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课件.ppt

心脏骤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课件.ppt

ID:57123268

大小:1.67 MB

页数:65页

时间:2020-08-01

心脏骤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课件.ppt_第1页
心脏骤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课件.ppt_第2页
心脏骤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课件.ppt_第3页
心脏骤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课件.ppt_第4页
心脏骤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脏骤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脏骤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山东省立医院急救中心商德亚定义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全身组织器官尤其是心、脑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诊断要点神志丧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叹息样呼吸,如不能紧急恢复血液循环,很快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以至消失。心电图表现:①心室颤动或扑动,约占91%;②心电—机械分离,有宽而畸形、低振幅的QRS,频率20—30次/min,不产生心肌机械性收缩;③心室静止,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或仅见心房波。心室颤动超

2、过4分钟仍未复律,几乎均转为心室静止。CA的时间相关性常温下:CA时间症状、体征3〞头晕10-15〞晕厥15-20〞抽搐60〞呼吸停止、瞳孔开始散大4-6’脑细胞不可逆损害4’内心肺复苏的黄金时段CPR越早成活率越高分秒必争,快速反应。CPR时间成活率1’90%4’50%6’10%>6’4%>10’更低心肺复苏现状半个世纪以来,CA后ROSC率明显改善,但生存率并未提高。CA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尤为重要心脏骤停100%未能恢复70%成功30%院前死亡10%收入院20%院内死亡15%存活出院5%2010版CPR指南更新2010CPR指南心肺复苏的优先次序亚低温

3、治疗复苏后管理按压频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成活率即便是恢复自主循环(retur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后,患者的生存率仍然较低。决定这些患者生存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就是由于机体长时间缺氧而引起的心脑功能紊乱,人们将其称为心脏骤停后综合症或者复苏后综合症,主要包括:缺氧性脑损伤、心肌顿抑、系统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等CA患者复苏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原则密切监测48~72小时,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预防CA复发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脑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预防和治疗继发性感染CA患者复苏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4、心脏骤停后的心肌损害1心脏骤停后的脑损害2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3持续性病理状态4CA患者复苏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心脏骤停后的心肌损害1心脏骤停后的脑损害2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3持续性病理状态4心脏骤停后的心肌损害心脏骤停者在ROSC后血液动力学处于不稳定状态,表现为心排血量降低、低血压、心律失常;其发生机制包括心肌功能不全、血管内容量减少与血管自身调节失常。心脏骤停者在ROSC后出现的心肌功能障碍,主要缘自弥漫性心肌运动减弱(心肌顿抑),是可逆的与可治的。早期最佳血流动力学目标MAP在65~100mmHg是维持最佳脑灌流的低限CVP达8~12mmHgSc

5、vO2>70%,注意“静脉高氧现象”尿量>1.0mL/kg/h循环支持心律失常:维持电解质水平,电击转复及药物治疗等;低血压:静脉补液改善右室的充盈压,使CVP达8~12mmHg。若充分补充血容量仍未达上述血液动力学目标,应使用强心与血管活性药。循环支持在补足容量和已使用血管活性药与强心药还不能恢复组织灌注,要考虑使用机械循环辅助设备,如IABP、ECMO、PLVAD。ACS的处理:对STEMI患者应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有指征者可做PCI,如不能PCI者可考虑溶栓治疗。低温疗法(TH)动物实验表明,在心脏骤停时,使用TH可显著的提高心功能、挽救频死心肌、减少

6、心肌梗死面积。Jacobshagen等的研究表明,TH能稳定心脏骤停存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从而有助于提高存活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钙离子的敏感性而提高心肌的收缩性。JacobshagenC,PelsterT,PaxA,etal.Effectsofmildhypothermiaonhemodynamicsincardiacarrestsurvivorsandisolatedfailinghumanmyocardium.ClinResCardiol.2010;99(5):267–276.CA患者复苏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心脏骤停后的心肌损害1心脏骤停后的脑损害2

7、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3持续性病理状态4心脏骤停后的脑损害是患者死亡与神经致残的常见原因。心脏骤停后的脑损害表现为昏迷、抽搐、肌阵挛、认知障碍、脑卒中、植物状态、脑死亡等,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包括神经元兴奋毒性、钙离子失衡、自由基形成、病理性蛋白酶级联反应、以及细胞死亡信号传导通路激活等。ATP消耗脑损伤的机制离子膜紊乱再灌注异常酸中毒氧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释放钙内流炎性介质含氮氧化物细胞肿胀血流淤滞至内环境紊乱钙离子酶介导的蛋白水解细胞外器官和组织的异常凋亡低温治疗作用机制传统认为:低温主要通过降低葡萄糖和氧耗延缓代谢而起到保护作用诱导低温条件下体温下降1℃

8、脑代谢率下降5-7%低温治疗作用机制的新观念抗凋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