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165979
大小:119.5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20-08-05
《船长见习记录汇总说课材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船长见习记录汇总精品文档船上见习记录簿附页(EXTRAPAPERSFORONBOARDTRAININGRECORDBOOK)职能:货物装卸和积载(管理级)训练内容顺序号:NO.2.5日期:2007.05.12一)审批和人员规定1.进行封闭舱室作业应履行审批手续,由部门长填写“封闭舱室作业审批表”报船长批准,船长或值班驾驶员及有关人员应进行逐项检查后方能进行。需要进行封闭舱室内动火作业时,必须同时遵守明火作业须知。2.有以下情况的人员,不得从事封闭舱室作业:A有聋,哑,傻等严重生理缺陷者。B患有深度近视,癫痫,高血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等严重性
2、疾病者。C有外伤口尚未愈合者。3.作业人员应熟知有关封闭舱室作业安全处理事项,如急救、抢救措施、防护用品、通讯设备等使用方法。对有毒有害的现场,作业人员应预先了解并掌握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及处理方法。二)通风换气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1.船舶应对装有易造成缺氧危险货物的货舱及其相关处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为进舱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作业环境。因故暂停作业,封闭的货舱在重新作业前,必须重新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2.对有多层货舱的船舶,在进入不同货舱作业时,必须分别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对于深层货舱尤其要充分的通分换气。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好的
3、舱室或封闭时间较长的舱室(如空舱、水舱、锚链舱、边舱、双层底、油舱或浮筒舱等)必须进行机械通风。3清舱作业前,应换风通气。严禁使用纯氧通风换气。对可能存在可燃、可爆气体的舱室使用机械通风时,应采取防爆通风机械。采用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的货舱,应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三)检测1.进入作业现场前,必须确定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船上见习记录簿附页(EXTRAPAPERSFORONBOARDTRAININGRECORDBOOK)职能:货物装卸和积载(管理级)训练内容顺序号:NO.2.5日期:2007.05.12A使用测爆仪和测氧仪时先以新鲜空气测试,确认仪表准确。B在
4、封闭舱室内进行冷作热工前,许测爆,测爆仪的读数应为“O”。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C以测氧仪测得氧气含量应为18%以上,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得高于1%。D必要时应以特制仪器的化学吸收式检测仪测量苯与硫化物含量,两者限度不应超过10PPM。E没有检测仪器,又处再紧急任务的情况下,应采用简易快速检测方法及动物试验方法。2对于装有原木、粮食等一类易造成缺氧窒息事故的货舱,当作业人员进舱前和在舱内作业期间,应检测舱内空气质量。3.船舱通风换气后,应检测舱内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尤其要注意舱室底部、角落的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检测结果达
5、不到以上的规定时,应继续通风换气,直至检测结果达到标准,作业人员方可下舱作业。4.检测人员应尽量采用不下舱的检测方法,当必须进舱或进入孔内检测或采样时,检测人员必须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进舱,严禁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5.进行测试时,空间停止通风。6.对作业过程中易产生空气质量变化的舱室,应保持必要的检测次数或连续检测,停顿后重新工作前,要再测试一次。7.检测点选择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布,从空间不同浓度有代表性的剖面取得样品,以在隐蔽处取得为好。8.必须做检测记录,并记录在航海日志上。四)防护措施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1.对一切防
6、护用品及检测仪器、通讯设备应进行鉴定、校准,以保证应急时正常使用。2.作业人员身体避免裸露,要穿戴安全帽、工作服和工作鞋,必要时配备安全带、索等安全防护用品。3..作业场所应有充分照明,所有的一切电气设备符合安全要求,照明电压必须使用36伏或12伏。4..进入封闭舱室作业时必须安排专人在封闭舱室外负责监护和协调工作,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应事先约定明确的联络办法,监护人员不得离开岗位。5.在任何情况下,在未取得协助前不应进入封闭舱室,作业中不得以任何理由离开预先约定的工作点和擅自进入更深层次的工作舱室。6.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点前和离开作业点时,必须清点人数
7、。船上见习记录簿附页(EXTRAPAPERSFORONBOARDTRAININGRECORDBOOK)职能:货物装卸和积载(管理级)训练内容顺序号:NO.2.5日期:2007.05.127.备妥救生绳、呼吸器和回生设备,放在易于进入的地方。五)救护措施1.当发现作业点有异常情况或缺氧危险可能性时或发生事故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组织作业人员迅速撤离现场。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2.发生事故时,必须积极营救遇险人员,对已患缺氧窒息症的人员应立即进行现场抢救,施以人工心肺复苏术等并尽快与医疗单位联系。3.抢救人员必须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8、,禁止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进入救人。4.发生事故时,应封闭事故现场的通道,在危险解除前,禁止非抢救人员进入事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