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043048
大小:71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7-28
《2019年小数4班二期简报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数4班第二期简报制作人:赵芳2019-8-14优秀作品展示几点要求与建议阶段总结目录下一页实践成果展示点击进入我的教学故事点击进入研修日志点击进入其他点击进入优秀作品展示返回教学基本信息题目《圆的认识》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1.教材分析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
2、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上来说,也进入了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3.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及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工具画圆。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难点:圆的画法的掌握4.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三回归生活、实践运用5.板书设计圆的认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决定位置)圆心:O(决定大小)半径:r长度都相等无数条(同一个圆内)直径:d长度都相等无数条(同一个圆内)d=2rr=d÷2在此因为篇幅问题省去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4、)7.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征,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始终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以动手
5、实践、实验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的动手实践一直贯穿课堂的始终,让学生通过操作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第一个环节的创设情景中,联系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圆。学生侃侃而谈,能从自己的身边找到很多圆形的物体,从而他们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接着让学生画圆,他们用茶杯盖、瓶盖、透明胶布等实物画圆并剪下来,从而抽象出圆,并初步感受圆是曲线图形。第二个环节是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是主旋律。先让学生动手折圆,老师只交给他们一个问题“
6、仔细观察,你能有什么发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边操作边思考。然后通过小组学习、交流,从而认识圆心、直径、半径,以及圆的特征。这些知识的认识不是老师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第三个环节是画圆,我没有先交给学生画圆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出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又是让学生在试着动手画的过程中自己去感悟画圆的方法,也是学生在画出不同大小的圆的过程中感受圆心决定圆的位置、直径决定圆的大小的道理。最后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
7、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这节课就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题,让学生通过亲身探索去发现知识。(完)点评:此篇教学成果展示内容完整,格式正确,并且教学反思充分,希望其他老师学习。记好听课笔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发布者:宋雯一、数学课堂为什么要记听课笔记“好记忆不及烂笔头”,学生记听课笔记对课后巩固、阶段复习大有益处;学生记听课笔记,有利于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课,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让学生边听课边记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为以后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乃至为终身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如何记听课
8、笔记1、记录内容听课笔记记什么,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但绝对不能作机械统一的要求。每个学生可根据各自己的学习情况甚至书写速度,来确定应该记录些什么内容,记录多少内容。教师在检查学生听课笔记时,不应以记录内容的多少为评价依据,而应检查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