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179214
大小:1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8-05
《《傅雷家书二则》教学随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傅雷家书二则》教学随感四川省中江中学校谢长林最近教学了《傅雷家书二则》一文,感触颇深,随后拣来《傅雷家书》品读一番,联想到班主任工作中看到的家庭教育现状,遂涂鸦几笔。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先生青年时期致力于对先进文化、进步思想的追求,却屡遭打击。后来只身前往欧洲,开始接触西方美学、音乐和文学,并在绘画、音乐以及文艺评论等方面有较高造诣。回国后,主要从事文学作品翻译工作,将西方(尤其是法国)文学带到了国内,《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经典名著渐渐为人们所熟知,一生译著宏富,“那些坦诚的语句,那些无畏的呐喊,那些对人类精神的思考,唤醒了我们曾经的期望,鼓起现
2、在的勇气不再虚空浮华,怀疑未来。”促进了中国文学的长足发展。但在如此众多的作品中,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后来整理出版的《傅雷家书》。这些书信写于儿子傅聪到国外留学期间,语言质朴,言辞恳切,父爱如涓涓流水浸润于字里行间,就像风筝悠长悠长的线,连接着遥隔千万里的父子心。傅雷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对儿子的艺术启发、人生开导均发人深省,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让父子之情更加和谐绵长,更是我们今天很多家长教育子女的极佳范本。一九五四年,傅雷的儿子傅聪赴波兰参加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并在波兰留学,自此,父子便通过书信联系,彼此倾心交谈,探讨艺术、探讨人生。言语娓娓,浸
3、透傅雷深沉的舐犊之情。傅雷管教孩子极其严厉,有时近乎不近人情。看到孩子一天天成长,在艺术上已经初露端倪,作父亲的倍感高兴,所以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七日,全家在上海火车站送别傅聪去北京准备出国,于十八日晚,傅雷便开始给儿子写信了。离别让傅雷的“父性真正觉醒”,所以在前几封信中反复提到自己的思念和愧疚。声声称呼(“孩子”、“亲爱的孩子”、“可怜的孩子”……)让人倍感温馨;“儿行千里母担忧”,作父亲的也是思儿心切,字字句句道出父亲细腻的情感和无尽的思念。“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醒”了父性的傅雷,对自己曾
4、经柯刻地管束儿子深感愧疚,因此,“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都是一个父亲的深沉的“反思”。对孩子感同身受的理解也是一个方面,在一九五四年十月二日的信中这样写到:“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在孩子取得成功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辞,“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见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六日家书)。在这些字里行间,父亲的“母性”令人眼热。我们常说,一个家庭里,父亲是挺拔的山,母亲是
5、温柔的水,只有山水相依,才能育出优秀的子女。现实中,父爱都很含蓄,不少父亲山的挺拔太过“陡峭”,太强调自身的尊严,宁愿将这种情感深埋在心底,也不愿表露出来。毕竟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长此以往,代沟便滋生了,其实,父母尝试着亲热地称呼孩子,将自己的爱子之情表露出来,误会孩子时说声对不起;如果确实张不开嘴,写一封信,留一张便条也未尝不可以。那样,叛逆少年也许会少一些。侃侃而谈,碰撞着父子心灵的共振点。傅雷1927年赴法国留学,四年间,他阅读了大量的西方美学、音乐和文学方面的著作,浏览观摩了许多西洋绘画和文学作品,结交了一些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本身就具有音乐家、绘画家的创作天赋,对
6、美术和音乐都有很深的理解,所以在欣赏鉴别上更是造诣精湛。傅雷在一九五四年二月二日给儿子的家书中,提到傅聪在上海的告别音乐会上的演奏时说:“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你能掌握整个的乐曲,就是对艺术加增深度,也就是你的艺术灵魂更坚强更广阔,也就是你整个的人格和心胸扩大了。”又如同年八月十一日的家书中就提到:“弹琴不能徒恃sensaition[感觉],sensibitity[感受,敏感]。那些心理作用太容易变,从这两方面得来的,必要经过理性的整理、归纳,才能深深的化入自己的心灵,……艺术家天生敏感,换一个地方,换一批群众
7、,换一种精神气氛,不知不觉会改变自己的气质与表达方式。”这些论述,蕴含着傅雷对艺术的超逸赏鉴,都是父子心灵的共振点。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在抱怨:和孩子没有共同语言。我们喜欢的,孩子不喜欢;孩子喜欢的,我们又难以接受。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寻找父母和孩子心灵的共振点呢?培养共同的兴趣。孩子喜欢的,我们不妨试着去接近、去尝试,我们喜欢的,不可强求孩子接受,但可以逐渐引导他们认识。台湾著名作家刘镛在解答一位家长的疑虑时说:当孩子在读书、写作业时,我们家长在干什么?如果是在看电视、打游戏或玩牌,干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