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976725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30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凯里六中褚娟一.复习目标: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有关“现代文阅读”的具体要求,明确复习的“用力点”。结合近几年中考有关现代文阅读的考点,教给学生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方法,独立地解题,做到活学活用。二.复习设想: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是中考备考的重点,难点,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阅读类得分率仍不尽人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生重基础,轻阅读,语感能力不强;二是平时阅读教学不落实,教师分析多,学生感悟少;三是中考复习时的“题海战术”,在一味的做、讲、评中增没了学生的感悟,忽略了能力的训练与提高。要改变这种情况,提
2、高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必须优化复习思路。优化复习思路,就是要明确复习的基本的能力点,在专项复习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复习与文体类复习。从实战意义上讲,基本点复习到位了,考生就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几乎所有的材料阅读。因此,本教学设计主要是“专项复习”设计。三.复习内容:“八大基本能力”的训练:1.整体感知2.思路分析3.要点概括4.领悟情感5.品味语言6.技法探究7.迁移拓展8.综合理解一、导入二、运用课内现代文小语段进行阅读归纳《我的叔叔于勒》归纳:1、记叙文考点及策略考点一: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答题技巧是:先解词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常用的词有:“这
3、里指……”。考点二:要点概括概括要点一直是各地考查的一个重点,概括时可从几个角度考虑:要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抓住语段的中心句﹑重点句,过度句等。题型大致有两大类:一是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某一个故事。此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应抓住主要人物即:()人干什么.千万不要面面俱到,二是限字填空格。针对这一类型题目答题时应从他的概括中找出规律就容易了。考点三:句段的作用开头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开篇点题等。结尾段: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中间段:承上启下。解答这一类题目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1)结构上作用:在开头:常设悬念埋
4、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2)内容上作用: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考点四:描写的作用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反映人物的思想,揭示人物的性格等。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等。﹙景物描写,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人物的沮丧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考点五:标题对于文章标题的解答可归纳为几点;①标题有两层含义
5、②题目是线索,贯穿全文表达情感.③设置悬念引起注意.④点明中心.考点六:提炼——理解并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考点七: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的写作手法:衬托﹙侧面烘托﹚,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的特点情感等;对比,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欲扬先抑,突出所写对象,形成波澜起伏的结构;设置悬念,激起读者注意;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考点八:作批注即赏析文章美点.答题时可从字词﹑修辞﹑内容﹑写法﹑作用等方面来分析。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某一方面来作答,答题时紧密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不能将句子脱离文本语境孤立
6、地理解,应在整体感知中心和主题后再赏析作答。考点九:拓展延伸题型大致有:联系现实生活,提出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人物的心理;读了本文,有何启发;赞同与否;续写一个结尾等。解答续写和人物的心理时,将自己替换成文中的人物,揣摩人物的心理,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解答启发看法类的题目时,一定要紧扣文本和中心,适当时能运用些俗语或警句也能增加亮点。这一类的题目在大多数试卷中都会出现,平时的试卷中应要求学生都要动笔写,这一类的主观题只要掌握了技巧,其实就是送分题。当然对于记叙文考点的考查是全方位的,还应在平时的复习中多练多积累。考点九:表达方式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7、抒情、议论、说明。考点十: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叙、插叙:补充交代某某内容,使文章内容充实,增强文章感染力。倒叙。考点十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