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课件.ppt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课件.ppt

ID:56995168

大小:44.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7-26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课件.ppt_第1页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课件.ppt_第2页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课件.ppt_第3页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课件.ppt_第4页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3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职业任务模块三有机污染物的测定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附录C(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检验方法(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3.3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选择合适的吸附剂[Tenax(2,6-二苯基对苯醚)GC或TenaxTA],用吸附管采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空气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保留在吸附管中。采样后,将吸附管加热,解吸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待测样品随惰性载气进入毛细管气相色谱仪。用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方法原理

2、1测定范围:本法适用于浓度范围为0.5g/m3~100mg/m3之间的空气中VOCS的测定。2检测下限:采样量为10L时,检测下限为0.5g/m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TVOC标准值为0.6mg/m3适用范围1VOCs:为了校正浓度,需用VOCs作为基准试剂,配成所需浓度的标准溶液或标准气体,然后采用液体外标法或气体外标法将其定量注入吸附管。2稀释溶剂:液体外标法所用的稀释溶剂应为色谱纯,在色谱流出曲线中应与待测化合物分离。3吸附剂:使用的吸附剂粒径为0.18~0.25mm(60~80目),吸附剂在装管前都应在其最高使用温度下,用惰性气流加热活化处理过夜。

3、为了防止二次污染,吸附剂应在清洁空气中冷却至室温,储存和装管。解吸温度应低于活化温度。由制造商装好的吸附管使用前也需活化处理。4纯氮:99.99%。试剂和材料分析过程中使用的试剂应为色谱纯;如果为分析纯,需经纯化处理,保证色谱分析无杂峰。仪器和设备1吸附管:是外径6.3mm、内径5mm、长90mm或180mm,内壁抛光的不锈钢管,吸附管的采样入口一端有标记。吸附管可以装填一种或多种吸附剂,应使吸附层处于解吸仪的加热区。根据吸附剂的密度,吸附管中可装填200~1000mg的吸附剂,管的两端用不锈钢网或玻璃纤维毛堵住。如果在一支吸附管中使用多种吸附剂,吸附剂应按吸附

4、能力增加的顺序排列,并用玻璃纤维毛隔开,吸附能力最弱的装填在吸附管的采样入口端。仪器和设备2注射器:可精确读出0.1L的10L液体注射器;可精确读出0.1L的10L气体注射器;可精确读出0.01mL的1mL气体注射器。3采样泵:恒流空气个体采样泵,流量范围0.02~0.5L/min,流量稳定。使用时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统在采样前和采样后的流量。流量误差应小于5%。4气相色谱仪:配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质谱检测器或其他合适的检测器。色谱柱:非极性(极性指数小于10)石英毛细管柱。石英毛细管柱长50m、内径0.32mm石英柱,内涂二甲基聚硅氧烷,膜厚1-5

5、μm;程序升温50-250C,初始温度为50C,保持10min,升温速率5C/min;分流比为(1:1)-(10:1).仪器和设备5热解吸仪:能对吸附管进行二次热解吸,并将解吸气用惰性气体载带进入气相色谱仪。解吸温度、时间和载气流速是可调的。冷阱可将解吸样品进行浓缩。6液体外标法制备标准系列的注射装置:常规气相色谱进样口,可以在线使用也可以独立装配,保留进样口载气连线,进样口下端可与吸附管相连。将吸附管与采样泵用塑料或硅橡胶管连接。个体采样时,采样管垂直安装在呼吸带;固定位置采样时,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打开采样泵,调节流量,以保证在适当的时间内获得所需的采

6、样体积(1~10L)。如果总样品量超过1mg,采样体积应相应减少。记录采样开始和结束时的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大气压力。采样后将管取下,密封管的两端或将其放入可密封的金属或玻璃管中。样品可保存5天。采样及样品保存分析步骤1样品的解吸和浓缩将吸附管安装在热解吸仪上,加热,使有机蒸气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并被载气流带入冷阱,进行预浓缩,载气流的方向与采样时的方向相反。然后再以低流速快速解吸,经传输线进入毛细管气相色谱仪。传输线的温度应足够高,以防止待测成分凝结。解吸条件(见表1)。解吸温度250℃~325℃(300℃)解吸时间5~15min(10min)解吸气流量30

7、~50ml/min(40ml/min)冷阱的制冷温度+20℃~-180℃冷阱的加热温度250℃~350℃冷阱中的吸附剂如果使用,一般与吸附管相同,40~100mg载气氦气或高纯氮气(氮气)分流比样品管和二级冷阱之间以及二级冷阱和分析柱之间的分流比应根据空气中的浓度来选择解吸条件分析步骤2色谱分析条件可选择膜厚度为1~5m50m×0.22mm的石英柱,固定相可以是二甲基硅氧烷或7%的氰基丙烷、7%的苯基、86%的甲基硅氧烷。柱操作条件为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保持10min,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250℃。分析步骤3标准曲线的绘制气体外标法:用泵准确抽取10

8、0g/m3的标准气体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