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爱行为——心理学.doc

非爱行为——心理学.doc

ID:57026949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31

非爱行为——心理学.doc_第1页
非爱行为——心理学.doc_第2页
非爱行为——心理学.doc_第3页
非爱行为——心理学.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非爱行为——心理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非爱行为行为简介  现代人交往中有一种“非爱行为”,就是以爱名义对自己最亲近的人进行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其实是一种非爱性的掠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英国有一个心理学女博士说:“世上的所有的爱是以聚合为最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所以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越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你的教育就越成功。”明白距离和独立是一种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该保有

2、。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一旦没有了这种距离,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就产生了隐患,离疏远甚至崩溃就不远了。因此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正如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美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面临的便是凋谢;月亮一旦全圆,下一刻或许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行

3、为特征  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我就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才会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行为举例  在心理学上,“非爱行为”是指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一种非爱掠夺。多年来一直从事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的专家余允珠,结合自己在工作中收集到的案例,分析了目前家长和老师针对孩子的几类“非爱行为”。  一

4、是带附加条件的爱。  很多时候,也许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对孩子过高、过多的要求就是一种“非爱行为”。  二是没有原则的爱。  最常见的是家长无限制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  三是强制或限制的爱。家长往往打着爱的旗号,要么替代包办孩子的生活,要么强求孩子达到自己的标准。父母三“非爱行为”伤孩子  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里,许多孩子都收到了父母准备的各种礼物,但一些孩子并不开心,因为父母并没跟他们一起过节。和溺爱、强求、限制一样,重视物质却忽视亲情是许多父母常有的“非爱行为”,这一心理学专业词汇如今正

5、在教育领域引起越来越大的关注。  父母应注意三类“非爱行为”  在心理学上,“非爱行为”是指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一种非爱掠夺。多年来一直从事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的专家余允珠,结合自己在工作中收集到的案例,分析了目前家长和老师针对孩子的几类“非爱行为”。  一是带附加条件的爱。   很多孩子从幼儿起就常听父母说“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乖才爱你”之类的话。这种情况随着孩子长大演变为对孩子学习成绩、艺术特长等的要求——这时候常有“你看XX学习多好,你要是像她一样妈妈就高兴了”的话。如一个小

6、学男生向余允珠的热线倾诉,自己因为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了,回家被妈妈痛骂一顿:“我是单亲妈妈,拉扯你多不容易,你就这样不给我争气……你给我滚!”他觉得压力很大,觉得妈妈不再爱自己了,非常痛苦。  很多时候,也许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对孩子过高、过多的要求就是一种“非爱行为”。  二是没有原则的爱。  最常见的是家长无限制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如今年媒体曾报道,一位母亲为庆祝女儿小学毕业,买了个价值约2万元的LV手提包送孩子。  三是强制或限制的爱。  余允珠手机上有这样一条短信:“妈妈从小替代我的太多

7、。我不能再在父母的安排下生活了,不然我什么也面对不了。我现在感觉我和其他同学有差别,跟他们喜欢的不一样,我就像异类!”一个女生则发短信“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怎么过下去”,因为父母强制她把打篮球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可那是她最大的爱好。余允珠说,家长往往打着爱的旗号,要么替代包办孩子的生活,要么强求孩子达到自己的标准。  “非爱行为”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从0岁至6岁的“宠物期”,到12岁至18岁的“压迫期”,很多孩子就这样在非爱行为中成长起来,导致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人格伤害。  “非爱行为”会导致仇亲、仇师

8、。余允珠曾针对中小学生做过调查,结果表明有95%的孩子都对父母家庭有意见和不满;对老师有意见的则达到了100%。100%的孩子都表示知道父母是“为了自己好”,但绝大部分孩子不认同父母的教育方式。“非爱行为”使父母与孩子无法互相感受到对方的爱,例如一对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说孩子床上藏着铁棍。孩子哭诉:知道爸爸在外面工作辛苦,他有时对自己非常好,但只要自己学习出问题父亲就凶残地打自己。父亲则说,自己小时也常挨打,打着打着就长大了,这是为了让孩子成才。  “非爱行为”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