物,我们学校没有。(2)图中学生的穿戴和我们不一样。2.齐读课题。3.学生质疑: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哪些民族?1.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哪些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知道的还有哪些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22分钟)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课文。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绒、摔、跤、凤”的读音及“晨、鲜、静、所”的笔顺。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如: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艳、洁”;采用换偏旁的方法认识“扮、坝”等。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绒毛(rénɡrónɡ)摔跤(suāishuāi)4.比一比,组词。扮()扬()纷()杨()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对“大青树下的小学”有怎样的了解?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1.默读课文,学生认真感知文章各部分内容。2.概括每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同学们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同学们上课、下课的情景。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结尾点题,抒发了对民族小学的热爱之情。5.大青树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用自己的话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用时:3分钟)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大声朗读。7.读拼音,写词语。zǎochénxiānyàn()()fúzhuānɡdǎbàn()()jìnɡàiānjìnɡ()()教学反思引用课文插图中直观形象的图片,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教师据题质疑,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大青树小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并体会其中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学习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2.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如:自读、互读等,进行感悟。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复习生字词。2.回顾上节课内容。3.引导学生围绕“喜爱”和“赞美”这两个词来学习全文。1.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这所小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学生自由探究:作者为什么会喜爱这所边疆小学呢?8.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喜爱和赞美这所边疆小学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分段读议,体会情感(用时:2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感。2.齐读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1.学生读后交流:抓住课文中的三个“从”、三个“有”、三个“向”,从上学路上的景色、学生的服饰及到校后的活动等展开想象。2.了解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9.读句子,回答问题。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孩子们的什么特点? 3.引导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4.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最后一自然段,以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5.引导学生思维拓展:课文结尾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3.学生研读“上课”和“下课”的内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动物、景物的和谐美。如:(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2)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4.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评价。5.拓展:发挥想象,你还能往下写些什么内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句中描写小动物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感悟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用时:5分钟)你还喜欢哪些句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0.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回顾课文,开展活动(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说说对大青树下的这所小学的感受。2.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学校或同学。1.假如你也是这所小学的学生,你会喜欢这所学校吗?为什么?2.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一个场景说一说。教室里操场上大树下11.介绍自己的学校或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设计本课时,我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读去寻找重点语句,通过对重点语句的体会、感悟,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让文本走进学生心中。不足之处是没有完成对课文相关阅读知识的处理,如了解各民族的服装特点等。《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片段◆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感受作者对这所小学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校园美丽的词句。 生: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课件出示相关课文内容)师:为什么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校园的美丽呢?生1:到大青树小学的路上开满了绒球花和太阳花,五颜六色,一定很美。生2:大青树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师:同学们对这句话感受很深,还有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校园很美呢?生: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课件出示)师:“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生1:绚丽多彩就是颜色鲜艳,色彩多。生2:服装的颜色本身就很靓丽,而大青树小学的学生又来自不同的民族,穿着不同的服装,简直是服装大聚会呀,再加上每个学生欢快的笑脸,所以让校园更美丽了。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让我感受一下校园的美丽。(学生感情朗读)生:我从“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句话,也感受到校园的美。这是个写景的句子,景美,校园也美。师:学校有那么多美景却不写,为什么偏偏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呢?生:钟声悠悠,竹影绰绰,更增添了校园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师:大青树小学的校园这么美,你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感受校园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自豪之情)赏析:老师在教学这一重点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勾画、理解体现校园美丽的重点语句,让学生感悟体会作者对校园的赞美及蕴含在内的自豪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感悟,自己的体验,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2.花的学校课题花的学校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选自泰戈尔最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课文以孩子的口吻向妈妈讲述自己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通过读去感受文中的语言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一朵美丽的花去读课文,随着文中一个个情景的变化,让学生完全融入文本之中。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泰戈尔的资料。(教师)2.自己预习课文,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学习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联想感知,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用一两句话说说我们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如果不信,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2.齐读课题,质疑。1.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的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2.听课文录音。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1.学生画出文中生字、词,标出小节。2.听课文录音,认真听生字发音。3.汇报生字学习情况。4.理解“狂欢”,用“急急忙忙”说话。2.给加点的字注音。荒地()狂欢()处罚()猜想()3.用“急急忙忙”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写生字,书写评价(用时:10分钟)1.出示本课要写的13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点。2.重点指导“荒、舞、臂”的写法。1.仔细观察字形。2.“荒”字不能多一点;“舞”有四短竖;“臂”要写得上宽下窄。四、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读了课文,谈谈你读懂了什么?画一画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谈谈读课文的感受。4.绘画。(画一画你心目中的花的学校)教学反思新课导入自然,教师的导语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读中识字的效果较好,学生在自读自悟的情境中去想象花的学校的样子,再进行绘画,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的样子。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灵性、童真童趣。学习重点对花的学校的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学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复习本课生字、词语。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1.学生开火车复习生字。2.齐读课文。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用时:15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跳出来呢?花孩子是什么样的?2.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3.你觉得哪些想象最有意思?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自由回答,互相补充。3.自由品读语句。6.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跳出来?花孩子是什么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用时:15分钟)1.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画的“花的学校”,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2.点评学生绘画,选一段配画朗读。1.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作品中的内容。2.配画朗读课文。6.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四、介绍作品,推荐阅读(用时:5分钟)1.介绍作者泰戈尔。2.推荐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1.认真听老师介绍,并阅读信息窗的内容。2.课后阅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朵美丽的花,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 《花的学校》教学片段◆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了解花孩子的特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重点)师:花的学校的孩子们那么美丽、可爱,你们喜欢他们吗?(课件出示句子)试一试你们能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要读出自己的喜爱哟!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3.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4.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生分别读这四句话)师:这么长的句子一口气读不完,恰当地在一些地方停顿一下,读起来会更有诗意。(师范读,生练读)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3.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4.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找学生试读)师:你还能找出哪些句子读一读呢?生1:“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我认为“冲”字要重读,体现了花孩子们的高兴心情。生2:我觉得最后一句要读得幸福、深情,因为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快乐呀!师:你能读给我们听听吗?(生自读)赏析:这一教学片段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读,品味了语言的美感,通过读,感受到了丰富的想象情景,花孩子的美丽、可爱、调皮的特点跃然纸上,与其说是在读诗,不如说是在认真倾听着孩子们说不完的童言稚语。3*.不懂就要问课题不懂就要问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在教学设计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得。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前准备1.孙中山的资料,预习课文。(学生) 2.教学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13个生字。2.朗读课文,学习孙中山的勤学好问的精神。学习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1.板书课题,同学们看了这个课题,你们会有哪些疑问?2.带着疑问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查字典或同学之间讨论。3.在初读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1.读课题,质疑。2.自学生字、生词。3.交流课文主要写孙中山的一件什么事。4.和同学交流收集的孙中山的相关资料。1.给带点的字注音。诵读()例如()戒尺()挨打()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用时:20分钟)1.弄清故事的起因。2.自读第2自然段,弄清孙中山的学习态度。3.结合第3~9自然段,想一想: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和教师各是什么态度?4.质疑:为什么孙中山小时候向老师提问还会挨打呢?而今天的学校老师为什么鼓励学生提问呢?5.指导朗读。1.了解“私塾”的意思,私塾和现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2.找出重点词语,了解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说明了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3.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老师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找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吓呆了、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4.感受孙中山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的精神。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流利地()认真地()仔细地()厉声地()4.比较组词。厉()提()历()题()功()座()攻()坐() 三、深入探究,学习拓展(用时:15分钟)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2.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勤奋学习的?3.拓展。4.总结:今天,从孙中山身上我们感受到他勤学好问的认真学习精神,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习这种精神。1.读了课文,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①读背毫不糊里糊涂;②为了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提问)2.自己在学习中也要做到认真、不懂就问。3.说说你知道的名人爱学习的故事。5.讲名人爱学习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教师重点引导对课文第三自然段的体会,抓住重点句子,找出重点词,感受孙中山为了弄懂学问,不怕挨打的精神。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孙中山对比,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很有促进的。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一【学习目标】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交际能力。2.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完成习作。3.积累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四字成语,并能恰当地运用。4.学会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品尝句子意思,积累好词好句。5.背诵古诗。【学习重难点】1.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2.习作: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3.积累并背诵古诗。【学前准备】1.收集暑假生活的事例、图片。(学生)2.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一、图片导入。1.课件出示文中的图片,学生观察,说一说图片内容。图片一:我和爷爷奶奶干农活。图片二:爸爸带我去游乐场。2.教师小结,引出口语交际内容。(1)以上是同学们放暑假后做的事情,很快乐,很新鲜的暑假生活,今天口语交际的任务就是“我的暑假生活”(板书)。(2)同学们回忆:暑假你是怎样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呢?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二、学生交流。1.想好要讲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2.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讲的时候可以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等。3.小组推荐一名讲得好,暑假生活丰富多彩的学生上台交流。三、评价总结。第二课时(习作:猜猜他是谁)一、激趣导入。1.教师朗读一段话,学生猜一猜他(她)是谁?他喜欢踢足球,也酷爱跑步,经常在操场上看到他奔跑的身影。他是谁?2.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猜一猜是我们班的哪个同学呢?3.教师小结:这个游戏是让同学们抓住人的某些特点来写,也是今天的习作内容。二、学生活动。1.一个同学说一个同学猜。 2.收集写作素材,班上的同学你最熟悉谁?你知道他(她)的哪些特点?3.同桌相互交流,补充素材。三、引导写作。1.你选的是谁?他(她)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一两点写下来。2.写时注意格式,不可以写出他(她)的名字。四、学生习作。1.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2.写好后大声读给同学们听一听,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你写的是谁。3.师生提出补充意见。第三课时(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回忆本单元的课文,你积累了哪些句子?这些句子好在哪里?2.齐读题中两句话,说说这两句好在哪里。二、词句段运用。1.我的发现:(1)齐读下面成语,交流你的发现。(这八个成语中都含有人体的一部分)(2)学生列举同类的词语。七嘴八舌狼心狗肺心灵手巧耳聪目明昂首挺胸(3)学生熟读成语。2.我会读。(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三句话,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2)同桌交流。(3)教师点拨:朗读时,注意抓住重点词语,如:第一句中的“真的、上学”这几个词语要重读;第二句中的“笑了笑、就是、值得”这几个词语需要重读;第三句中的“一点儿”需要重读。(4)自读,指名读句子。3.展示台。(1)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各种兴趣,开学初,班级就划分了兴趣小组,你能给这些兴趣小组取个响亮又有个性的名字吗?(2)学生交流。 (3)展示最响亮,最有个性的兴趣小组名字。三、日积月累。1.自读古诗《所见》,读通顺,读流利。2.简介古诗的作者及诗意。3.学生背诵。第二单元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单元围绕“秋天”为专题组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秋天里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在秋天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丽的景色。本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本单元还包含“习作”及“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课题内容简说古诗三首《山行》描绘了一幅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对好友的敬佩之情。《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写了一夜秋风秋雨过后,像金色巴掌的梧桐树叶铺满了门前的水泥道,给这条水泥道增添了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秋天的雨本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听听,秋的声音课文通过描绘秋天大自然里的一些声音,展现了秋天景象的美好,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1.认识37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读写“水泥、亮晶晶、图案、排列、规则、迟到、颜料、丰收”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默写《山行》。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季景色的美好。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描写景色的句子的作用,从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3.体会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4.边读边想象作者是怎样运用自己的语言把秋天的美丽独特描写出来的。4.《古诗三首》……………………………………………………………………2~3课时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3课时6.《秋天的雨》……………………………………………………………………2~3课时7*.《听听,秋的声音》……………………………………………………………1~2课时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学习古诗,要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古诗三首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本课包括《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借景抒情。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前准备1.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师生)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收集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背一背。(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山行》的诗意。学习重点理解《山行》的诗意。学前准备1.查阅三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师生)2.自读古诗,收集描写秋天的景色的古诗。(学生)3.《山行》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直奔主题,简介作者(用时:5分钟)1.教师板书课题,简介三首古诗的作者。2.自读古诗。1.学生交流收集的三首古诗及作者的相关资料。2.自读古诗,了解三首古诗中都描写了秋天的景色。3.背一背,积累写秋天的古诗。1.搜集并背诵描写秋天的古诗。二、自读古诗,识记生字(用时:12分钟)1.引导学生读古诗,把生字圈起来。2.交流识字。3.再读古诗。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径、赠、残、橙”等字的音。2.理解字义:山行:在山上行走,这首诗写作者在山上行走看到的秋景。2.一字组三词。寒()()()盖()()()残()()() 斜:xié,当倾斜解释,在诗句中指曲折不直。红于:比……更红。石径:山里居民的通道。三、理解《山行》,感受意境(用时:15分钟)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2.教师点拨: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是傍晚之景。第一句的“远”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了“远”。第二句的“生”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飘浮的动态美,也说明了山高。“有人家”让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山林充满生机。第三句的“晚”写出了作者留恋美景。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句,突出霜叶耐寒的品质。1.再读古诗,读通顺,按照223的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2.理解诗意。3.画出朗读的节奏。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用时:8分钟)1.了解整首诗的意思,你觉得哪句诗写得好?2.课件播放秋天的霜叶。3.再读古诗,背诵古诗。1.说说哪句话写得好。2.欣赏秋天的霜叶,谈感受。3.读、背古诗。4.画一幅秋色图。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希望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研讨的方法、步骤。课堂上,我先出示学习古诗的步骤,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这首古诗。由于目的明确,教学进行得也较为顺利。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两首古诗的意思。2.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情。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学习古诗《赠刘景文》,品味诗意(用时:15分钟)1.故事导入:古时候,有个叫刘景文的诗人,他很有才华,可50岁了还没被朝廷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好朋友苏轼邀刘景文到他家做客,俩人边喝酒边聊天,苏轼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就写下了这首诗。2.板书课题。3.学生自读诗句,诗中写了秋天的什么景色?(课件出示)4.反复诵读,体会意境。1.学生自读诗句。找出诗句写了荷、菊两种景物。2.欣赏荷叶不同形态,你会想到哪首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荷尽已无擎雨盖)3.欣赏菊花的美,对应的诗句是:菊残犹有傲霜枝。4.欣赏橙黄橘绿图(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5.读背古诗。5.说说诗句的意思: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习古诗《夜书所见》,领悟诗情(用时: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看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古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课件出示一、二句诗,引导学生交流,假如你是一个漂泊在外的诗人,读了这两句诗,你是什么样的心情?3.出示三、四句,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是作者想到的?为什么会想到这些?4.引导学生感悟写法。5.读、背古诗。1.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梧桐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后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儿童挑灯捉蟋蟀。2.结合第一、二句诗谈感受,理解诗意。3.齐读第三、四句诗,理解诗意。4.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5.读背古诗。6.这首诗中作者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__之情。三、总结全文(用时:5分钟)1.总结两首古诗的内容。2.积累古诗。学生积累古诗。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课堂上会结合自己参加语文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古诗三首》教学片段◆揣摩诗句,领悟情感(教学重点)师: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作品,需要我们细细去揣摩,才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韵味。(课件出示一、二句诗句)从这两句诗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呢?生:诗人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听到了秋风的声音。(板书:看:梧叶)师:是什么风?生:凉凉的秋风。师:这风是怎么吹?发出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觉?生:呼呼的吹过,好冷啊!师:用哪个词来概括?生:寒声。师:文中说到的风声,用的是哪个词?生:萧萧。师:你觉得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叶发生的是什么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更冷了)谁能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生: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师:诗人只是感觉身体寒冷吗?还有什么? 生:还有心寒。师:为什么心寒呢?生: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师:你从哪看出诗人不在家乡呢?生:“客”字。师:(学生找“客”的意思)是啊,作者一人漂流在外地,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会是什么心情?生:孤独寂寞。(课件出示:诗句表达的意境)师:在这样的意境中,他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赏析: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从景入手,先让学生感受到景的萧瑟;再仔细体会这些景是如何“动客情”的,让学生将这样的景与“送寒声”和“动客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用一个小孩的眼睛去发现梧桐叶落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的美景,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小作者观察到的每一个景点,体会比喻句的妙用,感受到小作者的观察细致,想象丰富。学前准备1.观察每天行走的水泥路。(学生)2.自学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认识生字、词语。学前准备1.观察每天行走的水泥路。(学生)2.制作生字卡片。(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问题导入(用时:5分钟)1.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每天上学、放学走过的水泥路是什么样的?用一句话概括。2.今天,我们要欣赏到一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你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吗?(板书课题)1.学生交流走过的水泥路的样子。2.齐读课题。1.用一句话概括你走过的水泥路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识字(用时:15分钟)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凌、增、棕、靴”的读音和“铺、印、图、迟”的笔顺。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2.同桌用自制的生字卡片识字:加一加识字:案、规、图熟字加偏旁识字:甫(铺)尼(泥)完(院)非(排)贝(则)尺(迟)谜语识字:三天(晶)2.给加点字注音。水洼()凌乱()增添()棕色()3.比一比组词。洼()综()娃()棕()列()愉()烈()偷()三、熟读感知(用时:15分钟)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读自己喜欢的句子。1.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2.读自己喜欢的句子。4.同桌互讲课文主要内容。四、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按结构归类复习生字。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归纳字的结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读拼音写词语。shuǐnítúàn()()páilièɡuīzé()()教学反思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较多,学生随文识字,还采用多种方法识字,最后又按结构归类巩固识字,效果较好。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文中的优美句子。2.练习写话。学习重点理解相关句子,感受作者的语言美。学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精读感悟(用时:10分钟)1.自读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到的每个景点。2.理解词语:明朗、亮晶晶、湿漉漉、熨帖、凌乱。3.欣赏文中的比喻句。4.根据课文内容释题。1.作者观察了明朗的天空、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亮晶晶的水洼、金黄的叶子。2.联系课文内容和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3.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指出把什么比作什么。4.“金色巴掌”指梧桐树的叶子,课题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6.仿写词语。亮晶晶________________7.仿写比喻句。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赏析美句(用时:20分钟)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美景的句子,用“”画出作者高兴的句子。(学生读后,课件相应出示)2.欣赏、体会这些句子中的美。1.美景:(1)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2.高兴:(1)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2)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8.填上合适的词语。()的水洼()的地毯()的巴掌()的天空()地走着()地歌唱三、总结仿写(用时:10分钟)1.多美的水泥道啊,你们喜欢吗?2.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小练笔:用几句话写下你上学或放学看到的景色。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文的小作者观察细致,想象丰富,语言也很优美。教学中,我注重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先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优美,再去想象欣赏美丽的图案,让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片段◆抓住重点语句,感受水泥道的美丽(教学重点)师:一条普通的水泥道,作者却认为它很美丽,你能感受到这种美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交流)生1:我认为水泥道很美,水泥道的小水洼都映出小小的蓝天了,蓝天都铺在水泥道上,不美吗?生2:水泥道的美在于梧桐树叶的装饰,金色的树叶落满地面,这种图案很美。生3:我从文中的两个比喻句中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一句是把梧桐树叶比作我们的手掌,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手掌看看,美吗?一句是把铺满落叶的水泥道比作一块彩色的地毯,真美啊!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准确,你们读书很认真,还有吗?生:梧桐树叶落在水泥道上,是自由落下,随意地贴在地面上,虽然不规则,但这也是一种不对称的美。师:是啊,看来同学们也喜欢上了这条水泥道,和作者一样,你们能找出写作者喜欢水泥道的句子吗?(生齐读倒数三、四自然段)(板书:小心地走着、仔细地数着、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师:由于作者的细心观察,把水泥道描绘得像一幅图,你能画下这幅画吗?(学生画出这条美丽的水泥道)赏析:这一教学片段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品读文中重点句子,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读,品味了语言的美感,想象出了一条美丽的水泥道。6.秋天的雨 课题秋天的雨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作者的笔触从感觉、色彩、味道、动物的活动几方面为我们描绘出了秋雨中大地的多姿多彩与事物的变化。学习本文,一方面指导学生从语言中感受秋雨的独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体会,从文本中学,从生活中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秋天的雨的独特魅力,激发对人、自然的喜爱之情。学前准备1.制作生字卡片。(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想想各个季节雨的不同特点。(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熟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学习重点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熟读课文。学前准备1.制造生字卡片。(师生)2.想想每个季节雨的特点。(学生)3.搜集相关图片。(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用时:5分钟)1.教师板书“雨”,引导学生说一说春、夏、秋的雨各自的特点。2.教师出示秋雨及秋季景色的图片。3.板书课题,质疑。1.小组交流,抓住每个季节雨的特点来介绍。2.欣赏图片,感受秋之美。3.齐读课题,质疑。1.雨的特点:春天的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天的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用时:20分钟)1.引导读文,提出阅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识字情况,强调“匙”的读音。3.组织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中心句概括内容的方法。1.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利用生字卡开火车识字、正音。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找到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段落内容。2.给下面的字注音。匙()争()叭()喇()缤()枚()3.用“______”画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三、再读课文,随文积累(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己喜欢的词句。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仿写。1.快速默读,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做上记号。2.小组内交流好词好句。3.仿照文中的句子,试着写一写。4.仿写句子。春天是一把钥匙,它把春天的大门打开了。书是一把钥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带领学生书写,注意笔顺。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观察“颜、淡”的笔顺,跟老师一起书写。2.学生书写生字。5.“料、仙、淡”这三个字是____________结构,书写时要注意_______窄_______宽。6.“闻、勾、厚”是___________结构。教学反思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和词语较多,学生通过读课文,在语境中识字的效果较好,通过抓住中心句理解每段主要内容,进而了解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围绕每段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并仿写。学习重点围绕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学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词句,引入新课(用时:5分钟)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认读。2.回忆上节内容: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秋天的雨。1.学生认读词语。(注意多音字)2.小组内交流本课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7.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抓重点段,品析课文(用时:27分钟)1.引导学习第1自然段,思考:秋天的雨是如何把秋天的大门打开的?2.引导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1)走进秋天,我们会看到什么?(2)这么美丽的颜色,秋雨都送给了谁?3.引导学生自学3、4自然段,思考:秋天的雨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秋天的雨给小朋友们带来的是“一首欢乐的歌”?1.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同同桌交流秋天的大门是如何被秋雨打开的。2.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1)圈画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2)学生表演“你挤我碰,频频点头”等词。3.学生仿照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回答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4.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看法,并带着喜爱之情齐读第5自然段。8.怎样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为什么说秋天的雨给小朋友带来的是“一首欢乐的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练习巩固,总结全文(用时:8分钟)1.组织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2.指导学生积累词句。3.教师总结全文。4.作业: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写在本子上,背诵喜爱的段落。1.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写在积累本上。3.谈一谈学习文章以后的收获。10.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我们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以读促说。先引后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但教学中还是没做到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秋天的雨》教学片段◆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五彩缤纷”(教学重点)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多姿多彩的秋天,你们是从哪发现秋天有漂亮的颜色的?生:是从课文第2自然段。师:请同学们读第2自然段,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学生默读课文)生:这些颜色可以用“五彩缤纷”这个词来概括。(板书)师:好,等我们学完第2自然段再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看看你们的答案对不对,谁能说说秋雨把颜色都给了谁?生:银杏树、枫树、田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景色)师:这么多颜色,多美啊!你们喜欢吗?谁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呀?(分别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师:同学们体会得较准,请边欣赏画面边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吧!(课件出示)多美的景色啊!难怪课文说“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吧?师:那我们边感受秋天的五彩缤纷,边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心中的喜爱之情吧。(学生读背第2自然段)赏析: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如利用工具书、和同学交流等。从这个片段中,教师教会了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内容的方法来理解词语,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对词语的理解也更直观,学生理解也更清楚。7*.听听,秋的声音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把握,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本课是阅读课,教学时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本课“阅读提示”,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学课文,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课设计上的另一突出特点是朗读的指导,采用教师的配乐范读、学生的朗读、默读等方式深入感悟文本,以读促讲,以读促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深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学前准备1.搜集秋天的声音及图片。(师生) 2.预习生字,读懂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3.仿照诗歌的形式,仿写诗文。学习重点1.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2.仿照诗歌的形式,仿写诗文。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游戏导入,质疑引入(用时:5分钟)小游戏:听音说画。1.课件播放各种声音。2.引导学生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3.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4.板书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1.学生倾听。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听到的声音。3.学生闭目倾听、想象;全班交流、汇报。4.齐读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1.请说出下列事物所对应的声音。风()羊()猫()虎()雨()雷()流水()汽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2分钟)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你脑海里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2.老师想请6位同学朗读诗歌。猜猜看,为什么请6位同学?注意读准读通,相机正音。3.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4.小游戏:找声音。(文中描写秋的声音的句子)1.学生听老师读课文说画面,然后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生字可以多读几遍。2.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其他学生倾听。评一评。3.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找找秋的声音,全班交流,汇报:(如,黄叶的道别声;蟋蟀的告别歌;大雁的叮咛声;田野的歌吟声。)2.仿写词语。一排排(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暖暖的(AA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歌共_____个小节。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用时:15分钟)1.引导学习第1~3小节,提出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边读边展开想象。1.学生可以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画面。4.读了诗歌的前3个小节,自己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简单地写一写。 2.引导学生描述画面,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3.引导学生评议,交流感受。4.指导学生朗读。2.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3.学生评议并补充。4.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出画面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用时:8分钟)1.指名学生朗读第4~6小节。2.指导学生仿写诗歌。3.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诗歌。1.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自由作诗,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3.小组选派代表诵读。5.仿照课文写诗歌。听听,秋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是一首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的现代诗。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秋天的景物,赞美了秋天。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倡导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个性化的最好体现。在理解课文时学生读读说说,逐渐感悟到诗歌蕴含的美,仿写是学生理解感悟成绩的再现,是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也是学生对美的创造。 习作·语文园地二【学习目标】1.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2.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的习惯。3.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背诵“日积月累”中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4.学写日记,了解写日记的格式和好处。【学习重难点】1.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2.学写日记。【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习作:写日记)一、例文导入:1.课件出示日记范文。2.和同学交流:(1)写日记有什么好处?(2)日记里可以写什么?(3)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3.教师小结:(1)写日记能为我们习作提供素材,让我们记住过去的时光,珍藏回忆;写日记能让人学会思考……(2)日记可以记录生活中的人、事和他们的喜怒哀乐等。(3)写日记时要先写下日期、星期和天气情况。4.学生交流自己写日记的内容。5.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回顾《秋天的雨》一文中,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2.小组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看哪个组总结得多。 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这样做:①查字典;②联系上下文;③找近义词;④请教老师和同学……二、词句段运用。1.我会写。(1)和同学交流,描写四季的词语有哪些?(两个字、四个字都可以)(2)写一写:春:暖和春暖花开春风拂面百花盛开桃红柳绿夏:炎热烈日炎炎挥汗如雨绿树成荫骄阳似火秋:凉爽秋风落叶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秋风瑟瑟冬:寒冷北风呼啸冰天雪地鹅毛大雪银装素裹(3)读一读,记一记。2.我知道。(1)学生读句子,交流对句中带点词语的理解。(2)说说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查词典;联系前后句子意思)三、书写提示。1.观察图中小学生书写的姿势(身体端正、握笔姿势正确)。2.正确书写田字格的字(横平竖直、把字写端正)。四、日积月累。1.学生自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的共同点。(都是描写秋天的)2.简单理解词意。3.再读、积累词语。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童话故事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去年的树》讲述了一只鸟儿不辞劳苦,一路寻找,实现自己诺言的故事。《那一定会很好》记叙了一颗种子在变成一棵高大的树后经历了各种变化的经过。《在牛肚子里旅行》讲述了一只小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一块奶酪》通过写蚂蚁队长带领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赞扬了蚂蚁队长的高尚品质。语文园地有“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五个版块。课题内容简说去年的树本文讲述了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千方百计寻找自己的好朋友——树,最后面对着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的故事。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那一定会很好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写了一粒种子,怀揣梦想,努力生长,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后经历了变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过程,启示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舒服”。在牛肚子里旅行本文写青头在好朋友红头被牛吞掉以后,做出各种努力救出红头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青头不仅知识丰富,而且珍惜友情、勇敢无畏。一块奶酪这篇童话讲述的是蚂蚁队长在运粮之前宣布不许偷嘴的纪律之后,带领一群蚂蚁在运粮中发现一块奶酪,凭着坚强的毅力,抵御奶酪的诱惑,自觉遵守纪律的故事。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纪律、抵制诱惑和爱护幼小的美好品质。1.认识40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剩下、斧子、火柴、煤油、摇晃、旅行、拼命、流泪”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积累好词佳句。4.初步培养从童话故事中感悟出道理的能力。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4.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发现童话故事中蕴含的道理。8.《去年的树》………………………………………………………………………2~3课时9*.《那一定会很好》…………………………………………………………………1~2课时10.《在牛肚子里旅行》………………………………………………………………2~3课时11*.《一块奶酪》………………………………………………………………………1~2课时习作·语文园地…………………………………………………………………………3~4课时这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学习并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学习童话故事,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与交流,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8.去年的树课题去年的树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是一篇拟人体童话。写一只鸟儿为了遵守诺言,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她的树朋友,最后面对由树朋友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去年的歌的故事,歌颂了鸟儿信守诺言的品质和她对树的浓厚友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感悟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领悟童话所揭示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道理。学前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2.有关守信或珍惜友情的故事。(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2.自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习重点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学前准备1.生字卡片。(师生)2.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自主识字(用时:10分钟)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在童话故事中,你结识了哪些好朋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好朋友,看看他们是谁?(画大树和小鸟)2.(课件出示)在大森林里,有一棵大树,他和一只鸟儿是朋友,每天鸟儿都来为大树唱歌,大树呢,则会专注地倾听,现在我们围绕这对好朋友来听一段美丽的故事。3.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1.介绍自己结识的童话朋友。2.自读课文,认准生字,词语。3.用加一加的办法识字:父+斤=斧此+木=柴火+某=煤目+争=睁火+然=燃石+欠=砍1.辨字组词。伐()斧()代()爷()剩()砍()乘()次()2.照样子写词语。唱歌——歌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会有哪些收获。2.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1.课文是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2.课文一共有四组对话。(大树和鸟儿、鸟儿和树根、鸟儿和门、鸟儿和小女孩)3.在文中找出每组对话,和同桌读一读。三、研读课文,训练朗读(用时:20分钟)1.去年的树和鸟儿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读第1~4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2.分角色朗读,体会鸟儿和树的浓厚情谊。3.在期待中,冬天很快就过去了,鸟儿和树的愿望能实现吗?1.“天天……”一句,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2.从他们的对话中,体现了鸟儿和树的伤心,难舍难分的心情。3.想象鸟儿和大树期盼相逢时的内心想法。4.想象补充。天气晴朗的日子,鸟来给大树唱歌;__________________,鸟来给大树唱歌;_____________________,鸟来给大树唱歌。5.看着满天的大雪,鸟儿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1.把你喜欢的好词或句子画下来。2.熟记本节课的生字词。1.把画下来的词句记在自己的摘抄本上。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摘抄的内容。教学反思本节课有两个重点,一是认识生字、词语;二是了解鸟儿和树之间是好朋友。学生都是通过读课文来突破这两个重点;通过分角色朗读来弄清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写作手法。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对话。2.体会童话故事揭示的道理。学习重点体会童话故事揭示的道理。学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提示,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默读课文,想想上节课的内容。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鸟儿和树的情谊深。读一读体现鸟儿和树情谊深的句子。二、体会对话,升华情感(用时:20分钟)1.默读第7~14自然段,概括鸟儿的寻找过程。2.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鸟儿的心情。1.鸟儿的几次问话表达的感情:(1)“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担心)(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焦急)(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伤心)6.鸟儿分别向谁询问?又是什么不同的心情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找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三、引导想象,补充对话(用时:7分钟)1.(课件出示)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请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2.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有什么含义?为什么用两个“看”?结合上文仔细体会。1.“睁大眼睛”“盯”“看”等词说明了鸟儿努力在闪耀的灯火中寻找朋友的影子,表现了鸟儿无比的深情和留恋。2.“又”写出了鸟儿非常珍惜她和树之间的友情,想和她已经不在了的朋友多呆一会儿。7.从鸟儿的神态和动作中,想象一下鸟儿会对树朋友说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理清脉络,总结全文(用时:8分钟)1.学生再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先分段,再概括每部分内容。2.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说一说。全文分三段:第一段(1~4)写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要飞到南方去,他们有一个约定。第二段(5~14)写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寻找朋友树的过程。第三段(14~17)写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带着对树的深情和留恋飞走了。8.谈感想。我想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规范的理念。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读、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所揭示的道理,实现了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去年的树》教学片段◆多角度写感受(教学重点)师:课文已经学完了,作为读者,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故事中的谁说呢?生1:我想对鸟儿说。生2:我想对树说。生3:我想对伐木人说。生4:我还想对小姑娘说。师:是不是还可以对文章的作者说一说呀?他把这么动人的故事写给我们。现在,你们想对谁说就对谁说,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生分头写,然后交流)生1:鸟儿,我想对你说,你那首诚信的歌会永远留在你和树的心里,树会是你永远的朋友的。生2:树,你牺牲自己为人们点燃灯火,为人们照亮,你的牺牲是值得的,我为你点赞。生3:小姑娘,你是不是也被鸟儿和树的情意所感动呢?希望你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像鸟儿那样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人。……赏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在文章的结尾处安排的小练笔,写下自己想对谁说的话,学生思维活跃,滔滔不绝,这些感悟都基于对课文中表达的情感有准确的把握的结果,让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9*.那一定会很好课题那一定会很好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木头的各种变化,蕴含了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一粒种子经过的历程,再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道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老师)2.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话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课件展示“舒服”,请问同学们有感觉舒服的时候吗?那都是在什么时候?2.板书课题。1.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感到舒服的时候。2.理解“舒服”的含义。3.齐读课题。1.说说你对“舒服”一词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1.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完课文后,想一想种子经过了哪些历程。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讨论文中的种子经过了哪些历程。2.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努力(nǔlǔ)茎叶(jīnjīnɡ)拆掉(chāichì)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20分钟)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2.指导朗读,体会情感。3.再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1.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的句子。2.师生交流画出的语句。3.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并体会情感。4.学生讨论交流种子经过的历程。3.抄写文中含有“舒服”一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师生讨论交流懂得的道理。4.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设计本课时,我从“舒服”入手,让学生谈自己感觉舒服的时刻,理解“舒服”的含义。接着又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文中含有“舒服”的句子,理清一粒种子经过的历程,从而更深层地理解“舒服”的含义,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学得轻松、愉快,效果比较好。 10.在牛肚子里旅行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描写了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了牛肚子,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文章篇幅较长,因此提问“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整体把握。然后通过各种形式地读,再理解红头的旅行过程,了解牛吃东西的特点,以及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体会文章情感。学前准备1.查找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和功能。(学生)2.预习生字、词语,制作生字词语卡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读写词语。学前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教师)2.了解牛吃食的特点,预习课文。(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板书:旅行,组织交流。2.板书:旅游。3.把课题补充完整。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1.说说自己去哪里旅行过,感觉怎样。2.区别“旅行”和“旅游”的意思。3.齐读课题。4.学生质疑问题预设: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13分钟)1.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自然段标序号。2.指导学生学习新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捉迷藏(cánɡzànɡ)答应(dádā)几乎(jǐjī)3.比一比,组词。怜()管()冷()官()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7分钟)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并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2.全班交流思考题。4.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牛吃食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归类复习本节课的生字。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6.读拼音,写词语。lǚxínɡjiùmìnɡ()()kěliánliúlèi()()ɡānɡcái()教学反思从课题入手,并结合生动直观的课件,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师据题质疑,激发了学生探究答案的愿望,从而很自然地使学生走近文本,走进文本,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2.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3.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学习重点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学前准备制作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用时:7分钟)1.复习生字词。2.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3.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中,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1.学生读生字、词。2.回顾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7.认读下列词语。蟋蟀答应可怜拼命疼痛细嚼慢咽笑眯眯8.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以后,他的心情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深入研读,了解课文(用时:20分钟)1.出示文段,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连起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2.组织交流,学习“反刍”。3.组织交流,引读课文。4.抓住红头、青头说话的语气指导朗读。1.自由读课文第5~17自然段,思考: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旅行的?从文中划出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2.再次快读该语段,思考: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3.结合课文和收集的资料,说说牛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4.分角色朗读课文。9.说说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再读课文,升华情感(用时:8分钟)1.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2.从青头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2.交流感悟。10.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从中你有什么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总结想象,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1.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会对青头说些什么呢?2.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学生交流红头从牛肚子出来后,对青头说的话。11.红头从牛肚子出来以后,会对青头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时,我以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从读中了解红头的旅行过程,体会青头对红头的鼓励,并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时所在地点的语句,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不足之处:对课堂的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没有回归整体,没有让学生再次感知全文,使这节课在匆忙之中步入尾声。《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片段◆感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遭遇,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教学重点)师: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去了。它会经过哪些地方?又会经历哪些危险呢?它的心情又怎样?(教师出示相关课件)(生看课件以后,再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生1: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它会被牛吞进了肚子里。生2:红头会被牛嚼碎。生3:红头会被牛的胃液消化掉。生4:红头很着急,它大声呼喊“救命”,它也很悲哀,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掉了。师:面对红头的危险遭遇,青头怎样帮助和鼓励它的呢?生1:青头提醒红头,让它躲过牛的牙齿,并安慰它,说牛在吃草时从来不会仔细嚼。生2:青头隔着牛肚皮和红头说话,让红头不要怕,还告诉它出来的方法。师:牛吃草有什么特点呢?牛胃有什么功能呢?生:牛吃草时从来不会仔细嚼,牛肚子里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当牛休息的时候,就把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师:青头把牛胃的功能和牛吃草的特点告诉红头有什么用呢?生1:是让红头有信心,要勇敢一些。 生2:是让红头找到机会,一定要出来。师:说得很好,所以红头真的很勇敢,它努力地不让自己失去知觉。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来到牛嘴里。最后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终于出来了。师:红头在牛肚子里的遭遇是有惊无险,青头对红头的帮助也十分感人,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赏析: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遭遇时,通过课件展示和文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红头的心情,从而感受红头的危险。又从青头的话语中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安慰与鼓励。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之下,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感悟,有了自己的体验,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11*.一块奶酪课题一块奶酪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记叙了蚂蚁队长带领蚂蚁搬运食物,把一小块掉了的奶酪让给最小的蚂蚁吃,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教学本课,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读、研读,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蚂蚁的美好品质,并谈谈读文后受到的启发。学前准备1.自学生字,收集蚂蚁搬食物的资料。(学生)2.教学相关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和蚂蚁们的美好品质。3.学习蚂蚁大家庭同心协力,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并受到启发。学习重点体会蚂蚁队长表现出的美好品质。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问题导入(用时:5分钟)1.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搬运食物吗?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蚂蚁队长,看看它是怎样带领蚂蚁队伍搬运食物的?(板书课题)1.学生交流蚂蚁搬运食物的情景。2.齐读课题,质疑。1.读了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识字(用时:15分钟)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生字圈起来。2.认读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易读错的字。犯(fàn)跺(duò)豫(yù)2.读一读带生字的词语。3.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4.学生齐读课题。2.给加点的字注音。诱人()聚集()犹豫()宣布()禁止()舔食() 三、研读感悟(用时:15分钟)1.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1)蚂蚁队长下达了什么命令?(2)蚂蚁们是怎么做的呢?2.研读第4~9自然段,思考:蚂蚁队长和蚂蚁们对掉在地上的奶酪渣是什么态度?3.齐读最后一段。1.读第1段蚂蚁的命令。2.从“争先恐后、抢着、不愿”等词体现了蚂蚁遵守纪律,同心协力的品质。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队长:丢掉——太可惜;吃掉——犯禁令(矛盾)4.“劲头比刚才更足”蚂蚁队长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地品质更加激励蚂蚁们齐心协力地搬运食物。3.仿写词语。争先恐后(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四面八方(含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4.你喜欢这只蚂蚁队长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学生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对你的启发。学生谈体会。5.读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习本课,学生通过自读、研读、探讨、交流,明白了一块小小的奶酪渣折射出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品质,和蚂蚁队伍同心协力的合作精神。习作·语文园地三【学习目标】1.学习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生字。 2.认识“口”部的生字,并理解带“口”部的字与什么有关。3.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4.积累谚语。5.学编童话故事。【学习重难点】1.识字和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编童话故事。【学前准备】1.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2.相关内容的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习作:我来编童话)一、复习导入。1.回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什么体裁的文章?(童话)2.回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3.教师小结:这些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动、植物,把它们赋予了人的情感、动作、语言,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生动有趣,你能编一个这样的童话故事吗?二、学生交流。1.课件出示文中一些词语,读一读、想一想:看到这些词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一幅什么画面呢?你想到了什么故事?2.同桌交流自己的故事内容。3.指名说说,其他同学补充。三、指导习作。1.确定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可以从上面找一个或几个,也可以添加你喜欢的其他角色。)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发生的?3.他们在那儿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四、学生习作。学生按自己的思路编写童话故事,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一、谈话,导入新课。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童话故事,这些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神奇的世界。现在,我们也来编一个童话故事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佳作吧!二、出示习作范文。龙公主从前,国王生了一个女儿,长得美若天仙。到了待嫁的年龄,三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王子前来求婚。国王一时不知如何选择,便告诉他们,城堡对面的山顶上住着一条龙,通体漆黑,头生双角,它的胸前有一颗发光的火石,谁能把那条龙胸前的火石取下来,谁就可以娶公主为妻。于是,三位王子带着武器便上山了,在山顶,他们找到了那条巨龙,通体漆黑,头生双角,胸前闪着一颗发着蓝光的火石。鼻子上还有一条斜长的伤疤。三位王子与巨龙展开了搏斗,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最终巨龙被斩杀。但三位王子只有一位活了下来,活下来的王子取下巨龙胸前的火石,火石的亮光瞬间熄灭,他将火石做成项链献给了公主,并如愿以偿地娶了公主。晚上,公主开心地将火石项链戴在胸前,这时,火石开始渐渐变亮,突然,在一阵强光中,公主变成了一头巨龙,通身漆黑,头生双角,胸前闪着一颗发着蓝光的火石。卫兵和王子听到响声后赶过来,发现公主不见了,一条巨龙蜷缩在房间。王子以为公主被巨龙吃了,愤怒地举起剑向巨龙砍去,变成龙的公主想向王子解释,可是刚靠近便被王子的剑击中了鼻子,一条斜长的伤口鲜血直流,巨龙疼痛地吼了一起,撞破墙壁,踉踉跄跄地飞出了城堡,飞向了远处的山顶,房间里留下惊惶失措的卫兵和伤心痛哭的王子。习作评析:文章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小作者通过“人杀龙,人变龙,人再杀龙”的故事结构展现了一幅“巨龙复仇”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构思奇妙,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人类若不善待动物,最后终将得到惩罚的道理。三、老师指导同学们评议。1.故事里有哪些角色?时间、地点是什么?2.故事情节是否清晰?3.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四、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习作,交流点评。五、课堂小结。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个童话故事。故事要清楚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第三课时(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小组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并说说从中获得的启示。 2.指名学生交流。二、识字加油站。1.读一读,比一比。横线右边的字是左边字的一部分。(减一减的方法识字)2.认一认横线右边的字。三、词句段运用。(一)我发现1.认识带“口”部的字,并归类。第一类:和嘴巴有关的动词:咬、叼、嚼、啃、咽、吞、含第二类:表示叫的动作:叫、喊、嚷、吼、啼、吵、唤第三类:表示声音的词:吱、呜、嘀、嗡、嘟、啪、哗2.学生认读这些字。(二)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1.认识修改符号表示改正表示增补表示删除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四、日积月累。1.自读谚语。2.简单理解谚语的意思。3.积累谚语。第四单元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三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其中《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精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为略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老屋用奉献精神,三次满足了小动物们的要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的胡萝卜先生不小心长长的胡子为大家做了不少好事;《不会叫的狗》中一只不会叫的狗却因为不会叫差点命丧黄泉。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版块。课题内容简说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文写了一百多岁的老屋为了让小猫在暴风雨夜安心睡觉,让老母鸡有安心孵蛋的地方,让小蜘蛛能安心织网捉虫,坚持不倒下的故事。表现了老屋的慈祥和宽厚,歌颂了老屋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本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主要写了胡萝卜先生的一根胡子得到了果酱的营养后不断变长,后来给小男孩做风筝线、给鸟太太当晒尿布的绳子的故事。不会叫的狗这篇课文以巧妙的构思和淳朴的语言描写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向小公鸡和杜鹃学习啼叫,结果险遭狐狸和猎人毒手,最后,安排三种结局,启发我们想象故事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动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1.认识2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门板、准备、暴风雨、墙壁”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背后蕴藏的道理。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续写故事的能力。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2.边读边想象童话故事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大意。3.引导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4.引导学生在故事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续写故事的能力。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1~2课时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1~2课时14*.《不会叫的狗》…………………………………………………………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本单元三篇课文皆为童话故事,在让学生朗读课文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故事内容,把握文章大意,从读中感悟童话故事的美好。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自己续写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叙述了一间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很久没人住的老屋三次想要倒下却没有倒下的故事,赞扬了老屋的奉献精神。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抓住主要问题,即:这间老屋在三次要倒下的时候,却没有倒下,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读——圈——猜——写的方法,感受老屋越来越老和它的无私奉献精神,文中对话要用心体会。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老屋的图片。(师生)2.自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学生)3.制作课文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读本课新词。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老屋乐于奉献的精神。学习重点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2.体会并学习老屋的精神品质,续编故事。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图片导入,学习字、词(用时:8分钟)1.播放一些老屋的图片,说说这些老屋给你留下的印象。2.板书课题,猜一猜课文中的老屋是什么样的?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1.交流看图后的印象。2.猜想文中老屋的样子,说一说。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凑、孵、偶”的读音,注意“暴、抓、晒”的笔画。1.给带点字注音。暴雨()孵化()好饿()偶尔()() 二、精读课文,感悟情感(用时:20分钟)1.自读课文,说说文中描写的老屋的样子。2.文中写老屋几次要倒下?又是因为什么而不倒的?3.对照旁批,说说自己的猜想。4.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说话的语气。1.齐读第1自然段。“一百多岁”说明老屋的年龄大;“黑窟窿、破了洞、没人住”说明了老屋的破旧。2.学生自读课文,老屋有三次要倒下,因为小猫要躲暴风雨,老母鸡要孵小鸡,蜘蛛要织网捕食而不倒,体现了老屋的奉献精神。3.对照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猜想。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屋的“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老屋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三次没倒下。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用时:12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2.猜一猜老屋还会遇到哪个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小组交流老屋还会遇到哪个需要帮助的小动物?4.小练笔,仿照课文续写故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童话故事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重点抓住老屋与小动物的对话,以及表现它们说话时的不同神态和语气,体会他们不同的内心活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片段◆体会老屋的无私,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教学重点)师:残破的老屋挺过了暴风的夜晚,让小花猫睡了一个安稳觉。熬过了二十一天,让母鸡安全地孵化出了小鸡。可正当老屋要倒下去时,蜘蛛又来请求老屋了,你们一定会猜到老屋会怎么做吧? 生:老屋还会热心地帮助小蜘蛛。师:是这样吗?请同学们自读文章后部分内容。师:谁想读一读老屋和小蜘蛛的对话?(分别找学生朗读)师:评价一下刚才两位同学的朗读。生1:老屋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说话的声音低沉,语速要慢。生2:小蜘蛛机灵,动作灵敏,说话的语速稍快一点。师:你们能再读一遍吗?(学生分别朗读)师:是啊,就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还要支撑着身体,会有什么感受呢?同学们想象一下。生1:老屋的腿都站得酸酸的,只好用手来支撑。生2:老屋的背都要驮下来了,但他还硬挺着。生3:老屋的眼睛都不敢闭一会儿,他怕一不留神,自己会倒下,压到了小蜘蛛。……师: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啊!你觉得这是一座什么样的老屋呢?生:有无私品质的老屋;一心为他人着想的老屋;为了别人甘愿自己受苦的老屋……赏析:这个教学片段,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体会老屋和小蜘蛛的情感。同时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老屋乐于奉献的精神。其中,教师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使学生学习兴趣更高,理解也更深刻。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题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写了胡萝卜先生漏刮的一根胡子,因吸收了果酱的营养,飞快地长起来。他的胡子还帮助别人做好事。故事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理解:漏刮胡子→胡子蘸果酱→胡子飞长→胡子帮小男孩、鸟太太。学前准备1.自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会读带生字的词语。(学生)2.教学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学会想象故事中的情节。3.以读写的方式引领学生续编故事。学习重点续编故事。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胡萝卜先生”。(课件出示胡萝卜先生的图片)2.观察:胡萝卜先生长什么样子呢?3.板书课题。1.学生观察后,说说胡萝卜的样子。2.齐读课题,质疑。3.学生自读生字、词语。1.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读理解(用时:18分钟)1.自读第1~4自然段,思考:(1)漏刮的一根胡子为什么会长得这样快呢?(2)找出写胡子长得快的句子。2.自读第5、6自然段:一根长长的胡子有什么作用呢?1.“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一根胡子被果酱滋润,飞快地长起来)2.“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他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3.小男孩剪下一段来做风筝线。2.多音字组词。长zhǎnɡ()chánɡ()3.用词说话。只要……就……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想象拓展(用时:12分钟)1.自读第7~8自然段,思考:鸟太太是怎么利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的呢?2.想象: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有哪些用途呢?1.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飘到鸟太太眼前,鸟太太抓住胡子,高兴地说:“今天真好运,想什么来什么。”就剪了一截胡子晾好了小鸟的尿布。2.学生发挥想象:如可以想到胡萝卜的胡子不仅帮别人,也帮了他自己。他的眼镜不小心从鼻子上滑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镜,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4.想象: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帮了哪些人干什么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补充想象较合理、丰富,读下面文章题目,猜猜会写什么内容。《夏洛的网》会写网的制作和作用;《帽子的秘密》会揭示有这秘密的原因真相……5.猜一猜这些文章会写什么?《团圆》《小灵通漫游未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篇童话生动易懂,学生通过自读理解效果较好,文中故事的想象续写,学文后的拓展更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好。14*.不会叫的狗课题不会叫的狗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记叙了一只不会叫的狗,为了学叫,分别向小公鸡、杜鹃学习,结果差点送了命。教学本课,引导学生抓住狗学叫的两个过程中的不同结果,让学生选择最佳故事结局,揭示要找到真正的老师,做回自己的道理。学前准备1.自读课文,认识课后生字。(学生)2.制作课文相关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2.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明白课文揭示的道理。3.针对文章三个不同结局,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对故事不同的结局发表意见。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说说在你成长过程中,哪篇童话故事对你的影响最大?2.今天,我们要学习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大里的一篇童话。(板书课题)1.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及喜欢的原因。2.齐读课题。1.我看过的童话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读课文(用时:15分钟)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2.了解课文内容。1.边读课文边把生字圈起来。2.不会叫的狗分别向哪些动物学叫?结果如何?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发怒(nùlù)访问(fǎnfǎnɡ)批评(pībī)沉默(mòwò)三、细读课文,感悟道理(用时:15分钟)1.找出小狗跟着小公鸡学叫的句子,体会小狗的认真。2.找出小狗跟杜鹃学叫的句子,体会小狗的认真。3.从小狗学叫中的体会。(找到真正的老师,做回自己)1.从此,它天天都练习,从早到晚偷偷地练。2.有时候,为了更自由,它索性到树林里去练。(练习认真→圈套)3.它那天试了,第二天、第三天又试了。一个星期过后,它已经学得相当不错了。(练习认真→差点送命)3.写出下面动物的叫声。公鸡:_________________杜鹃:_________________小狗:_________________小鸭:_________________四、选择结尾(用时:5分钟)本文最有趣的是给自己的童话设计了三个不同的结局,你认为哪个结局最好?为什么?针对三种不同结局发表自己的看法。4.自己再设计一个故事的结局。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让学生读出兴趣、体会情趣、悟出理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弘扬阅读个性,体现新课程“鼓励有创意的阅读”的精神。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四【学习目标】1.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识字,在发现中学习多音字。2.积累ABAC式词语。3.发现引用人物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4.读读背背,积累俗语。5.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6.看图,续写故事。【学习重难点】1.识字、积累词语。2.正确运用人物的对话。3.续写故事。【学前准备】1.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学生)2.相关的内容课件。(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一、猜姓名,揭题。 1.教师导语:同学们,认识老师吗?你们是怎么称呼我的?那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2.教师引导:知道老师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猜猜看?(生回答)告诉你们,我这个名字是妈妈取的,因为我出生在秋天,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硕果累累呀,所以我名字里就有“硕”字,爸妈希望我收获满满。3.同学们,你们的名字里有什么故事,把你从父母那了解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一下吧!二、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1.教师出示说话要求:①说说姓什么,叫什么;②说清楚是哪个字;③名字是谁取的?为什么取这个名字?2.小组交流。3.指名说说自己名字的来历。三、拓展练习。1.你知道王昊、谢婉莹这两个人吗?她们其实就是月亮姐姐和冰心奶奶,后面的名字是根据她们的职业、爱好取的昵称或笔名。2.假如让你给自己取个昵称,你会取什么名呢?(同桌交流)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自己名字的来历,原来小小的名字里还有大学问呢。第二课时(习作:续写故事)一、直奔主题。1.学生观察文中的三幅图,了解每幅图画的内容。2.把三幅图连起来想一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呢?二、学生交流。第一幅图中,李晓明听到班上的小文和琪琪都在高兴地谈论自己过九岁生日时的情景。第二幅图中,李晓明一人坐在教室里,想到自己也快过生日了,但是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从画面中可以看出他很伤心。第三幅图中,老师和小文一起商量,一起给李晓明过生日的事。第四幅图中,老师和同学们为李晓明庆祝生日,给他的惊喜吧!(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第四幅图的内容)三、学生习作。把这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写一个完整的故事,还要加个题目哟!四、点评。指名读自己的习作,老师及同学们进行点评。 第三课时(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读书时,预测后面的内容的好处:(1)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2)读得更细致,注意更多的细节。2.列举生活中做事有预测的好处:去商场买东西,先预测所买东西是哪一类,再去同类区寻找,这样节约时间。二、识字加油站。1.查字典识字。(1)回顾查字典的三种方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2)交流每种查字典方法应注意的事项。2.学生用字典查找带点的字。三、词句段运用。1.读词语,区分多音字的读音。(1)学生自读词语。(2)给带点的字注音。假jiǎ(假扮)(假装)jià(假期)(假日)几jī(几乎)(茶几)(窗明几净)jǐ(几百)中zhōnɡ(中间)zhònɡ(中毒)(中奖)(猜中)处chǔ(处罚)(处分)(处理)chù(到处)(3)学生再读词语。2.读成语,说发现。(1)学生自读。(2)交流发现:三组都是ABAC式的成语,每组中的成语第一个和第三个字相同。(3)学生列举类似的成语。 3.学会引号的正确用法。(1)学生读三句话。(2)说说自己的发现:三组句子都是引用人物的语言,提示语的位置不同,引号的用法也不同。(3)学生举例。四、日积月累。1.学生自读谚语。2.交流自己的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3.学生熟读、背诵。 第五单元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习作。《搭船的鸟》通过写一只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经过,反映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金色草地》重点写了“我”和弟弟在草地玩蒲公英的情景和“我”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表现了“我”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赞美了小作者认真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本单元还包括“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四个版块。课题内容简说搭船的鸟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童心和对自然的爱,突出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金色的草地课文讲述了生活在乡下的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和哥哥发现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原因的事,展现了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1.认识11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玩耍”等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读懂课文内容。4.理解重点词义,学习外形、动作的描写方法,学习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技巧。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经过。2.感受蒲公英给人带来的乐趣,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4.增强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意识。15.《搭船的鸟》………………………………………………………………2~3课时 16.《金色的草地》……………………………………………………………1~2课时习作……………………………………………………………………………4~5课时本单元教学可以按照“重温课标——课文讲读——记录业余生活——交流平台——习作”的顺序进行。教师首先深入了解新课标中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处理好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再通过课文讲读了解大自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它们多姿多彩的样貌及生活。并要求学生记录好自己的课余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最后根据自己的记录写一篇习作。15.搭船的鸟课题搭船的鸟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她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大自然的爱。教学本课要抓住文中的三个问句来体现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童趣,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细心观察到的翠鸟的样子及捕鱼过程,感受翠鸟的可爱。学前准备1.翠鸟的图片资料。(教师、学生)2.教学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学前准备1.收集翠鸟的图片资料。(教师、学生)2.自己制作生字卡片。(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导入:同学们,鸟会搭船,奇不奇怪?今天我们来学习《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1.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2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2.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1.注意“蓬、翠、嘴”的读音。2.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搭、舱、漂、悄”。2.辨字组词。搭()沙()塔()纱()悄()吞()消()杏()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用时:10分钟)1.搭船的是什么鸟?你喜欢吗?2.从文中找出写鸟的句子读一读。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展示收集的翠鸟的照片,交流翠鸟的资料。2.课文写了“我”和母亲乘船到乡下外祖母家途中,一只翠鸟搭船捕鱼的情景。3.找出文中描写翠鸟的句子,读一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堂小结,指导书写(用时:5分钟)1.教学小结。2.指导书写。1.“翠”字,上面不是“羽”字,下面“十”不能往上写得太长。2.看清字形,认真书写。4.一字组多词。搭()()()沙()()()吞()()()教学反思生动的质疑导入,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文本。学生通过读文,能多种方法识字,让学生自己收集翠鸟的图片和资料,为学习课文增添了情趣。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精读课文,体会“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2.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学习重点学习翠鸟外形的描写方法,学习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学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深入品味,理解课文(用时:20分钟)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齐读第2自然段。2.引导学生读好第3自然段的三个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3.齐读第4自然段,把写翠鸟动作快的词作上记号。1.把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画上线,读一读。2.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3.如果你看到一只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4.从“冲、飞”和“一下子、没一会儿”体现了翠鸟的动作快,和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小鸟()的羽毛()的翅膀()的长嘴二、交流拓展,深化情感(用时:15分钟)1.你收集的翠鸟的资料中有关于翠鸟捕鱼的内容吗?2.小作者那么喜欢翠鸟,你喜欢吗?画出你喜欢的翠鸟吧!1.交流翠鸟捕鱼的资料。2.画出喜爱的翠鸟。三、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1.结合课文及生活实际,想想你还认识什么鸟,有什么特点?2.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1.交流自己认识的其他鸟,并说说它们的特点。2.在田字格上书写本课生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这种爱的感染,通过让学生说想法,画翠鸟来激发他们对翠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搭船的鸟》教学片段◆欣赏翠鸟的外形美丽、捕鱼动作灵敏生1:我知道有一只彩色的鸟站在船头。 生2:我知道天下着大雨,船夫还披着蓑衣。生3:我知道这只鸟是翠鸟……师:比鹦鹉还漂亮的鸟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读课文相关句子,教师课件出示翠鸟图片)师:你觉得这只翠鸟漂亮吗?哪儿漂亮呢?生:它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略带蓝色的翅膀。师:让我们带着喜爱的情感来读一读。(找几名学生读,生评价)师:翠鸟不但外表美,它还有一种特别的本领,你们知道吗?生:捕鱼。师:谁能说说翠鸟是怎样捕鱼的呢?生: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下。(师课件出示这段内容,学生再读)师:你能找出表示翠鸟捕鱼的动作吗?生:冲、飞、衔、吞。师:这些词表明了什么?生:“冲”说明它入水速度快,“吞”就是一口吃了下去。师:翠鸟在冲进水里,过一会儿才飞出来,这段时间它在做什么呢?生1:它在水中捕鱼。生2:因为它在船头早已找准了目标,冲进水里后一口就把鱼捉住了。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想不想亲眼看看翠鸟捕鱼的过程呢?生:想。(师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赏析:本节课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图片和视频更直观地让学生认识翠鸟,进而喜欢上翠鸟,理解翠鸟捕鱼的内容,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加上想象进行理解,最后视频补充,效果较好。16.金色的草地课题金色的草地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本文通过描写兄弟俩经常在草地上玩耍。后来,作者偶然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展现出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侧重考查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重点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做到:①引领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②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③以感悟大自然的美为情感基调,以情境表演体验“趣”来感受快乐,以探究“奇”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④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并适当尝试小练笔,利用最佳的表达时机,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学前准备1.收集蒲公英的图片及资料,了解蒲公英的特点。(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玩耍”等词语。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学前准备1.收集蒲公英图片及资料,了解蒲公英的特点。(师生)2.自学生字、词,预习课文。(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用时:3分钟)1.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享受过大自然的哪些快乐?2.板书课题,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1.学生交流自己享受过的大自然的快乐,如:下雪时赏雪景、打雪仗;下雨时听雨声。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金色的草地”的由来。1.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2.检查朗读情况。3.师生交流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蒲、耍、察”的字形。1.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工具书识字,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2.学生分段朗读,整体感知。3.运用各种方法识字。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朝()()假()()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7分钟)1.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学生汇报、理解文章脉络。1.按自然段读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什么。2.理清文章脉络:乡下的窗前有一片金色的草地→蒲公英带给我们快乐→发现蒲公英变色→对蒲公英的喜爱。3.每个自然段写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1.教师概括本课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延伸。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收获。2.交流收集的蒲公英的图片和资料。4.抄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本课对学生的要求是:一、学习6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画出生字、生词,结合上下文了解其意思,还可以用工具书去学习。二、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读出课题的含义,理清文章的脉络,并结合他们的玩耍经历去学,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它带给我们的乐趣。2.体会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有趣,增加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学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回顾内容,问题引导(用时:3分钟)1.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2.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感受金色的草地带给“我”和弟弟的快乐以及草地的神奇)1.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2.明确学习目标。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品词析句,体验快乐(用时:18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金色”的由来。2.引导学生感受兄弟俩玩耍的快乐。3.指导朗读。1.读课文,结合收集的蒲公英图片、理解草地变金色的原因。2.研读描写兄弟俩玩耍的句子,感受蒲公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3.朗读第2自然段。6.“一本正经”“假装”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语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读悟结合,感受神奇(用时:16分钟)1.引导思考:作者发现草地有什么秘密?2.组织交流:你注意到颜色变化和什么有关?3.两次发现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4.指导朗读。1.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我”先发现了什么?接着又发现了什么?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2.通过理解重点词:“起得早、中午回家、傍晚的时候”等词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3.学生自主交流蒲公英花的特征与形态。4.朗读第3自然段。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1)早晨:草地的颜色()花瓣形态()(2)中午:草地的颜色()花瓣形态()(3)傍晚:草地的颜色()花瓣形态()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用时:3分钟)1.你能体会到获得这种发现的心情吗?读一读相关句子。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3.引导学生理解“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1.讨论交流: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起居或昼夜的变化相似或相关。2.因为蒲公英非常有趣,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所以是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8.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它给你带来什么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的重点是第2、3自然段。第2自然段着重写了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蒲公英的情况,第3自然段写“我”发现了草地变色的秘密。我请两位同学模仿他们的神态动作进行表演,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他们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金色的草地》教学片段◆通过感悟、表演、感受草地的可爱有趣(教学重点)师:金色的草地这么有趣,给我们留下了快乐的童年,请快乐地读第2自然段。师:读了这段课文,你最想说什么?生1:“我”在这片草地上玩得很开心。生2: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很多快乐。师:既然这么快乐,谁能表演一下“我”和弟弟玩蒲公英的情景?在表演时一定要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内涵,这样你的表演才有活力。生1:我要抓住“一本正经”来表演。生2:“一本正经”就是态度很严肃,很庄重。表演时神态要严肃。师:“假装”是什么意思?生1:“假装”就是不是真的。生2:弟弟看见“我”“一本正经”的样子,所以他忍住笑,“假装”打哈欠。师:还有一个词,“我就使劲一吹”中“使劲”谁表演一下?(生表演“使劲一吹”。)师:齐读最后一句话“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这个游戏,“我”和弟弟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生:捉迷藏、跑步、摔跤……师:草地带给“我”和弟弟这么多乐趣,多么可爱的草地呀!我们来读出它的可爱吧! (生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赏析:通过表演来感悟文章也不失为一种理解文章内涵的好方法。教师通过让学生细读文本,再用自己的动作、表情表演出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和弟弟的行为动作,体会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除了这个游戏,“我”和弟弟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把草地带给“我”和弟弟的快乐解读得恰到好处。习作五【学习目标】1.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写出自己的新发现。2.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观察发现的能力。【学习重难点】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学前准备】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学生)2.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弄清交流主题。(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处)2.受到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启发。二、初试身手。1.先引导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2.再引导学生将发现的事情写下来,并进行交流。三、复习导入习作。《搭船的鸟》一课,作者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一个新朋友;《金色的草地》一课,作者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草地会变色。想一想,生活中,你观察了身边的哪些事物?有什么新发现?四、学生交流。1.同桌交流自己的观察。2.找善于发现的学生上台交流。五、指导习作。1.选取你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2.习作时,不仅写下自己用眼睛看到的,还要写下用耳朵听到的,用手摸到的,用鼻子闻到的等。 3.要注意事物的变化。六、学生习作,题目自拟。第六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包括四篇精读课文、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除了《古诗三首》介绍了天门山、西湖、洞庭湖三处景色之外,其他三篇课文都是介绍了一处景色,分别是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这些都是我国有名的景点,其山水、阴晴无不令人着迷;其丰富的物产,迷人的景色无不令我们叹为观止。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的地大物博,河山壮美。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版块的内容。课题内容简说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富饶的西沙群岛本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海滨小城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述了海滨小城的美景,突出了这座海滨小城的整洁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描述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和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1.认识43个字,会写51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潋滟、空蒙、西子、相宜、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望天门山》。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地大物博的特点。 4.初步学会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湖光山色的美。了解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的物产和景色,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词语。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技巧。3.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壮美河山。17.《古诗三首》…………………………………………………………………3~4课时18.《富饶的西沙群岛》…………………………………………………………2~3课时19.《海滨小城》…………………………………………………………………2~3课时20.《美丽的小兴安岭》…………………………………………………………2~3课时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学习古诗,要引导学生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内容。如《望天门山》要看到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则知道西湖在阴、晴天气中的不同风姿。品《望洞庭湖》则要看到洞庭湖的湖面风光,学习其他三篇文章,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各个地方的物产。引导学生搜索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我国山河风光的壮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17.古诗三首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古诗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对文字、音乐、绘画的赏析,锤炼学生的艺术思维。在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引导孩子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古诗的神韵,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预习古诗,制作生字卡。(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3.朗读伴奏音乐。(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5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境。学前准备1.积累李白的诗歌,预习古诗。(学生)2.制作《望天门山》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师画简笔画,高高的山,并叙述天门山的来历。2.板书课题和作者。1.学生观赏老师画画,并倾听故事。2.齐读课题。1.请默写一首你学过的李白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了解作者,初识古诗(用时:10分钟)1.老师介绍李白。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2.指导书写:断、楚、至、孤、帆。3.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比赛朗读。4.初步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2.辨字组词。至()断()到()继()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时:10分钟)1.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2.想一想每句诗里的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1.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书上批注。2.学生交流收获和疑问,并说说诗句里用的好的词语。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中断:_________________回: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孤帆:__________________四、交流分析,理解悟情(用时:15分钟)1.课件出示第一句思考:(1)这句写了什么山,哪里的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从画面中你感受到天门山怎样?又感受到水怎么样?1.学生读诗句,结合注释和教师展示的课件体会每句诗的意思。2.学生自主交流,体会和感受。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字给你感受最深?2.课件出示第二句,思考:这一句主要写了什么?水流到这里发生了什么?通过“回”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3.指导学生朗读。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四句。5.指导朗读体会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开始教师用简笔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自悟,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本首诗是一句一意境,教师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地分析,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诗意,再加上反复地诵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灵秀,长江水的矫健,以及孤帆的潇洒。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背诵古诗。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用时:6分钟)1.教师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2.导入新课。3.板书课题和作者。1.学生听古曲,感受意境。2.齐读课题。5.“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2.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3.提出学习要求,课件展示:(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理解诗句。(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1.学生自学本课生字。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小组进行讨论。3.学生进行自学汇报。4.大声朗读古诗。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潋滟:_________________空蒙:_________________西子:_________________相宜:_________________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用时:17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一、二句,感受晴天和雨天的美。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两句,感受西湖的人性美。3.指导朗读。1.学生结合注释,图画,课件,发挥想象,理解西湖晴天和雨天时不同的美。2.学生交流讨论。3.学生总结学法,诵读第三、四句,理解诗意。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7.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体会情感,背诵古诗(用时:7分钟)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指导背诵古诗。1.学生交流从诗中受到的体会。2.学生背诵古诗。8.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一开始,教师播放古曲,让学生感受意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然后又从诗题入手,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又通过注释、课件、朗读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了西湖的美。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洞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学习重点感悟古诗的意境,背诵古诗。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二、理解美,洞察美(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2.指导学生读诗,理解词语的意思。3.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以及课件,发挥想象述说古诗的意思。4.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5.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6.背诵古诗。1.学生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自学生字。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3.小组内交流古诗的意思。4.学生练习朗读并背诵古诗。10.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诗中的“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对比读,深化美(用时:17分钟)1.课件展示改编的诗和原诗。学生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2.再读原诗,体会语言的精妙。1.学生读改编的诗和原诗。2.小组交流原诗的精妙。3.学生汇报。1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中我没有单一地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是将画面和朗读结合起来,教师适当演示操作,让学生体会“白银盘”和“一青螺”分别指什么。这样,诗中美好的意境就会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诗所描绘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也一览无余了。《古诗三首》教学片段◆诵读理解古诗《望洞庭》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望洞庭》,结合注释及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学生自读古诗)师:请同学们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生1: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教师多媒体出示)生2: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3: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师:没有磨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铜镜。师:谁能美美地读这两句。(配乐学生诵读)(教师出示“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像吗?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师:这首诗的意境很美,我们来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赏析: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比喻句多。第一个比喻句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说没有磨过的铜镜给人的感觉,再来理解潭面,学生就易懂多了。教学第二个比喻句时,教师拿来实物让学生观看并同画中的景象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了洞庭山水的美,体会到了诗中的意境美。 18.富饶的西沙群岛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本篇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语言,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在设计中,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抓中心句和重点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前准备1.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资料。(师生)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重点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学前准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资料。(师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出示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和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2.审题: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1.听教师简介西沙群岛。2.学生读课题,中心词是西沙群岛,从课题中知道西沙群岛是一个富饶的地方。1.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课文是围绕()来写西沙群岛的。二、学习生字,整体感知(用时:25分钟)1.指导熟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2.师生交流生字、新词。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2.交流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3.同学互认互考、读准字音。4.默读课文: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物产丰富、鸟多……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shēncān参()加人参()参()见海参()huáhuà划分()划()算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4.自读喜欢的段落。划()船计划()3.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细读课文,体验美景(用时:5分钟)1.指名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出示海水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2.通过理解“五光十色”来感受海水的美。3.设疑:这么美的海水是怎样形成的?1.学生欣赏海水的美,交流自己的感受。2.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感受海水的美。3.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的句子。4.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概括本节学习内容。2.布置作业。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学反思本课生字的学习方法有:①熟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②师生交流。③同学互认互考,读准字音。④给多音字选读音。以此可以掌握生字的形音义。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可以让同学们形象而直观地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富饶而美丽,扩展了同学的想象力,使大家乐学、活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2.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学习重点从不同方面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 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1.出示“五光十色”,提问:“五光十色”在课文中指什么?2.引导学生在文中发现:西沙群岛不但美丽,而且富饶。1.再次回味海水的美丽。2.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5.读拼音,写词语。yōuměijiāocuò()()bǎoɡuìtǐnɡlì()()二、整体入手,重点突破,领悟情感(用时:30分钟)(一)学习第3自然段。1.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介绍什么?海底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种动物?2.课件出示海底动物图画,欣赏。3.指导朗读。(二()学习第4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鱼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鱼多,哪些地方看出鱼的总类多?2.找出本段的中心句。(三)学习第5、6自然段,思考:1.每段写什么?写出了它的什么特点?2.课文是怎样介绍鸟的?3.齐读第6自然段,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2.学生看课件,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动作、形态等特点。3.从“成群结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词句体会到鱼的种类多、数量多。4.第5自然段写鸟多的特点。5.课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先写树多——鸟多——蛋多——粪多。6.学生读最后一段与开头一段,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7.有感情朗读课文。6.第3自然段写了海底的哪些动物?各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文理解,从文中哪些语句或词语,可以看出海里的鱼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最后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积累,写法练习(用时:7分钟)1.背诵第2~4自然段。2.海底有多美呀,从下列图中选一幅写一写。(课后小练笔)课后小练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本课主要从几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①海水五光十色。②海底有岩石,珊瑚、海参、大龙虾。③鱼多且美。④鸟多。二、要学习的技巧有:写颜色的词,写数量多的词。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要求学生多读,通读,深刻体会以上两点。《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片段◆品读重点语句,感悟内容,领悟写法师: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鱼,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去看看吧。(找一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其他学生闭着眼睛来感受内容)师:听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生1:鱼太多了!生2:鱼好美呀!师:默读第4自然段,从哪看出鱼多呢?用“_____”画出来。从哪看出鱼美呢?用“”画出来。(学生读文,边读边画,汇报学习结果)生1:我从“成群结队”看出鱼多。生2:我从“多得数不清”看出鱼多。生3:我从“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知道鱼多。师: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有一半是鱼吗?生:不是的,突出鱼多。师: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在生活中,你见过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吗? 生:天太冷了,我都快被冻成冰块了。师:人怎能成冰块呢?这就是夸张,突出了天冷,我们学的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是夸张,继续汇报。生:我从“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句话体会到鱼美。师:这段中有句话既写出了鱼多,又写出了鱼美,你能找到吗?生:第一句话。(学生齐读)师:这句话放在整段的开头,叫总起句,也叫中心句,这段文字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接下来同学们就仿照这种写法来小练笔。(课件出示:小练笔:围绕中心把话写具体、写完整()(选一个内容写)1.春天的景色真美啊!2.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啊!3.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赏析:教师围绕本段,先让学生在文中画出体现鱼多、鱼美的句子,通过品读这些句子,突出了西沙群岛“物产丰富”这一特点。然后教师又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一是“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一半是鱼吗?”二是“哪句话既写出了鱼多,又写出了鱼美?”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加之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到了夸张这一方法在表达上的效果,以及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写作方法,达到了读、悟、写的结合,课堂效果很好,令人回味。19.海滨小城课题海滨小城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主要介绍了家乡海滨小城美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在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海滨风光的图片资料,增加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读阅读,从读中感悟,从读中体会海滨小城的美。学前准备1.收集海滨风光的图片、资料。(师生)2.学生自读课文、认准生字。(学生)3.教学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熟读课文,质疑。3.理清课文的段落。学习重点质疑,理清课文的段落。 学前准备收集海滨风光的图片、资料。(师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问题导入(用时:3分钟)1.(课件出示)播放海浪的声音,同学们,你们听出是什么声音吗?对,是海浪翻滚的声音,你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展示你们收集的图片、资料。3.导入课题,板书课题。1.交流大海的印象。2.和同学交流自己收集的海滨图片。3.理解课题。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1.交流收集到的海滨风光图片。二、读文识字(用时:16分钟)1.自读课文,把生字圈起来,给自然段标序号。2.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3.指导识字、读词语。1.识字,指出哪些字是形声字:滨、胳、睬、渔、遍、靠、摆。2.理解词语:喧闹、寂寞。3.读课文。2.给带点的字注音。海滨()棕色()石凳()渔业()3.辨字组词。棕()滨()宗()缤()摆()洁()罢()结()三、熟读感知(用时:11分钟)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成一个自然段。第一段(1~3):写海面和海滩的美景。第二段(4):写小城的树多。第三段(5):写小城的公园美。第四段(6):写小城的街道干净。第五段(7):总结全文。4.在文中画出每个地方描写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读文质疑(用时:5分钟)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画出来。1.交流质疑问题。2.归纳问题。5.回答问题。(1)“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为什么用“寂寞”这个词?(2)为什么说凤凰树开花是“热闹”的? 五、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1.引导回顾本节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熟记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6.找近义词。寂寞()浩瀚()喧闹()整洁()教学反思同学们通过认真读课文,对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掌握较好,在读文中学会了思考,提出了很多不懂的问题,希望在下节课让学生的疑问得到解决。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逐段理解课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2.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读第一至三自然段(用时:5分钟)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课件出示)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边读边想象描写的景物。4.体会“寂寞、喧闹”的意思。1.写海面:天、海、机帆船、军舰、云、渔民、战士、海鸥。2.写海滩:贝壳、孩子、鱼、虾、蟹、海螺。3.作者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顺序,先写海面,再写海滩。4.“寂寞”说明沙滩上贝壳太多了,“喧闹”是因为船队满载而归,人们高兴得大声呼喊,异常活跃。7.填上恰当的词语。()的大海()的军舰()的云朵()的海鸥()的贝壳()的鱼8.用“喧闹”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读第四至六段(用时:30分钟)1.自读第4~6自然段,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2.分别画出这三个地方描写的景物。3.理解重点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1.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2.庭院:树的种类、数量多(形象美);桉树叶味道香、浓(味道美);凤凰花多、红(颜色美);“热闹”“一片红云”写出了凤凰花开得多、颜色红。3.花园:榕树多、美。4.街道:体会街道的独特和洁净。5.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9.抄写各处具有特色的景色的句子。小城庭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城公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城街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总结全文,学习写法(用时:5分钟)1.齐读最后一段,回顾前文,概括小城的美丽和整洁。2.总结写法,学习写法。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小城的美丽和整洁。2.课文前三自然段分别写海面、海滩的景色,后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庭院、公园、街道,都是描写小城,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就是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10.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介绍自己的家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这节课,我做到了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给他们一把独立欣赏文章的金钥匙。如在学习第1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景物特点来体会海面、海滩的景物,后来让学生自读、研读、自学后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得轻松,这样的“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海滨小城》教学片段◆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生:老师,课文中说“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贝壳怎么会寂寞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哪个同学理解,请帮帮忙吧。生1:寂寞就是孤单、孤独、冷清的意思。生2:课文中说贝壳寂寞,并不指它孤单,沙滩上有很多贝壳。生3:贝壳很多,但孩子们见得多了,都不理睬它,贝壳就显得寂寞了。师:贝壳仅仅是多吗?还有谁有不同的见解,说一说。生1:贝壳不仅多,而且美,课文中说“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都有”写出了贝壳的色彩美。生2:这个与下文中写“船队一靠岸,海滩就喧闹起来”形成对比,作者写贝壳寂寞,实际上写出了沙滩的静态美。师:对,同学们,从对这个词的理解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生1:我知道了理解词语不能只看它的字面意思。生2:我体会到了理解词语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我们理解词语,不仅要理解它的本义,还要结合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在课文中的意思和起到的作用。赏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积极思维的开始,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则是一个再读书、再思考、再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包办代替,不急于告诉学生现存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主体感受,使学生的“潜能聚集在一起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碰撞。”20.美丽的小兴安岭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描述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引导学生抓住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来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学前准备1.查找小兴安岭的相关文字、视频及图片资料。(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重点认识生字、词语。学前准备1.自学生字、熟读课文。(学生)2.查找小兴安岭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师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教师导入,引出课题,板书课题。2.播放小兴安岭风景的视频资料。3.引导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介绍小兴安岭。1.学生齐读课题。2.欣赏视频内容,谈感受。3.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1.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20分钟)1.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引导理解词语。3.交流识字。1.学生自由读文,读通、读顺。2.借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词。3.重点读准“侧、嫩、临”的字音。2.读拼音,写词语。nǎodɑishìxiàn()()dǎnɡzhùɡuāɡuò()()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读课文: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3.引导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景色诱人、巨大的宝库”的意思。1.再读课文,说说小兴安岭给你留下的印象,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2.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明白作者按四季的先后顺序写的。3.朗读最后一段,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3.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4.怎样理解最后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教师概括本节内容。2.布置作业,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1.学生在总结的基础上谈本节课收获。2.书写生字、词语。5.正确书写生字词语。 教学反思一、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我要求同学们通过通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学习使用工具书;辨字组词;抄写生字、新词等几种方法去识记。二、让同学们欣赏小兴安岭的视频、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小兴安岭的概况,提高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2.学习写法,小练笔。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景色美、物产丰富。学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词语,回顾课文(用时:5分钟)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新词,考查学生掌握情况。2.回顾上节内容。1.借助课件,认读生字、新词。2.学生齐读课题。6.辨字组词。脑()座()恼()坐()刮()抽()乱()油()三、布置作业,课外延伸(用时:10分钟)布置小练笔,引导学生任选一题写话训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练笔。1.写一写小鹿看到的美景。2.我的家乡也很美,写一处家乡的景点。9.小鹿来到小溪边会看到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课文运用了很多词语,是需要学生去识记理解的。例如:春:新枝、嫩叶、融雪、小溪、小鹿。……冬:雪、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由此可知小兴安岭的确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等着我们去开发、去保护。可以请同学口述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词语运用的能力。《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片段◆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感受小兴安岭的夏之美(教学重点)师:不知不觉,夏姑娘也来到了我们身边,来到了小兴安岭。(播放课件: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师: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自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生朗读第3自然段)生: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师:夏天的树有什么特点?生: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师:这两个词突出了树的什么特点?生:突出了树叶多、枝叶茂盛的特点。师:谁来读这两句话。(课件出示)体会“封、浸”两个字的妙用。生1:“封”字写出了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的勃勃生机。生2:“浸”字写出了早上山林里雾大雾浓的情景。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体会得真好。谁愿意再来读这两句话。(生读)师:太阳出来后是什么样的呢?生: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师:谁来分析一下这个比喻句?生:这句话把阳光比作利剑,写出了阳光的强烈。师:很好,这一比喻,就把阳光在雾气中的穿透力表现出来了。阳光照在草地上,草地变美了吗?生:草地上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野花,非常美丽。师:同学们,我们游览了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你们觉得怎么样?生1:太美了,我真想去看一看。生2:太让人向往了,真是名不虚传啊!…… 赏析: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小兴安岭夏天的美丽,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在教师营造的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里,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解读课文,舒展灵性,通过品词析句,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等方式,进一步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夏之美。习作·语文园地六【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2.搜集ABB式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3.认读生字,发现汉字与偏旁部首的关系。4.熟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5.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重难点】1.重点:习作。2.难点: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产生对大自然、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大自然的图画。(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习作:这儿真美)一、游戏导入。1.在习作之前,请同学们先说说自己搜集的关于写景的词语。2.比一比谁搜集的词句最多,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二、明确要求。1.小组交流。请学生展示图画,将自己身边的美景讲给小组同学听。2.集体交流。(1)指名上台描绘文中的图,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引导学生看课件出示的图,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2)再请一名同学讲述,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明白描写果园时不仅可以写景,还可以写人,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述。 (3)教师抓住学生的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果园的文章里还可以写果园里的事情以及秋天的果园给人们带来的快乐)3.学生习作。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老师的提示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习作讲评)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佳作展示:迷人的秋色秋天多么迷人啊!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不过最美的当数田野和果园。秋天,田野里的稻子熟了,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地金子。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弯着腰,像是在向人们招手,高粱也熟了,火红的一片,直伸向远方,像是给大地镶了一层花边;大豆荚咧开了嘴,露出圆圆的金灿灿的大豆,更像是一个喜气洋洋的豆娃娃……这边菜畦里,番茄红、茄子紫、冬瓜绿,嫩生生、水灵灵的……地里,辛勤的农民一边擦着汗,一边笑眯眯地望着眼前的景象,仿佛在说:又是一个丰收的秋天啊!田野里丰收在望,果园里更是热闹非凡。你瞧,果树上,黄澄澄的梨、金灿灿的桔子、红彤彤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农民伯伯正满怀喜悦,或是踩在树上,或是站在凳子上,采摘着浸透了他们辛勤汗水的果实。箩筐里、菜篮子里、农用车上,都堆满了各种水果。他们想趁着这大好季节,把他们的劳动果实送到城市里,让城里的人也和他们一起品尝这丰收的果实,一起分享这丰收的喜悦!啊!我爱秋天,更爱这迷人的秋色!习作评析:作文向我们展现了两个地方的场景:丰收的田野、热闹的果园。语言生动、具体、想象丰富。可见,只有用心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来。2.全班同学听后进行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二、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议。1.是否扣住“秋”。2.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楚。3.用词、造句是否妥帖、顺畅。三、讲评习作。1.同桌之间互读互改。2.要求:(1)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2)查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对错。(3)词语运用的是否恰当。(4)有没有表达出真情实感。3.同学之间互相修改后,再读给小组内同学听,让同学们评一评。4.集体评析,各小组推荐一篇佳作,全班交流评议。四、修改誊写。1.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2.誊抄作文。五、小结延伸。教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将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自己的习作给家长念一念,改一改。第三课时(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3.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出这样的段落,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教师总结:以后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抓住一句话,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样可以写得更具体,更生动。二、识字加油站。1.结合图读一读这些词,注意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特点。2.学生读后交流:第一行的加点字,都是“虫”字旁,第二行的加点字都是“鱼”字旁。3.说说“虫”字旁和“鱼”字旁的字都与什么有关。4.你还能再写出带有“虫”字旁和“鱼”字旁的字吗?三、词句段运用。1.出示词语,请大家自由读一读。①读了这些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请选择一两个词语说句子。②学生小组内交流。③指名说句子。2.课件出示语句,请同学们试着说一段话。要求围绕这个意思来说。①同学们看到句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 ②指名汇报“车站的人可真多……”③学生听后评价,也可进行补充。④再试着用“我喜欢夏天的夜晚……”说一段话。四、日积月累。1.课件出示古诗《早发白帝城》。师范读。2.请同学们读第1、2句,说一说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云,那里有多远,需要多少时间?3.学生读后交流。4.再读第3、4句,说一说沿路诗人听到了什么?体会行船之情,以及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5.指导朗读。6.比赛背诵。看谁背得又对又快。第七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大自然的声音》讲述的是大自然中风、水、动物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讲述了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带刺的朋友》写一只小刺猬偷枣的经过。都是与大自然的景、动物相关的。让我们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小动物的可爱,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的内容。课题内容简说大自然的声音本文以清新鲜活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父亲、树林和鸟本文叙述了父亲带“我”从滹沱河岸上的树林边走过,亲身感受到父亲非常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的事,表达了作者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通过记述作者仔细观察刺猬偷枣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注意“奏、聚”的读音,“琴、器、敲”的写法。正确读写词语“茫然、凝神静气、惊愕”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声音。了解小鸟、刺猬的生活习性。4.学会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2.划出重点词语、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如《大自然的声音》中的拟声词,《父亲、树林和鸟》中的叠词,《带刺的朋友》中的动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声音的美妙,读出父与子的对话,读出小刺猬的聪明与可爱。4.总结各文章内容,认识大自然的神奇,让学生多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发现。21.大自然的声音……………………………………………………………………2~3课时22.《父亲、树林和鸟》……………………………………………………………2~3课时23.《带刺的朋友》…………………………………………………………………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围绕本组专题内容“细心观察”,按“讲读课文——留心观察事物——写观察日记——收集故事——口语交际——习作”的顺序进行。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真观察,并依据课文合理想象,理解课文。学习《大自然的声音》中的声音写作特长,积累词语和句子。分角色朗读《父亲、树林和鸟》,感受父亲知鸟爱鸟的感情。朗读《带刺的朋友》,体会生动的语言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总而言之,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观察、多想象、多说、多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21.大自然的声音课题大自然的声音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大自然中这些声音太美妙了”贯穿始终,重点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边读边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前准备1.收集风声、水声、各种动物的叫声。(教师) 2.课文内容的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课文。学习重点学习生字、词语。学前准备1.学生自读课文,制作生字卡片。(学生)2.收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课件出示)播放各种声音,把你听到的声音说出来是什么声音。2.小结,板书上课题。1.说说自己听到的是什么声音?2.齐读课题。1.列举你知道的大自然中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识字(用时:22分钟)1.自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交流识字方法。3.认读词语表中的词语。1.读课文。2.注意“奏、聚”的读音,“琴”不要多一笔点,“器”不要少一笔点,“敲”的右边不是“支”。2.给加点的字注音。演奏()轻柔()乐器()敲打()3.写近义词。美妙()温柔()激动()汇聚()三、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1.学习、再读课文,了解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课文中写了哪些大自然中的声音?1.学习、再读课文,了解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课文中写了哪些大自然中的声音?4.写出下面事物的声音。流水声:________________下雨声:________________狂风声:________________鸟叫声: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用时:3分钟)1.本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2.书写生字。本节课,认识了本课生字、通读课文,了解到课文是按总分的结构写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准备充分,用直观的声音吸引学生进入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读课文,对内容有大致了解。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这些声音。2.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背诵第2、3自然段。学习重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声音,背诵第2、3自然段。学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用时:4分钟)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有很多音乐高手,今天他将带领大家去欣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齐读课题)1.开火车认读词语。2.齐读课题,回顾课文主要内容。5.读拼音写词语。yǎnzòudǎjī()()jīdònɡmínɡjiào()()二、入境想象,美读感悟(用时:26分钟)1.学生自读第2~4自然段,找出文中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呢?2.细读第2自然段,体会微风和狂风的声音。3.找学生读第3自然段,体会不同的水声。4.出示小雨滴汇集到海洋的句子。1.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2.读写微风和狂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3.找出文中的象声词,想象这些不同的声音。4.有感情地朗读,从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6.仿写象声词。丁冬丁丁冬冬嘀嗒___________哗啦___________7.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声音呢?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这些风声、水声吗?试着背一背这两个自然段。6.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它们也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请同学们读一读第4自然段。5.学生试背这两段。6.第四自然段写了鸟叫,虫鸣和蝈蝈歌唱。7.齐读第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用时:5分钟)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配乐朗读课文。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用时:5分钟)总结: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有新的发现,把你觉得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妙的声音。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习此文,学生听到了大自然中风、水、动物在大自然中形成的美妙的声音,并学习模拟这些声音,学习兴趣浓厚,并通过学生平时生活中对大自然的观察,说、写出更多奇妙的大自然界中的美妙之声,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大自然的声音》教学片段◆大胆想象,美读妙悟,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教学重点)师: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你们听……” (播放手风琴的变奏曲)师:你们听出了音乐的变化了吗?生1:我听出了一段音乐非常舒缓,一段音乐非常高亢。生2:我听出了音乐有时很悠扬,有时很激昂。生3:我知道舒缓的音乐是微风的声音,而高亢的音乐是狂风的声音。师:同学们听得真是认真,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微风和狂风的句子。(课件出示)谁愿意读一读这句话呢?读时注音微风的轻柔读得轻,缓,狂风的雄厚读得急、猛。(学生感情朗读)师:读得真好,正因为这样,所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教师引读,学生接读下面的话)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赏析:随着手风琴的响起,时而舒缓的小夜曲,时而雄浑的交响乐,把学生带进了如此美妙的大自然,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读起课文来,情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22.父亲、树林和鸟课题父亲、树林和鸟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情感。运用自读、默读、分角色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资料,预习生字,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的重点词语。学前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2.查找与鸟儿生活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1.板书课文题目。2.读了课文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1.学生齐读课题。2.学生交流读题后自己想知道的内容。3.质疑预设: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有什么联系?1.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有什么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用时:22分钟)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3.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2.比一比,再组词。抖()朝()科()潮()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课文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学生读课文,互相评价。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课文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堂小结(用时:4分钟)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4.读拼音,写词语。chìbǎnɡcháoshī()()lièréndǒudònɡ()() 教学反思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读了课题最想知道什么。渲染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促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景。初读感知课文时,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深入学习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2.分角色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2.分角色朗读课文。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用时:4分钟)1.复习生字词。2.引导学生回顾: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2.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5.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用时:26分钟)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2.引导学生找出我的态度变化词句:茫然、惊愕、真高兴。3.课件展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加点的词语并造句。4.引导思考:为什么此时父亲最快活?从中知道了什么?5.分角色朗读父亲与“我”的对话,体会到了什么?1.读课文,边读边画。2.再细读勾画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文中作上批注。3.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体会。4.有感情地朗读课件展示的句子。5.学生交流讨论。6.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和“我”的对话。6.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茫然:__________________凝神静气:______________惊愕:__________________7.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我”为什么高兴,父亲不是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引导学生讨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情感。三、朗读品味(用时:8分钟)1.师生共同小结全文。2.分角色朗读全文。分角色朗读全文。四、总结课文,课堂延伸(用时:2分钟)1.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2.请写一写保护鸟的宣传语。学生讨论交流。9.写一写保护鸟的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设计本课时,我让学生先边读边勾画出体现父亲知鸟爱鸟的语句,并且抓住重点词的理解和朗读,深入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不足之处是学生的朗读能力不够,有些学生不能用语气表达情感,这一点,平时要注重引导培养。《父亲、树林和鸟》教学片段◆体会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教学重点)师: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喜欢树林和鸟的语句。(学生边读边勾画,并在语句旁做了批注)生1:“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父亲看到叶子在动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说明父亲很了解鸟。生2:“‘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从这句中体会到父亲知鸟爱鸟,他能闻到空气中的鸟味,说话声音很轻,怕惊动鸟,所以可以看出父亲知鸟爱鸟。师:对,空气中的鸟味,“我”能闻出来吗?生:“我”没有闻出来。“我”只闻到草木的气味,而且对父亲说有鸟味时“我”很疑惑。师:还从哪里看出父亲了解鸟,爱护鸟呢?生1:“鸟要准备歌唱了。”父亲说鸟要唱歌,鸟真的唱了起来,可以看出父亲了解鸟。生2:父亲知道鸟什么时候最快活。生3:父亲还知道鸟什么时候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都说明父亲知鸟爱鸟,课文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你又怎么理解呢?师:假设父亲是猎人,又可能怎样呢?生1:假设父亲是猎人,父亲就会去打鸟,会有很多鸟受到伤害。生2:所以父亲虽然了解鸟,但他不是猎人,不会去伤害鸟。体现了父亲对鸟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所以“我”高兴,也说明了“我”对鸟的爱护。师:同学们体会得很深刻,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读出父亲对鸟的喜爱之情。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勾画句子并做批注,教给了学生学习语文,理解语句的方法。通过“父亲若是猎人”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最后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领悟了课文的主旨,达到了情感升华的效果。23.带刺的朋友课题带刺的朋友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这篇课文,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体现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与它的技术高明,又采用感情朗读和讲述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培养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查找关于刺猬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重点词语。学前准备1.制作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查找与刺猬有关的资料。(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用时:5分钟)1.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2.板书课题。3.带刺的朋友是谁呢?4.请大家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1.齐读课题。2.交流自己了解的刺猬特点。1.带刺的朋友是指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25分钟)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刺”“枣”“聪”的读音。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聪明(cōnɡchōnɡ)红枣(zhǎozǎo)三、再读课文,理体感知(用时:7分钟)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刺猬的什么事?1.学生默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3.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四、课堂小结(用时:3分钟)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互相评价。4.读拼音,写词语。shuǐɡōushēnchū()()cōnɡminɡyuánhūhū()()教学反思小刺猬是大家喜欢但不熟悉的一种小动物,所以同学们看到课件展示的红枣和刺猬后,学习兴趣很浓厚,大声朗读课文,纷纷举手回答问题,讲述自己了解的刺猬,并讲述本课描写小刺猬的事情,学习效率很高。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刺猬的一件事。2.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学习重点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刺猬的事件,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1.复习生字词。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写了刺猬的一件什么事?3.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1.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2.学生找出相关段落自由朗读。5.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分段读议,体验感悟(用时:18分钟)1.教师课件展示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运用与好处。2.引导学生读第2~11自然段,体会刺猬偷枣的过程及它的高明。3.有感情地朗读第2~11自然段。4.引导学生读第12自然段,体会这一段的作用。1.学生图文结合体会红枣的诱人,并有感情地朗读。2.学生默读第2~1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夸奖刺猬的句子。3.再读课文,用曲线画出体现刺猬偷枣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1)这是一个_________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2)请仿写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讲述故事,训练表达能力(用时: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1.学生读文后,小组内讲述。2.指名上台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7.抄写下面的词语。惊讶恍然大悟聪明急火火钦佩高明四、总结拓展(用时:9分钟)1.课文描写刺猬偷枣,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1.小组内讨论交流。2.学生自主回答。 2.刺猬身上的刺能用来背枣,还能用来干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以读、圈、画为主,让学生读文,在文中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词语,并画出表现刺猬偷枣高明的句子,指导了学生的读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让学生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从各个方面都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带刺的朋友》教学片段◆品读刺猬偷枣的过程,体会刺猬的高明(教学重点)师:多诱人的枣儿啊!小家伙刺猬忍不住来偷枣啦!请小朋友自读第2~10自然段,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词语。生:爬、停、摇、掉、归、扎、驮、跑。(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板书)师:小朋友们读得真仔细,找得也非常准确,你能在文中找出作者夸赞小刺猬偷枣的一个句子吗?生: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教师课件出示这句话,学生齐读)师:刺猬偷枣的过程真高明,你愿意把这个过程用上:“先……接着……再……最后……”讲给同桌听听吗?(同学间互相讲述故事)师: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来听一听呢?……师:看来大家已经能具体地讲述一件事情了。现在请你们再读课文,找找,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受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呢?生:把红枣扎在身上。因为刺猬没有手,而有刺,它知道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生:在树杈上用力摇晃。因为刺猬知道枣子成熟了只要一摇晃就会掉下来,这个小动物可真聪明啊! 生:把散落的枣子归到一起去,然后打滚,可以看出刺猬非常机灵。师:小朋友们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看来你们已经完全投入到书海中去了。赏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时,首先抓住描写刺猬的主要动作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总结出刺猬偷枣技术的高明,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接着让学生用表示先后的词语讲述故事,即降低了难度,又指导了方法,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七【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的事情,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口语表达的能力。2.对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或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3.自主发现句子的特点,引导学生仿写语句。4.熟读背诵古诗《采莲曲》。【学习重难点】重点:口语交际和写作。难点: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问题,并把这些现象或问题的想法写下来。【学前准备】课前一周,留心观察身边的“小事”。(学生)【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事情,这段时间,你观察到哪些事情,都有些什么发现。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身边的“小事”。二、畅谈“小事”。1.课件展示文中的图。2.请学生观察,说说每幅图中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3.说一说这些事哪些是不文明的行为,哪些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4.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不同的事情,近期你观察到了哪些事情,请大家分小组交流自己身边的“小事”。三、全班交流。1.小组推选出代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听。2.听后评议,说说听到这些事后你有什么想法?第二课时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一、谈话导入。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二、课件展示,激发兴趣。1.教师课件展示文中的两个例子。2.学生自读,读后说说例文中提出了什么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有什么想法和建议。3.小组讨论交流。4.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或现象。三、指导写作。1.从自己发现的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2.写的时候,要把这种现象和你的想法写清楚。还可以写出改进的办法或建议。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四、修改评议。1.各自读自己的习作,初步修改。(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2.同学之间互读互改。3.选取优秀习作,学生自读师生共同评议,说说好在哪里,还有没有要改的地方。第三课时(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读书时,如果你遇到写得好的语句,你会怎么做?2.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做法。3.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几个孩子的话语,看看他们遇到好语句时的做法有哪些。4.学生读后交流。5.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好的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在读书过程中遇到好的语句,也把它摘抄下来,这样日积月累,相信对你的习作会有很大帮助。二、词句段运用。1.课件出示句子,请大家读一读。(1)说一说读完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得”字后的语句是对前面语句的补充说明)(2)说一说“得”字的用法。(3)请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妈妈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补充后全班交流。2.课件展示文中的句子,请同学们读一读。(1)读句子时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3)请接着下面的句子往下说。遥远的夜空有一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英、及、柔、雾、蒙、奏、煤、翅”几个字。2.请同学们观察每个字中撇和捺的写法。3.教师示范书写并提示:撇和捺写得舒展一些,字形就很优美了。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四、日积月累。1.课件展示《采莲曲》这首古诗。2.师范读,学生自由诵读。3.指名诵读,要读出诗的韵味。4.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诗中描写的是采莲少女。采莲女的裙子与荷叶是同一色,融入田田荷叶中,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5.学生再读古诗,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6.比赛背诵,看谁背得又对又快。 第八单元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写人的。包括三篇精读文章、一篇略读文章、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司马光》讲述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赞扬了他的机智与勇敢。《掌声》写了一次掌声改变了一位残疾姑娘的生活态度的故事,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很重要。《灰雀》描写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故事。《手术台就是阵地》讲述了白求恩大夫在炮火中坚持给伤员做手术的事迹,赞扬了白求恩大夫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版块。课题内容简说司马光本文通过写司马光砸缸救落入缸中的孩子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掌声课文通过写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因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而变得自信、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灰雀课文通过讲述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与一个男孩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对男孩的关爱和尊重,以及男孩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手术台就是阵地本文写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抢救伤员的事,表现了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1.认识41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了解文言文的特点。3.学会默读,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救人英雄司马光和白求恩,了解掌声的意义,看看“剃头大师”的趣事。4.学习写人叙事的方法。学习表现一个人品质的技巧。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2.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言文分离,行文简练。3.学习文章中表情、动作、心理、语言的人物写作技巧。4.学习文章中的人物的优点:如司马光的机智勇敢。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24.《司马光》………………………………………………………………………1~2课时25.《掌声》…………………………………………………………………………2~3课时26.《灰雀》…………………………………………………………………………2~3课时27*.《手术台就是阵地》……………………………………………………………1~2课时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本单元的教学可以按照“课文讲读——收集名人故事——口语交际——习作”的顺序进行。本组课文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挥其整体优势,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而收集名人故事。在阅读教学中,使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4.司马光课题司马光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掉进一口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缸,救了那个孩子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读懂句子,并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遇事肯动脑筋的品质。学前准备1.查找司马光的资料了解司马光,预习课文,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新词。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懂句子,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走进故事(用时:5分钟)1.师(出示课件)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2.板书课题。3.师介绍古文的特点。1.学生看图后回答。2.齐读课题。3.了解古文的特点。1.简要说说文言文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试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句子。2.师出示生字,指导学生学习新字。3.教师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节。2.小组内利用识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3.练习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读通句子。2.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10分钟)1.读课文,思考:(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2)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3)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从中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2.教师指导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3.指导朗读。1.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画相应的句子,词。2.学生相互交流。3.借助注释和老师的提示理解句子。4.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解释下面字词的含义。庭:___________________瓮:___________________皆:___________________光:___________________迸:___________________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用时:5分钟)1.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检查背诵课文。3.把故事讲给同学们听。1.朗读课文。2.学生背诵课文。3.讲故事。4.看拼音,写词语。dēnɡshāndiēdǎo()()tínɡyuànfànɡq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年级孩子首次接触文言文,但这个故事大家并不陌生,而且文字也比较简单,所以设计本课时,我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读通、读懂句子,再把司马光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司马光沉着、机智、勇敢的特点。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也理解了课文内容。《司马光》教学片段◆情境渲染,引导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师: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正当他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生:一个孩子掉到大水缸里去了。师:文中是怎么说的?生:文中说“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师:(课件出示句子)“瓮”是指什么?“足跌没水中”又怎么理解?生:“瓮”是指大缸。生:“足跌没水中”意思是孩子掉进缸里,被水淹没了。师:理解得很好,自己的小伙伴掉进这么大的水缸里,危在旦夕,这样危急的情况,该怎么读。(指导学生朗读) 师: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生:众皆弃去。师:这句话怎么理解?生:其他孩子全都跑了。师: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生:光持石击瓮破之。师:(出示课件)请学生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生: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朝大水缸击去,大水缸被打破了。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时司马光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然后讲给大家听听,并表演出来……赏析:老师借助课件和文中的注释,引导学生弄明白发生的事情,以及司马光和其他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初学文言文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让孩子们想象司马光的想法和做法,表演给大家看时,同学们更是活跃,而且表演时的神态、动作、语言都很有个性。说明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25.掌声课题掌声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反映的主题是“关爱和自信”。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残疾的姑娘,因为同学们的爱心转变了她对生活的看法,从自卑、忧郁转变为自信、开朗。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抓住这个主题线索,逐层深入地展开教学。通过品词析句,研讨对话,朗读感悟等方式,体会文本的价值,启迪学生的思想感情。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小儿麻痹症的资料。(师生)2.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的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词语。学前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二、初读感悟,识字学词(用时:2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指导学生学习新字新词。“落”和“调”是多音字,“姿”是平舌音,“势”是翘舌音。注意左右结构的字“鼓励”和“姿势”的书写。2.请同学们看出示的生字:“掌”“班”“腿”“晃”观察它们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这几个字。3.教师示范书写。1.学生听课文后交流看法。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用巧记来记忆“姿、势”。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记忆“烈、述”等字。3.学生观察出示的生字,交流写字时注意的地方。4.学生看老师书写。5.学生自己练习书写。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落下残疾(luòlào)姿势(zīzhī)讲述(shùsù)3.看拼音,写词语。zhǎnɡshēnɡrèliè()()yáohuànɡyǒnɡqì()()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用时:10分钟)1.组织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学了一件什么事?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理清文章思路。1.学生再读课文弄清文章大意,并说一说英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自卑、残疾、可怜、孤单……)2.学生在小组内读文交流,弄清课文是按照“鼓掌前,鼓掌,鼓掌后”的顺序来记叙的。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再读课文,总结延伸(用时:5分钟)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倾听,评一评,哪儿读的好?2.想一想:英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3.引导学生了解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回事。1.学生分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并评议。2.读资料了解小儿麻痹症。6.把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整体感知是深入阅读的前提,教师采用范读和学生听读,即可以给学生一种感染力,又训练了学生听读后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指导学生写字,教师要求学生先观察感知,掌握写字要领,教给了学生写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写字兴趣。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主动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1.复习生字词。2.质疑:英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小姑娘呢?3.课件展示第1自然段,学生默读体会掌声前的英子。1.学生读第1自然段,体会掌声前的英子是怎样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词语。2.学生讨论、交流。7.辨字组词。投()默()没()墨()二、心灵呼唤,体会英子的快乐(用时:17分钟)英子是一个残疾的孩子,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同学们难道不希望英子勇敢地面对生活吗?那么,你心中的英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英子?见到这样的英子你高兴吗?是什么让她有如此的变化?1.学生自主交流自己心中的英子该有的样子。2.自由读第4自然段,交流英子现在的样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8.英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体会两次“掌声”,感受英子的内心(用时:17分钟)1.课件展示第2、3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并思考:①事情是怎么发生的?②从英子的神态和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③两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你体会到了什么?2.指导朗读。1.学生读文,画出有关语句,并作出批注。2.交流体会。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9.读句子,体会英子的心情。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体会来信,放飞美好心愿(用时:3分钟)1.请学生读英子的来信,说说你明白了什么?1.学生读英子的来信,谈谈自己的体会。 2.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认为爱还是什么?2.交流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是以“掌声”为线索展开的情况进行教学。重点抓住掌声前、掌声后英子一系列的表现和变化,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多元的感受,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过程。《掌声》教学片段◆学习第2、3自然段,感受英子的心理变化(教学重点)师:请同学们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事情是怎么发生的?2.从英子的神态和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3.两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默读后汇报交流)生:事情的起因是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台讲故事。英子既害羞又紧张。师:从哪里读出来的?生:英子很犹豫。她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师:“犹豫”是什么意思?她为什么犹豫?生:英子很激动,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师:英子为什么要流泪?生: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师:这是什么掌声?生:是理解的掌声,是信任的掌声。师:这还是什么掌声?生:是鼓励的掌声,是关爱的掌声。…… (师请学生读第二次掌声)师:这是什么掌声?生:是赏识的掌声,是赞美的掌声。师:这还是什么掌声?生:是表扬的掌声,加油的掌声,敬佩的掌声……赏析: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师采用让学生默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默读是重要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默思静想。教师温馨的提示,使学生默读更具有目的性和有效性。汇报交流时,抓住英子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体会英子内心的变化。特别是对“两次掌声”的处理,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有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体会。 26.灰雀课题灰雀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写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通过耐心、得体地交谈,巧妙地教育了男孩,被感化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着重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语言的奥妙,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主动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列宁和灰雀的资料。(师生)2.自学生字词。(学生)3.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学习重点认识生字、词语,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列宁和灰雀的资料。(师生)2.自学生字,熟读课文。(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了解列宁,揭示课题(用时:8分钟)1.课件出示列宁的挂图及背景资料。2.课件出示灰雀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灰雀的样子。3.板书课题,质疑。1.读一读课件中列宁的资料。2.互相交流查找的资料。3.观察灰雀的图片,说说灰雀的样子。1.写一写灰雀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圈起来。2.师生交流识字学词情况。3.按自然段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2.读准“宁、惹、或、城”的音,注意“或”字的笔顺。3.小组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2.给加点字注音。散步()或者()诚实()谷粒()3.查字典理解加点词的意思。①妈妈婉转地说服了我放弃这个不现实的想法。②灰雀婉转的歌声吸引了列宁。三、再读课文,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用时:12分钟)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3.课件出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1.读文、质疑。2.读文中写灰雀的句子和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4.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故事中的人物有_________和_________。5.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你从哪儿看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布置作业,积累好词佳句(用时:5分钟)1.学生默读课文。2.积累好词好句。3.熟记本课生字、词语。1.默读课文,摘抄好词好句。2.书写生字、词语。6.理解词语的意思。仰望:_________________惹人喜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言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教学中,随文识字的效果较好,让学生读文后大胆质疑,并要求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激励。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男孩知错就改的思想。2.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习重点精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学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树上唱歌。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内容。1.观察后,说一说画面上的情景。2.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整理问题,精读理解(用时:17分钟)1.快速读课文,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男孩知错就改的好思想。1.通过小组交流,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如:(1)从哪看出灰雀是男孩带走的?(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3)男孩为什么抓走灰雀又放回来了?2.组织讨论以上问题。(1)小男孩吞吞吐吐的。(2)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说明他知错就改,是个诚实守信的孩子。(3)小男孩也很喜欢灰雀,并且被列宁感动了。8.选择省略号的正确作用。(填序号)A.引文的省略B.表示断断续续C.列举的省略(1)“没……我没看见。”()(2)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3)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有猴子、老虎……()三、再读课文,总结提升(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读课文。2.课件出示灰雀回来后的画面。提问:列宁、男孩和灰雀,你最想和谁说点什么?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2.在小组内交流,选择说话的对象,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3.根据课文内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编一编课本剧,演一演。9.列宁、男孩和灰雀,你最想和谁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外延伸,拓展阅读(用时:8分钟)向学生推荐图书《列宁童年的故事》。1.学生读一读图书简介。2.课余收集关于列宁的小故事。10.通过学习,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中,学生质疑,学生解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理解到位。《灰雀》教学片段◆体会列宁对儿童的爱护(教学重点)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那么,当他知道那只丢失的灰雀是男孩捉走的后,他是怎么做的呢?生:列宁没有直接问男孩。师:我看出列宁并没有生气,从“微笑”一词可以看出来。生:灰雀能听懂列宁的话吗?列宁为什么问灰雀?师:问得好,灰雀是听不懂列宁说的话的,那么,列宁说给谁听的?生:(齐答)说给男孩听的。师:对,说给男孩听的,男孩就站在旁边,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呢?生:文中写到“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我觉得男孩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师:说得好,这是对男孩的动作描写,能再找一找这样的句子吗?生:“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这是对列宁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列宁很高兴。师:列宁高兴什么呢?生:灰雀回来了,列宁高兴,小男孩知错就改,也让列宁高兴。师:分析得很正确,列宁高兴的是自己在引导男孩改正错误的同时,又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部分的内容。赏析:课文并没有直接写出列宁对男孩的爱护,而是需要我们在语言文字中去细细体会。这就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以及神态、动作去加以分析,通过对人物的深入挖掘,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再感悟出列宁对男孩的教育和爱护。27*.手术台就是阵地课题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课文描写的是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的故事,在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质疑,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并探究内容,采用读、画、议、结的方法,使学生体会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学前准备1.搜集白求恩的资料,预习课文。(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13个生字,理解句子意思,并体会反问句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比较,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用时:5分钟)1.板书课题。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1.学生齐读课题。2.学生提出问题:“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1.文中的“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用时:15分钟)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课文。2.引导学生讲述课文内容。3.教师简介“齐会战斗”“白求恩”。1.学生自读课文。2.根据老师的提示讲述课文内容。3.学生了解“齐会战斗”“白求恩”。2.抄写下面的词语。气焰嚣张激烈硝烟滚滚弹片纷飞镇定争分夺秒 三、深入学习,体会人物品质(用时:17分钟)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2~4节,完成以下学习任务:①小庙周围的情况。②找出文中描写白求恩的句子,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③体会白求恩坚守阵地无私忘我的崇高品质。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2.用“”划出描写小庙周围情况的句子。3.学生汇报交流,并读画出的句子。4.学生用“”画出描写白求恩的句子,汇报、交流自己的感受。5.体会反问句的用法。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抄写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体会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总结,复述课文(用时:3分钟)1.教师引读结尾。2.指名复述课文。3.请大家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1.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2.复述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后补充。3.回家后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5.请用“陆续”“继续”“连续”各说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一开始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学生通过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激发了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小庙周围环境的情况以及白求恩的语言、动作描写,通过读、议、读的方式逐步使学生理解了白求恩是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的,理解白求恩对工作的负责以及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八【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在通过请教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向别人请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玩得高兴的事。3.明确并掌握默读课文的方法。4.认识和“目”有关的字。5.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学会给词语分类。6.读背名人警句。【学习重难点】1.重点:口语交际和习作。2.难点:把自己玩得高兴的一件事写下来,表达出当时的快乐心情。【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请教)一、谈话导入,引出“请教”。1.生活中,当你们遇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时,会怎么办?2.板书“请教”。3.请教别人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做的事,别看它简单,其实大有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请教中的学问。二、示例引路,明白“请教”。1.播放录像:星期天,一学生骑车去朋友家,半路上向一位老大爷问路。他没有下车,径直骑到老大爷身边大声问:“去李林家怎么走?”老大爷装着没有听见,继续在路边干活。2.看完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学生交流,老师归纳板书。(用语礼貌表示诚意)三、模拟情境,学习“请教”。1.课件出示文中的两个情境。2.同桌合作,选择一个进行表演。3.学生上台表演。 4.师生结合请教的注意点进行评议。四、总结收获。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请教别人时应注意些什么?2.学生交流。第二课时(习作指导:那次玩得真高兴)一、谈话导入。你平时喜欢玩些什么?有没有哪次玩得特别高兴、印象特别深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玩得高兴的事。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1.在自己经历的事情中,选一件印象特别深刻、特别高兴的说一说。2.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1)游戏娱乐活动,如:老鹰捉小鸡、捉迷藏、扔沙包、跳绳……(2)同家人去玩,如:和爸爸去钓鱼、一家人去动物园玩……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相机指导。教师在习作内容上给予指导。(例如:写出当时是怎么玩的,把过程写清楚,还要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三、引导习作。1.习作导入。教师:同学们描绘的事件都是那么有趣,那么让人印象深刻,那现在就请你们提起笔,把你们玩的过程写下来,让大家一起感受你的快乐,好吗?2.开始习作。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第三课时(作文讲评)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佳作展示:那次玩得真高兴这几天,我们几个“狐朋狗友”只要一见面,就会津津有味地谈论上周的那场足球赛,真是太高兴太过瘾了。 上周六,我们一帮人约好一起去学校的足球场上进行一场足球比赛。学校的足球场是袖珍型的,但是我们都很高兴。我们想象着自己就是罗纳尔多,就是齐达内,就是卡纳瓦罗。各自分配了任务,一场激烈的“战斗”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我把球放在地上,走上前去,猛地用力一踢,球就飞了出去。大家蜂拥而上,纷纷抢着踢了起来。我队的同学个个都非常勇敢,争着向前去抢球。足球在地上骨碌骨碌地滚动着,又传到了我的脚下,我带着足球向前冲。对方一个同学趁我不注意时,从我身后跑上来想把足球抢过去。还好被我及时发觉了,我立刻带球往旁边一带,他扑了个空。然而,我甩开了这位同学,更多的对手却围过来了。在这关键的时刻,还好我队的郑家淇同学赶了过来,我急忙把球传了过去。呀!不好,郑家淇摔倒了,这下该怎么办呢?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赶紧冲过去补救。对方队员眼看就要抢到球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前去,对准足球一踢,好!球径直进了对方的球门,那守门的同学呆住了。顿时全场欢呼了起来,我高兴得又蹦又跳。重新开球后,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斗……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一边愉快地交谈着比赛时的情景,一边出了校门往家的方向走去。习作评析:作文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和小伙伴们进行的一场足球赛,比赛的过程叙述得具体、生动,再现了比赛的激烈和精彩,字里行间透露出自豪和快乐。2.全班同学听完进行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二、教师引导学生评议。1.是否扣住了“高兴”。2.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玩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3.用词、造句是否妥帖、顺畅。三、学生评析。1.小组评析。让学生写好后再小组内交流。2.集体评析。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第四课时(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引导学生读文中小朋友们的话。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用自己的话说说默读的方法。(1)默读时不要发出声音。(2)默读时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3)默读时要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二、识字加油站。1.课件出示文中的字、词。2.请学生认读。 3.说说这些字词都和什么有关。4.你还能说一说与“目”有关的字吗?(学生交流汇报)三、词句段运用。1.出示句子。(1)学生读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说一说这些词语能互相调换吗?为什么?(3)分别用“陆续”“连续”“继续”再写一句话。2.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1)请学生自读词语。(2)请给这些词语分类,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四、日积月累。1.自由读句子,要求读准字音。2.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一句话的意思。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4.引导学生再读句子。5.总结:这些都是与“爱”有关的名言警句。爱,给予我们温暖、希望和力量。所以,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6.背诵名言警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