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156940
大小:46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8-02
《物联网离我们生活有多远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物联网发展与应用09工业工程曹烁刘微吕岳林唐敏王杭1一、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的定义: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英文百科WIKIPEDIA对物联网的定义:TheInternetofThingsreferstoanetworkofob
2、jects,suchashouseholdapplication.2我们生活中的物联网3二、物联网分类1.私有物联网(PrivateIoT):一般面向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2.公有物联网(PublicIoT):基于互联网(Internet)向公众或大型用户群体提供服务;3.社区物联网(CommunityIoT):向一个关联的“社区”或机构群体(如一个城市政府下属的各委办局:如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城管局等)提供服务;4.混合物联网(HybridIoT):是上述的两种或以上的物联网的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体。4三、
3、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概念,在我国是1999年提出的。在我国,物联网被称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并已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发展至今,物联网的内涵与外延与应用领域不断扩。5四、技术架构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技术架构图示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
4、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物联网的行业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应用领域内,目前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环境监
5、测等各个行业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某些行业已经积累一些成功的案例。6技术结构框架图7□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快速读写、长期跟踪管理功能。□无线传感网由部署在检测域内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微机电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必须同时考虑多种物理混合作用的研发领域,相对于传统的机械领域,其尺寸更小,最大不超过1cm,甚至仅仅几个微米,其厚度就更加微小。□现场总线技术□WIFI技术□蓝牙技术物联网的技术支持8□GPS技术□PLC技术: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语音信号
6、的一种方式□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分析后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在物体中植入智能系统,可以使得物体具备一定的智能性,能够主动或被动的实现与用户的沟通,这也是物联的关键技术之一。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个体智能和空间智能。□嵌入式智能平台技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减、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智能空间技术:一个嵌入了计算、信息设备和多模态德传感器工作空间,其目的是使用户能非常方便的在其中访问信息和获得计算机的服务来高效地
7、进行单独工作和与他人协同工作。9五、应用模式根据其实质用途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应用模式:对象的智能标签。通过二维码,RFID等技术标识特定的对象,用于区分对象个体,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各种智能卡,条码标签的基本用途就是用来获得对象的识别信息;此外通过智能标签还可以用于获得对象物品所包含的扩展信息,例如智能卡上的金额余额,二维码中所包含的网址和名称等。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利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和分布广泛的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某个对象的实时状态的获取和特定对象行为的监控,如使用分布在市区的各个噪音探头监测噪声污染,通过二
8、氧化碳传感器监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过GPS标签跟踪车辆位置,通过交通路口的摄像头捕捉实时交通流程等。对象的智能控制。物联网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依据传感器网络用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例如根据光线的强弱调整路灯的亮度,根据车辆的流量自动调整红绿灯间隔等。10应用分类用户/行业典型应用数据采集公共事业基础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