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实词、虚词运用辨析课件新人教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案2 实词、虚词运用辨析考点解读高考考纲中对成语之外的词语的考查,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实词的选用辨析,如一些近义词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因其意义、色彩、功能的差别,用法不尽相同;二是虚词的使用,主要包括关联词的使用和一些易混易错的副词、介词的选用辨析。所谓“正确使用词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更有是否使用得恰当、更好的问题。从高考的实际要求看,命题者也确实从这些方面考查,因此,必须充分考虑语境,立足于整个句子去选择辨析,决不可单纯就词论词。真题体验1.(2019·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
2、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了生机。(),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的工具。依次填入文中
3、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解析:D①边缘化:指人或事物从中心和主流逐渐被移除而走向非中心、非主流。私人化:指公有组织或公有财产的所有权人变为个别私人所有的行为及其过程。此句后有“被社会遗忘”,可见应该是被主流移除走向非主流,应选“边缘化”。②焕发:照射,光彩四射,振作。获得:指得到。与“生机”搭配,从语言习惯来说应选“焕发”更贴切。③约束: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制约:限制约束,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
4、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此处前文的“禁”可看出是禁止自己做逾矩的行为,君子佩弦用以自警,也正是此意,用于人,选用“约束”更合适。④修身养性: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放松身心:指使身心得到休息放松。前文有“和自己的心灵对话”“禁也”等词,可见并非为了“放松”,而是为了反省体察,应选“修身养性”。2.(2016·全国Ⅰ卷)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
5、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①②③④⑤⑥A/这如果而且那么也B最好当然一旦/而且就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D尽量/因为进而所以仍解析:A解答此题,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二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第三处是表示假设,第四处和第三处构成递进关系,第五处应填与第三处表假设关系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那么”。结合排除法,即可选出答案。解题指津1.实词辨析题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高考以辨析近义词为主。近义实词的辨析,关键是同中求异,“求异”时通常从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性
6、,词语的构词能力、适用对象、搭配习惯等多角度切入比较,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它们的使用语境。具体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着手。名称含义示例看词义轻重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基本意义大致相同,但是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如“污蔑”与“诬陷”:前者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较轻。后者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看适用范围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如“风光”与“景象”:前者指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
7、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还表现景象对人的积极影响。其适用范围比“景象”小。看表达侧重对近义词词义的辨析,关键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辨明了近义词中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语素的意义也就清楚了。如“演练”和“演示”:前者侧重于“练”,即训练,练习;后者侧重于“示”,即示范。看适用对象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分实词的方法之一。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如“蔓延”和“曼延”:前者比喻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常用来形容火势等;后者指连绵不断,常用来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