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011002
大小:1.94 M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7-26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畜牧兽医学院冯新微生物细菌的致病力和毒力第一节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第三节机会致病菌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第四节感染: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发病:表示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对宿主造成明显的损害。病原菌:指那些导致机体发病的细菌。是一群高度特化了的微生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已适应而且必须在宿主生物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有时可造成宿主发病。无症状感染典型疾病表现轻微临床表现感染症的冰山现象微生物学研究侧重于感染。如将防治传染病的重点转移到预防感染,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细菌的致病性→宿主
2、仅对人致病:如霍乱弧菌仅对某些动物致病:雏沙门氏菌对人和某些动物致病:炭疽杆菌致病性是细菌种的特性之一毒力: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细菌致病性的确定健康带菌或隐性感染无法在体外人工培养的病原菌没有可用的易感动物病原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细菌菌量细菌毒性感染=宿主抵抗力基因水平的柯赫法则:第一,应在致病菌株中检出某些基因或其产物,而无毒力菌株中无。第二,如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损坏,则菌株的毒力应相应减弱或消除。或者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菌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菌株。第三,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的过程中表达。第四,在接种动物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疫保护。
3、该法则也适用于细菌以外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致病性的确定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半数感染量(ID50):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但不引起死亡,可用ID50来表示其毒力。细菌毒力的测定毒力因子: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侵袭力: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毒素一、定殖细菌感染的第一步侵袭力(1)吸附和侵入能力:细菌具有粘附能力的结构粘附于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及眼结膜等处以免被肠蠕动、黏液分泌、呼吸道纤毛运动作用所清除一、定殖细菌感染的第一步
4、(2)黏附素:凡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分。细菌表面的一些大分子结构成分:革兰氏阴性菌菌毛;非菌毛黏附素:外膜蛋白(OMP)以及脂磷壁酸(LTA)等。侵袭力一、定殖细菌感染的第一步(2)黏附素:凡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分。无宿主特异性及组织嗜性:F1→D甘露糖残基→动物、组织细胞宿主特异性及组织嗜性:大肠杆菌F4(K88)→猪的小肠前段大肠杆菌F6(987P)→猪的小肠后段大肠杆菌F2→人的小肠侵袭力一、定殖细菌感染的第一步(3)受体:细胞或组织表面与黏附素相互作用的成分。糖蛋白:蛋白质:F1→D甘露糖残基F5→唾液酸和半乳糖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层黏连蛋白、纤黏蛋白侵袭力二、干扰或逃避宿
5、主的防御机制(1)抗吞噬作用:第一、不与吞噬细胞接触,如通过外毒素破坏细胞骨架以抑制吞噬细胞的作用,如链球菌溶血素。第二、抑制吞噬细胞的摄取,如荚膜。第三、在吞噬细胞内生存,如沙门氏菌可抑制溶酶体与吞噬小体的融合;李斯特杆菌被吞噬后,很快从吞噬小体逸出,直接进入细胞质。第四、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侵袭力二、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2)抗体液免疫机制:第一、抗原的伪装或抗原变异。第二、分泌蛋白酶降解免疫球蛋白。第三、通过LPS、OMP、荚膜及S层等的作用,逃避补体,抑制抗体产生。侵袭力三、内化作用:指某些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内化作用对细菌的意义:宿主为
6、进入其内的细菌提供了一个增殖的小环境和庇护所,使细菌逃避宿主免疫机制的杀灭。侵袭力四、繁殖与扩散(1)在体内增殖:是感染的核心问题,增殖快,易在体内生存。侵袭力(2)在体内扩散:细菌分泌的蛋白酶称为胞外酶。主要作用:通过水解性酶类(透明质酸酶、胶原酶、链激酶等),使组织疏松、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病原菌扩散。毒素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外毒素、内毒素大多数情况下,外毒素一般简称毒素。病原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宿主细胞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质。多数分泌于胞外,如破伤风痉挛毒素、白喉毒素等;也有存于胞内(胞周间隙),当细菌溶解后才释放的,如痢疾志贺菌的肠毒素。(1)外毒素(exot
7、oxin):毒素特点:通常为蛋白质,抗原性强;可选择作用于各自特定的组织器官;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同;其毒性作用强,但毒性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类毒素(toxoid)和抗毒素(antitoxin):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0.3-0.4%甲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为类毒素,常用来预防注射。也可用类毒素注射动物(如马),以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