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112702
大小:5.97 MB
页数:34页
时间:2020-07-31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以杭州为例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以杭州市为例主要内容一、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相关概念1.1慢行交通的定义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指的是步行或非机动车等以人力为空间位移动力的交通。是低碳交通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包括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其中步行具体对象为行人,非机动车具体对象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滑板、轮滑算不算慢行交通呢?结合机动性、道路交通管理和设施供给,慢行交通宜界定为: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体、以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1,噪声较低,制动良好)为过渡性补充的非机动交通系统,可以译为PedestrianandBicycleTranspo
2、rtation。1.2慢行交通的定位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团内出行的主要方式,是居民实现日常活动需求的重要方式和城市品位的象征。不仅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1.3慢行交通的特点覆盖点具体适宜短程出行1.4发展慢行交通的意义对人类自身、日常活动和城市品质方面步行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是成本最低、最环保、最现实可得的交通方式和健身休闲方式。尽管大部分出行以车代步,但人们走出小汽车,也要依赖步行。让人们自由、安全、舒适的在街道上,而不是在公园里行走、
3、骑自行车、玩耍和嬉戏,市城市最好的礼物。对慢行交通及公共交通方面自行车的出现丰富了慢行交通的内容,扩大了慢行交通的出行半径。对城市环境品质和尺度的影响和控制方面丽江、平遥,街道设计和城市尺度完全是以行人作为主要考虑对象。对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减缓气候变化、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和促进身体健康方面打造友好、安全和舒适的慢行交通之城,不仅有减少城市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的现实意义,也是树立担负社会责任的大城市形象。1.5慢行交通系统慢行系统包括为慢行活动提供的场所、活动在其中的人和进行着的活动。慢行系统由3要素构成:慢行空间是系统的形态要素;慢行主体是系
4、统的实施者要素;慢行行为是系统的动态要素。慢行系统是城市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交集,除担负一定的通勤交通功能外,还提供市民休闲、锻炼、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慢行空间包括交通性的慢行空间和非交通性的慢行空间,前者一般用于行人或自行车通过性的设施,包括人行道(sidewalk)、人行横道(passway)、人行地道、人行天桥、非机动车道等;后者可分为休闲旅游性质的慢行空间(林间步道、山间道、滨水道等)和商业性质的慢行空间(商业步行街等)。慢行行为会随着经济和城市发展而改变,表现出多样化的功能:①交通功能。是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提供与各种机动化交通方式之间的
5、接驳;②活动功能。主要是各类公共活动、人流聚集,如广场;③锻炼与健身功能。如林间步道、山地自行车道、绿地步道;④休闲及观光功能。如风景区、公园、绿地;⑤商业功能。如商业步行街、商业建筑体的联络等;⑥避难功能。灾难发生时的避难场所常与绿地步道结合。1.6国内外对于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德国、丹麦、瑞典等欧洲国家地少人多,石油资源匮乏民众支持环保、支持城市紧凑发展形态的力量成为社会主流,使得小汽车发展、蔓延式得土地利用受到了极大限制。对于慢行交通,就有了发展的空间,迎来了发展的机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少人多,石油供给充足,一时难以意识到资源可持续的问题。
6、民众支持小汽车发展、郊区大房子和城市蔓延。价值链:汽车工业-高速公路-小汽车-郊区大房子-个人自由慢行交通发展空间不大国外自行车道及公共自行车系统珠江新城立体化步行系统深圳步行系统规划二、杭州市慢性交通系统的规划和设计2.1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背景1、近几年,杭州市城市交通建设主要发生以下三方面的转变建设理念:从“局部建设”向“系统建设”转变;建设模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建设重点:从外围向中心的转变。2、相对占城市居民出行量大比例的的慢行交通来说,其规划和建设的程度还远远不够,系统性不强。3、目前杭州市慢行交通分担率虽然逐年递减,却仍在居
7、民出行结构中占主导地位。2.2以行人、自行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慢行交通意味着有活力的城市,提倡以行人为导向(PedestrianOrientedDevelopment,POD)、自行车为导向(BicycleOrientedDevelopment,BOD)的城市发展模式。现在流行的则为以小汽车为导向(CarOrientedDevelopment,COD)的城市发展模式。COD和POD的区别:2.3杭州慢行交通系统规划1、规划目标以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基础,促进非机动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保证良好的换成环境。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建立与城市土地利用
8、相协调的非机动车廊道。以慢性区划分为依据,优化、整合区内非机动车网络。建立租赁自行车完善系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