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课件-细菌学-第19章棒状杆菌属.ppt

微生物课件-细菌学-第19章棒状杆菌属.ppt

ID:56990547

大小:1.11 MB

页数:83页

时间:2020-07-25

微生物课件-细菌学-第19章棒状杆菌属.ppt_第1页
微生物课件-细菌学-第19章棒状杆菌属.ppt_第2页
微生物课件-细菌学-第19章棒状杆菌属.ppt_第3页
微生物课件-细菌学-第19章棒状杆菌属.ppt_第4页
微生物课件-细菌学-第19章棒状杆菌属.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课件-细菌学-第19章棒状杆菌属.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第十九章*G+菌,菌体一端或两端彭大呈棒状而得名*菌体染色不均匀,出现节段浓染或异染颗粒*排列不规则,呈栅栏状,或L形,或V形*无荚膜、无鞭毛、不产生芽胞*多为条件致病菌,只有白喉棒状杆菌是致病菌分类:放线菌目(Acidimicrobiales)棒状杆菌科(Corynebacteriaceae)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白喉棒状杆菌C.diphtheriae*白喉(Diphtheria)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患者咽喉部出现灰白色的假膜假膜一、生物学性状1

2、.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学特征细长杆菌,粗细不一,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排列不规则,呈栅栏状、V字形或L形。奈瑟染色革兰染色1.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异染颗粒成分:核糖核酸+多磷酸盐作用:储存养料、鉴定价值Albert染色2.培养特性*吕氏血清斜面培养物含凝固的血清,生长迅速,异染颗粒明显。*亚碲酸钾血平板黑色菌落。还原在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上的白喉棒状杆菌菌落(18~24h)亚碲酸盐碲(黑色)根据对亚碲酸钾的还原能力、菌落形态及生化反应可将白喉棒状杆菌分为3种类型:重型(gravis)、轻型(mitis)和中间型(in

3、termedius)。重型轻型菌落不溶血、不规则、有条纹菌落β溶血、光泽、凸起3.变异*白喉棒状杆菌形态、菌落和毒性均可发生变异。*无毒株溶原性细菌(产生外毒素)噬菌体4.抵抗力*抗寒冷和干燥*对湿热抵抗力弱*对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敏感对磺胺不敏感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白喉毒素(diphtherotoxin)*索状因子(cordfactor)*K抗原(Kantigen)2.致病机制1)白喉外毒素:只有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的溶原性白喉杆菌才能产生外毒素外毒素结构:B亚单位:有结合和转位功能A亚单位:其上有

4、1个催化区作用靶位:心肌和神经细胞作用特点:毒性作用大,1分子能杀一个细胞多种细胞,特别心肌、神经细胞均有毒素受体肿瘤细胞对此毒素特别敏感作用机制:延伸因子-2(EF-2)灭活蛋白质↓A亚单位2.致病机制2)索状因子破坏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与磷酸化。3)K抗原:抗吞噬3.所致疾病:*传染源:患者、恢复期带菌者、健康带菌者*传播途径:飞沫或污染(多在秋冬季)*临床表现: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1)细菌与毒素共同作用引起局部症状:炎症,坏死,纤维蛋白渗出,假膜导致窒息2)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

5、状:外周神经炎:膈肌麻痹—呼吸困难—声带麻痹—声音嘶哑—软颌麻痹—吞咽困难心肌炎3.所致疾病:1)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1~5岁儿童;*成人也有可能。4.免疫性2)免疫特点*抗毒素免疫;*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机体还可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免疫力:六月以下婴儿----母亲成人----隐性感染、疫苗三、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假膜边缘取材*涂片镜检:革兰染色菌体颜色奈瑟染色典型菌体排列Albert染色异染颗粒标本片镜下特点*分离培养:标本接种吕氏血清斜面37℃6~12h直接涂片镜检接种亚碲酸钾琼脂平板培养黑色菌落1

6、2~18h灰白色小菌落(快速诊断)*毒力鉴定:动物试验,Elek平板毒力实验白喉杆菌菌苔沉淀线(阳性)含白喉抗毒素滤纸片Elek毒力实验结果四、防治原则1.预防*人工主动免疫:注射DTP混合疫苗*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白喉抗毒素*药物预防: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预防2.治疗*白喉抗毒素:皮试,尽早使用*抗生素鲍特菌属第二节*鲍特菌属(Bordetella)是一类G-小球杆菌,位于变形菌门、β-变形菌纲、伯克氏菌目、产碱杆菌科,属下有8个种。*致病菌:对人致病:百日咳鲍特菌(B.pertussis)副百日咳鲍特菌(B.parap

7、ertussis)对动物致病:支气管败血鲍特菌(B.bronchiseplica)百日咳鲍特菌B.pertussis*百日咳鲍特菌俗称白日咳杆菌*人类百日咳因病程较长而得名*咳嗽呈阵发性或痉挛性*百日咳主要威胁:肺部继发感染癫痫脑病一、生物学性状*G-短小杆菌,有毒株有荚膜和菌毛1.白日咳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初次分离时营养要求较高2.培养特性*常用含甘油、马铃薯、血液的鲍-金培养基S型菌株(新分离):称为Ⅰ相菌,有荚膜,毒力强R型菌株(人工培养):为Ⅳ相菌,无荚膜,无毒力Ⅱ、Ⅲ相:为过渡相3.变异4.抗原结构及抵抗力K

8、抗原:菌体表面成分,又称凝集原,包括凝集因子1~6O抗原:菌体抗原抵抗力较弱,日光直射(1h)、加热(56℃、30min)可杀死细菌。二、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早期病人、带菌者*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易感人群:儿童三、致病性与免疫性*潜伏期:7~14天*临床三期:卡他期痉咳期(阵发性剧咳)恢复期1.临床表现:百日咳病人*致病物质:荚膜菌毛毒素: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