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ppt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ppt

ID:57143386

大小:742.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8-01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案5单元学习总结网络·构建区知识·总结区方法·探究区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网络·构建区返回知识·总结区线索梳理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水利灌溉的发展原始农业石刀、石斧刀耕火种水稻、粟商周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粟、稻、黍、稷、麦、桑、麻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垄作法都江堰两汉耦犁,出现犁壁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翻车隋唐曲辕犁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风力水车重点阐释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2、,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和手工业发展1.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①有利因素

3、a.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b.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②不利因素a.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b.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3)特点①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②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③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⑤落后性

4、: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4)影响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②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③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①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②春秋战国以后,“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形成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

5、期并存的格局。a.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b.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其中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③自秦汉时期开始,“男耕女织”这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已趋向典型化,成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基础,这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根本特征。(3)部门众多,长期世界领先,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

6、欢迎和赞誉。中国古代的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等许多行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途径及特点1.条件(1)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以来,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3)发达的商业。一批大中城市的兴起,农产品、手工业品广泛投入市场,以及明中期以前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4)充足的货币。大量的货币投入流通领域,到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2.途径(1)手工业者扩大生产规模,雇人进行商品生产。如在苏州和杭州,机户开设

7、“机房”,雇人经营,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2)富有商人打入生产领域,直接雇人组织商品生产。如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出现“暑袜店的店主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两者的不同是机房属于集中的商品生产,暑袜店进行的是分散的商品生产;相同之处是机户或店主与生产者的关系都是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关系。返回3.特点(1)从行业和区域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纺织行业。(2)从表现看,主要是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