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复习课件.ppt

《诲人不倦》复习课件.ppt

ID:57222881

大小:155.5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20-08-04

《诲人不倦》复习课件.ppt_第1页
《诲人不倦》复习课件.ppt_第2页
《诲人不倦》复习课件.ppt_第3页
《诲人不倦》复习课件.ppt_第4页
《诲人不倦》复习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诲人不倦》复习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课诲人不倦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孔子的教育思想二、章节梳理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本章内容是教育的作用。提问:“性相近,习相远”的“习”指是的什么?为什么“习”会相差很远的?答案:习染。教育可以改变人,让人变得习惯良好、品行高尚,让人变得聪明而富有智慧。二、章节梳理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教育的作用】【评析】“上智”是指高贵而有智慧的人;“下愚”指卑贱而又愚蠢的人,这两类人是先天所决定的,是不能改变的。这种观念如果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看待,则有其岐视甚至侮辱劳动民众的一面,这是应该予以指出的。解读:如果不接

2、受教育,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的身份都无法改变的;但接受教育,下等的愚人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孔子这样讲是强调教育对人的重要作用。提问: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来看,他实际上更倾向哪个观点?二、章节梳理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教育的作用】这两种说法,在孔子整个《论语》论述体系中,是不矛盾的。这里,把“上知(智)”与“下愚”作为一种“气质”,即人的个性(不是本性),认为“下愚”是指那些自暴自弃的人,即自己不愿学习的人这些人并不愚笨,相反“才力

3、”有“过人”,如商朝纣王因为不肯学善、向善,所以“不移”。过去有种说法,说“上知”是指统治者,“下愚”指劳动人民,从而说孔子看不起劳动人民这是不确的。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强调对不同人因材施教,并无排斥下层人学习。二、章节梳理15·39子曰:“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评析】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提问:“有教无类”

4、中“类”字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的?答案:“类”的含义:一是指“族类”,即指民族的类别,有破除民族界限的意思。二是指“等类”,即奴隶主贵族森严的等级。二、章节梳理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教育的内容】【评析】本章主要讲孔子教学的内容。当然,这仅是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内容。孔子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料的学习,但仅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从《论语》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经常带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一方面向各国统治者进行游说,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但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仍不够,还要养成忠、信的

5、德行,即对待别人的忠心和与人交际的信实。概括起来讲,就是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和道德修养三个方面。二、章节梳理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本章内容是教学的方法和原则】提问:这一章,可看出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答案:因材施教。二、章节梳理7·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本章内容是教师的素养。】【评析】本篇第2章里,孔子已经谈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本章又说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题,其实是一致

6、。他感到,说起圣与仁,他自己还不敢当,但朝这个方向努力,他会不厌其烦地去做,而同时,他也不感疲倦地教诲别人。这是他的由衷之言。仁与不仁,其基础在于好学不好学,而学又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重在能行。所以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相互关联、基本一致的。二、章节梳理7·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本章内容是教师的素养。】【评析】本篇第2章里,孔子已经谈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本章又说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题,其实是一致。他感到,说起圣与仁,他自己还不敢当,但朝这个方

7、向努力,他会不厌其烦地去做,而同时,他也不感疲倦地教诲别人。这是他的由衷之言。仁与不仁,其基础在于好学不好学,而学又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重在能行。所以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相互关联、基本一致的。二、章节梳理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本章内容是教育的内容。】提问:陈亢

8、“问一得三”得到了哪三方面的见识?答案:人要学诗,也要学礼,还知道了自己的老师教的知识没有对自己的孩子有偏爱。(“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二、章节梳理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