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四).ppt

《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四).ppt

ID:57060701

大小:4.33 MB

页数:79页

时间:2020-07-30

《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四).ppt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四).ppt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四).ppt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四).ppt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四).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四).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学习微点拨【图示】实践的范围【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作好区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着眼于认识的变化,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着眼于认识的产生或获得。(2)把握其三点表现。一是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二是实践完善人们的认识工具;三是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比较】关于实践的特点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既具有主观能动性,又具有客观物质性。√【分析】真理与谬误的区别核心考点一实践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形式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

2、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提醒】正确认识实践的外延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特点原因或表现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

3、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强调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拓展】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3.实践的基本形式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其中,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典题探究】1.(2014·江苏单科)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

4、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思维导引】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区分实践的特点:第一,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强调实践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是历史的发展着的。第二,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强调实践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解析】选A。过去,技术限制了人们对海洋的认识;现在,人们借助各种技术工具不断深化对海洋的认识,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也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②应选。题干没有体现把观念的存

5、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也没有体现某种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③④不选。2.(2012·大纲版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思维导引】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材料信息:(1)题干中列举“早期人类”“工业革命

6、后”“今天”三个时间节点,强调实践的历史性。(2)材料强调不同时间段人类对人与河流关系认识的变化。【解析】选B。从材料中可知人们对河流的认识从顶礼膜拜、肆意开发到和谐相处,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①符合题意;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实践,②观点错误;人们在不同的时代对人与河流的关系认识不同,③符合题意;认识有正误之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④观点错误。【加固训练】1.(2015·太原模拟)一个由中、美、俄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按照传统化学教科书上的规则,这些物质本不该存在。科研人员制造出“本不该存在”的化学物质,表明

7、人们能(  )①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而显示其实践的能动性②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及其适用条件和范围④依据主观意愿决定客观事物的变化与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A。材料“一个由中、美、俄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既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也说明了人们可以通过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