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007777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7-30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的申报与建设实施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的申报与建设方案一、中职院校的现状与困境中职学校,曾经作为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校的扩招,尤其是实行招生并轨、大中专毕业生统一分配的制度以来,中职学校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办学日益艰难。如今的中职学校的招生越来越困难,虽然有一定的外部因素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但中职学校自身也暴露出了许多的缺陷。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上有一定的弊端,越来越跟
2、不上社会的需求,培养不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容过于旧,很多东西几年、十几年没变,严重和社会发展现状脱轨;同时,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有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扩大招生面,不得不开设计算机、财会、企业管理、电脑文秘、市场营销等专业。但由于办学条件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这些专业没有突出的特色,在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加之与许多大学、高等职业院校所设专业重复、雷同,使社会及市场对这些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趋于饱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这些专业也难以维续。办学没有特色,是中等职业学校招不到学生的重要
3、原因。二、及省的政策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民族要提高,这是任何民族、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正视、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无论、社会还是民族其重要组成因子无疑是人——z...是劳动者!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的中职教育的发展、长期发展是我国教育组成中必不可缺少的。为了改变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我省积极响应的政策,开展中职院校示学校建设和建设中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工作。其中,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的通知》,计划在20
4、1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建设200个左右的特色专业。一、特色专业的申报与认定特色专业按照学校申报、市州初审、省级评审认定的程序进行。分年度申报,分年度实施。专业建设期限一般为2年。(一)申报条件及要求1.专业特色鲜明,与区域经济发展或行业、产业发展联系紧密,毕业生就业质量好,就业岗位专业性强,有2届以上毕业生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或主干专业。原经省评审认定的品牌专业可以申报。2.专业建设方案应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专业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经费投入满足
5、持续发展需要,校外实习、实训条件基本满足专业实践教学要求,与相关行业、企业联系紧密,专业建设得到学校全方位的强力支持。3.市州直属学校限报2所(市4所),每县市限报1所学校,每所学校每年限申报特色专业1个。(二)申报程序z...中职学校按照申报条件填写《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申报书》交市(州)教育局。市州对各校报送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向省教育厅推荐,省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后的专业经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公布。(三)申报材料各市州报送的推荐材料包括:市州书面推荐报告、特色专业汇总表、学校申报书和特色专
6、业建设方案一式三份及电子版。一、特色专业的建设方案(一)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也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涵要求。目前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存在“三个不强”:一是师资力量不强;二是设备设施不强;三是实验实训基地不强。这三个不强已成为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迫切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周边城市产业结构来确定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提升职业学校整体专业建设水平,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扩大学
7、校的发展空间和后劲,使中等职业教育在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上的协调发展;促进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周边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促进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实验、实习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使实验、实习设备和条件与生产、服务现场基本同步;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强化办学的专业特色,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二)特色专业建设的工作目标与要
8、求z...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目标是:用2年的时间,建设一个完整的特色专业体系。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主要要:1.进一步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体现自身功能和特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专业结构调整,是职业教育提高自身适应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结合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依据当地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和管理,统筹规划。2.合理布局,提高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职业学校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