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及教案.doc

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及教案.doc

ID:57248726

大小:2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8-07

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及教案.doc_第1页
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及教案.doc_第2页
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及教案.doc_第3页
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及教案.doc_第4页
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及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及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高中语文《氓》课文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一作: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2、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高中语文《氓》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中“水意象”与爱情的关系,了解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内涵。并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

3、情感历程,体悟其情感变化。  2.分析卫女形象,借力于比较,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细读、情读文本,结合对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人物自我觉醒之美,培养学生探究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境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出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经中的《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初中时学过《诗经》中的《关睢》、《蒹霞》。这两首诗再加上《氓》,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都与水有关;主角都是女子;都写爱情。 

4、 (二)这节课就研究这三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二、研究淇水,梳理诗文,觅获诗情。  (一)链接网页《〈诗经〉中爱情诗里的水意象》,研读水、爱情、诗经的结合  水在自然中只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是一种“有意味”的意象,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最初的文化心理和艺术内涵。在文学源头《诗经.国风》中,写水意象的诗作共有40多篇,其中有关婚恋的诗就有30多篇(它们或以为作比,或以水起兴,或者就在水的氛围中展开爱情的描写)。《国风》中水对后世爱情诗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大家能加快

5、出跟水有关的诗歌吗?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南朝东府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镇《离思》  (二)水这意象这么重要,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研究研究它。  1.水在这首诗里出现了几次?——三次,淇水  2.三次出现,它只是简单的重复吗?  ——不是。有什么不同——不同时期,不同感受。  (1)送子涉淇,至于顿

6、丘。  热恋  (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婚变  (3)淇则有岸,隘则有泮。  决裂  3.三次出现淇水,正是女主人公这场婚恋的三个不同时期,那么每一个时期中的淇水所蕴含的感情相同吗?——不同。  (1)第一次穿越淇水,正是卫女和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二人难舍难分,离别时十八相送。可以说这是一条受河,它象征着爱情的缠绵美好,寄予了女子的幸福、甜蜜和喜悦。  热恋——爱河——喜悦  (2)第二次看到淇水,卫女和氓处于婚变期,淇水汹涌澎湃,此时卫女感慨万千,各种委屈汹涌而出,悲从中来,很可能也是泪流成河

7、。  婚变——泪河——悲  (3)第三次,卫女独自坐到淇水岸边回首往事,她已看清了男子面目,她也从悲愤中清醒过来,决绝已定,心静如水。所以这也是一条启示河。  决裂——启示河——清醒  (三)情读:把刚才的分析通过诵读体现出来,要读出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全体朗读。  (四)小结:可见,这条河——淇水这个意象,在这里都有哪些作用,  (1)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表达感情  (2)见证了女子从热恋到婚变到决裂的全过程,也见证了女子内心的成长  (3)彰显了诗歌的脉络,即是事件的发展线,也是感情的变化线

8、  淇水作用:表情——见证——线索  三、细品语言,披文入情。  1.这首诗中还有没有发现其它变化——对氓的称呼,第一段是“子”,第二段是“尔”,第三、四段是“士”。  2.为什么会变化,从这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1)氓——庶民,奴隶,他的身份(介绍)  (2)讲述女主人公为男子送行,一边用了三个“子”——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有点公子的意思,公子长,公子短多么甜蜜,那个时期的女子眼里的男主人公当然是特别美好,特别让她尊敬,所以用“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