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110795
大小:2.74 MB
页数:47页
时间:2020-07-31
《古代诗文 第2章 第3节资料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节 曲径通幽,别有洞天——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2014·重庆)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商调·黄莺儿赠 燕(清)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①。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①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2.(2014·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阮郎归 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
2、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的情感内涵。3.(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鹧鸪天(
3、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
4、到自己孤寂无依。1.考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2.考点剖析“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表达技巧”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修辞手法,二是表达方式,三是抒情手法,四是描写手法,五是表现手法。“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新课标卷考查的热点,近五年的高考中每年或直接或间接地考查了该考点。而且就全国的情况而言,该考点也是考查热点,2014年全国共有9套高考卷考查了该考点,可以预测,2016年新课标卷高考出现该考点考查的几率是相当大的。所以在一轮复习时,同学们要
5、重视该考点的练习训练,要夯实基础,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3.命题规律(1)提问角度直接提问:该句(联、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该句(联、诗)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间接提问: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如何表达感情的)?这类提问,答题时必须写出表达技巧。(2)区分题干中的“一”“些”“主要”等关键词规律: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写一种即可。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写两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必须写出主要的,可写一到两个。(3)问题指向“表达技巧”是个宽泛的概念,“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描写手法”等是
6、具体的概念。如果提问“表达技巧”这个宽泛的概念,则要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考虑,然后把“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考虑。一、修辞手法类【演练体悟】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蓝靛,蓝色染料。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答案】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整合点拨】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等。解题步骤(1)点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结合诗(词)句解释这种修辞格在诗(词)中是怎样运用的。(3)指出运用此种修辞的艺术效果。【对点直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 上董 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1)诗的第二句运用了什么
8、修辞手法?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构思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