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的认识误区及临床合理应用课件.ppt

甘露醇的认识误区及临床合理应用课件.ppt

ID:57019556

大小:44.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7-26

甘露醇的认识误区及临床合理应用课件.ppt_第1页
甘露醇的认识误区及临床合理应用课件.ppt_第2页
甘露醇的认识误区及临床合理应用课件.ppt_第3页
甘露醇的认识误区及临床合理应用课件.ppt_第4页
甘露醇的认识误区及临床合理应用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露醇的认识误区及临床合理应用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露醇的认识误区 及规范化临床应用急诊科程媛认识误区⑴只要考虑颅内病变,首先予20%甘露醇静点。⑵不了解颅内压,甘露醇用量过大。⑶甘露醇用时过长。⑷甘露醇静点,越快越好。⑸脱水时,不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过度脱水。⑹甘露醇含糖量高,静脉滴注可致血糖升高。只要考虑颅内病变,首先予20%甘露醇静点就目前情况看,只要怀疑脑出血或脑梗死时,大部分现场急救的医务人员都会立即应用20%甘露醇。实际上甘露醇的说明书上很清楚地注明:颅内活动性出血者禁用(开颅手术除外)。除非有脑疝迹象,否则在最初几个小时内不用或慎用甘露醇。甘露醇使血肿以

2、外的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增大,从而促使血肿扩张或加重活动性出血。自发性脑出血后8小时内开始使用甘露醇的患者,其血肿增大的发生率(85.7%)显著高于8小时以后使用甘露醇的患者(17.2%)。不了解颅内压,甘露醇用量过大甘露醇应用最好在颅内压监测下,调整用药。临床上多将颅内压大于2.7kpa,作为需要进行颅内降压治疗的界值。提出控制颅内高压阈值的目的是使在防治脑疝形成的同时,也应防止医源性过度降颅压而引起不良后果。甘露醇用时过长甘露醇用时过大、用时过长,可使肾小管变性及堵塞,以致出现少尿或氮质血症。

3、实验证明静脉注射甘露醇96小时内即可见到肾脏损害,大量快速静点时,可造成渗透性肾病(又称甘露醇肾病)。甘露醇还可进入血脑屏障破坏区,加重局部脑水肿;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或血浆渗透压超过320mmol/L时,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酸中毒等。甘露醇静点,越快越好甘露醇的输入速度以10ml/min~15ml/min为宜,根据个体情况,适量调整。甘露醇输入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血容量剧增,引起一过性血压升高,以致头痛、视力模糊,同时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致急性肾功能损害。脱水时,不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过度脱水。若水分

4、补充不够,很可能会导致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血粘稠度增高。如病人出现血压下降,需考虑是血容量不足所致,还是颅内压下降的好转趋势。脱水时,可导致电解质紊乱。甘露醇含糖量高,静脉滴注可致血糖升高。甘露醇是一种结晶糖醇,甜度相当于蔗糖的57%~72%,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在空气中不氧化,在人体内代谢与体内胰岛素无关,不是口腔微生物作用的适合底物而不致龋齿。甘露醇作为脱水药和渗透性利尿剂,临床应用不会导致血糖增高,且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肥胖者以及防龋齿的甜味剂适应症与用法用量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

5、疝;可有效降低眼压;也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并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衰竭引起的少尿;尚作为辅助性措施治疗肾病综合症,肝硬化腹水;对某些药物过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控制脑水肿(主要用于血管源性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按体重0.25~1g/kg/次。,配制为20%浓度,每次250ml静脉滴注(临床上实际的常用量为125ml,效果同上,且建议老年人使用此剂量)并于30~60分钟内滴完。4~12h小时重复一次。当患者衰弱时,剂量应减少。

6、可能会发生反弹,但发生率低于尿素。(以上剂量儿童同样适用)用药时机(一)不推荐甘露醇用作预防脑水肿。对甘露醇的使用时机还没有统一的观点,还有待于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有活动性出血,甘露醇的使用应十分谨慎脑出血患者首次CT检查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24~48小时后复查CT。若病情及血肿大小均稳定,则可使用甘露醇等渗透性药物,以帮助减轻脑组织水肿用药时机(二)脑出血患者甘露醇的应用时机,应考虑患者病情及血肿的大小及部位等,注意个体化。脑出血:这个时间窗应是指从血管破裂出血开始到形成凝血栓

7、子不再出血为止。在这段时间内应用甘露醇是危险的一般6h后使用,但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何时停用好?(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最好在颅内压监测下,调整用药。颅内压(ICP)正常成人为0.7kpa~2.0kpa(5mmHg~15mmHg),儿童为0.4kpa~1.0kpa(3.0mmHg~7.5mmHg)。临床上多将颅内压大于2.7kpa,作为需要进行颅内降压治疗的界值。颅内压(ICP)监测临床意义:①量化监测颅内压。②了解颅内压容积代偿能力。③早期发现颅内病变,早期予以处理。④监测脑灌注压(CPP)与脑血流量(CBF)

8、:CPP=平均动脉压(MSAP)-平均颅内压(MICP);CBF=CPP/CVR(脑血管阻力)。正常的CPP 9.3kpa~12.0kpa。当ICP>5.3kpa,CPP<6.7kpa时,脑血管自动调节失败。当ICP接近MSAP时,颅内血流几乎停止,患者可在20秒内进入昏迷状态,4min~8min可能进入植物生存状态甚至死亡。⑤指导治疗。调整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