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259184
大小:2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8-07
《部编四年级上册11.蟋蟀的住宅(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蟋蟀的宅》说课稿一、说教材《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本篇课文中,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大量采用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文章结构紧凑鲜明、语言生动形象、想象丰富有趣,描写细致入微。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可以
2、说,这篇文章就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二、说学情:1、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对语文的兴趣浓厚。2、四年级的学生对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应该不陌生,因为在三年级下册的《科学》书里对法布尔和《昆虫记》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因此,在看到作者和了解到课文选自《昆虫记》时,学生会感到熟悉和亲切,从而有效地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激情。3.农村很多孩子知道蟋蟀,但对蟋蟀的住宅了解甚少,因为其小、其不起眼而被忽略。所以在设计中,作为教师,要创设一
3、定的环节,以加深其印象。4.在作者眼里,“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学生却不一定能体会到这一点,因此,应抓住这一矛盾冲突,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感受其建筑的伟大。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以及本组单元的训练重点,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7个会读的生字、13个会写的生字,并能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的住宅特点及修建过程,体会蟋蟀住宅的伟大,学习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学习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读议结合,领悟表达方法
4、。通过品读重点词句,领略文章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蟋蟀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四、说重、难点:重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怎样建成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五、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和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去深入地感受课文。因此,教法是:实物展示法、引导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让学生在读、悟、议、展示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气氛中学习。因此,学法是:自读自悟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展示法六、说课前准备:多媒体课
5、件,蟋蟀标本,生字卡七、说课时划分:我打算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是感知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学会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课时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蟋蟀住宅特点及是怎样建造的,学习作者表达方法。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八、说教学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课教学时,我会循序渐进地交给孩子“抓重点词句”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感情的方法。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特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新课(二)精读课文,体会选址的慎重;(三)走进住宅,体会“伟大”;(四)学习挖掘,体会“艰苦”;(五)积累佳句,感悟写法;(六)课堂总结
6、(七)布置作业。(一)复习,导入新课(2—3分钟)1、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的)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随遇而安”显示在最后),抽生认读,个别词说说意思。并提问:你怎么知道的呀?加深学生采取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印象。3、过渡:“随遇而安”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导入本堂课的新教学。【设计意图: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回忆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温习了旧知,更重要的是教师给学生搭设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还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二)精
7、读课文,体会“不肯随遇而安”(师生共探究4—6分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精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找到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抓关键词概括。(慎重地选址;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自己一点一点挖掘)2、课件出示:(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2)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共同探讨:(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2)从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情?(对蟋蟀的喜爱)(3)在找找一、二自然段中的拟人句,做上记号。3、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也是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