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GB-T14616-1993 机舱舱底涂料通用技术条件.pdf

行业标准:GB-T14616-1993 机舱舱底涂料通用技术条件.pdf

ID:57158568

大小:64.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8-04

行业标准:GB-T14616-1993 机舱舱底涂料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1页
行业标准:GB-T14616-1993 机舱舱底涂料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2页
行业标准:GB-T14616-1993 机舱舱底涂料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行业标准:GB-T14616-1993 机舱舱底涂料通用技术条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616一93机舱舱底涂料通用技术条件Generalspecificationforengine-roombottomcoating1主肠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舱舱底涂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钢船主机、辅机及泵舱舱底的涂料系统.2}I用标准GB1724涂料细度测定法GB1727漆膜一般制备法GB1728漆膜、腻子膜干操时间测定法GB1732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1734涂膜耐汽油性测定法GB1763漆膜耐化学试剂性测定法GB1765测定耐湿热、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

2、漆膜制备法GB1771漆膜耐盐雾测定法GB3186涂料产品的取样GB5210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拉开法GB675。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GB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9750涂料产品包装标志GB10834船舶漆耐盐水性的测定盐水和热盐水浸泡法3技术要求3.1一般要求3.1.1机舱舱底涂料应能在通常的环境和确保安全条件下施工和干燥。3.1.2在温度2025℃下,双组份涂料其适用期按各产品生产厂技术要求规定。3.1.3机舱舱底涂料从制造之日起至少一年内,产品在原容器中应能用人工或机械搅拌均匀。3.1.4机舱舱底涂料应能和常用车间底漆配套。3.1

3、.5机舱舱底涂料应适用于刷涂、滚涂和无空气高压喷涂法施工,在规定的涂膜厚度内施工应不发生流挂。3.1-6机舱舱底涂层自然老化或破坏时,应能用原机舱舱底涂料系统进行修补。3-1.7机舱舱底涂料同规定的稀释剂应具有良好的混溶性。3.1.8机舱舱底涂料涂装前,必须对钢材表面进行彻底除锈及除去油污,除锈要求为GB8923中St3级。国家技术监份局1993一09一09批准1994一05一01实施GB/T14616一933.2技术指标机舱舱底涂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a.细度(dam):<80(鳞片涂料除外);阮粘度:符合专用技术要求;。.密度(g/mL)符合产品

4、技术要求,d.附着力(N/mm'):>3ie.干燥时间(h)表干,<8;实干,<-24;f.耐冲击性(cm):30;g-耐盐雾性(500h):一级;h.耐热盐水性(336h):涂膜无起泡,龟裂,剥落,起皱和锈斑等;i.耐柴油性(23士2'C、半年):涂膜无起泡、软化、剥落和锈斑等。4试验方法41细度细度测定按GB1724的规定进行。4.2干燥时间干燥时间的测定按GB1728的规定进行。4,3耐冲击性耐冲击性的测定按GB1732的规定进行,涂膜制备按GB1727的规定进行。4.4耐油性耐油性的测定按GB1734的规定进行。涂膜厚度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4-

5、5耐盐雾性耐盐雾性的测定按GB1771的规定进行,涂膜制备按GB1765进行。涂膜厚度应符合产品配套系统的技术要求。4.6附着力附着力的测定按GB5210的规定进行.4.7密度密度的测定按GB6750的规定进行.4.8耐热盐水性耐热盐水性的测定按GB10834的规定进行。涂膜厚度应符合产品配套系统的技术要求。5检验规则5.1当技术鉴定或原材料及制备工艺有重大变化时,应进行型式检验。型式检验应符合3.2条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出厂检验项目为细度、粘度、密度、干操时间、耐冲击性,其5.2生产厂应按产品的批量进行出厂检验,技术指标应符合3.2条的规定.产品按G

6、B3186进行取样,样品应分两份,一份密封贮存备查,另一份作检验用。;;使用部门有权按本标准的规定对产品进行检验,如发现质量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供铭双方共同按GB3186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脸,如仍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产品即为不合格品,使用部门有权退货。标志、包袭、运翰和贮存6.1产品的标志、包装应符合GB9750的规定。Gs/T14616一936.2产品应贮存于清洁、干燥、密封的容器中,容器应附有合格标签6.3产品在运输时,应防止雨淋、日光曝晒,并且符合运输部门的有关规定。6.4产品应存放于阴凉、通风、干操、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并应隔绝火源,远离

7、热源的仓库内6.5产品在符合6.4条的存放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有效贮存期为一年。超过贮存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如检验合格,仍可使用。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海洋船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船用材料应用工艺分技术委员会归[l70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725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天禄、金晓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