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973668
大小:3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7-30
《共建企业学院, 创新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模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技工院校“引企入校”“引企入校”是当前国许多职业学校探索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举措,是职业学校办学方向和特色的重要体现,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我院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形成了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课堂教学与职场训练合一、技能培养与职业鉴定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就业与创业合一“六合一”的教学模式;坚持以素质教育、产学结合、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工学交替为途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外结合、校外结合、在校学习与在职成长结合“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来,学院紧紧围绕主干专业,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密切关注企业需
2、求,寻找利益共同点,与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基本形成了校企按需组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校企合作取得实效。目前,我院各大类专业都建立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了校企人员互聘;开设了多个企业冠名订单班。一、引企入校合作模式涵 2006年国家启动示院校建设工作以来,凌职业技术学院与建工集团总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就建立了职业教育战略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逐年加深,特别是在土建类、水利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教师下工地实践锻炼、兼职教师授课、接收毕业生等方面进行了全
3、方位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2年,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深度,扩大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果,校企双方在原合作基础上,按照“互利互动、双向共赢”原则,成立了陕建校企合作理事会和中国水电合作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冠名陕建建筑学院和中水十五局水电学院,建立“面向社会行业,契约规约束、定期对话协商、校企共同培养,优先服务企业”的决策、运行、保障等工作机制,实施以“理事会+二级企业学院”为基本形式的引企入校合作办学模式。该模式突出了“企业引导、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双向选择、双证毕业、企业使用”的特点,两个理事会的理事长由凌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和两个公司的领导担任。副理事长及理事由二级院系领导及企业部门
4、领导担任。理事会负责规划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整合校企资源、筹措办学经费等重大事项。理事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处理理事会日常工作。 企业学院实施执行院长负责制,并接受校企合作理事会的领导,执行院长由学院分院院长和企业副总经理共同担任,主要负责专业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锻炼、兼职教师和企业员工培训、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研究等方面工作。学院下设专业教研室和工作办公室,专业教研室由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工作办公室由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主要负责二级企业学院日常管理工作。二、引企入校合作模式容借鉴德国双元制理念,企业学院在校企理事会领导下,
5、围绕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按照“面向社会行业、校企合作培养、优先服务企业、互惠共赢发展”的办学宗旨,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专业标准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容改革、教学组织管理及职业教育研究工作,互派教师和技术人员担任授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合作:1.校企联动,制定培养方案。“理事会+二级企业学院”的引企入校合作办学模式与传统的校企合作不同,这是一项长期联系的持续进行的立足本校实施的动态合作方式,学校专业负责人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必须紧密联系企业行业的实际
6、需求,对企业的岗位要求和人才规格进行充分调研。其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必须依据"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教学容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企业共同确定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技术(技能)能力,以企业岗位目标要求为基础来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适应企业将来的实际工作要求为着眼点,学以致用,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衔接。目前,建筑工程分院与建工集团共同制定了建工集团总公司建筑见习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级),水利工程分院与中水十五局工程修订了2013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
7、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从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容改革、“合格+特长”人才培养模式涵丰富及特长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陕建模式的教学标准、“三融合”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标准。2.行动导向,探索教学模式。引企入校在实施教学时最大的优势便是学生可以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工作岗位的模拟体验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观念、职业态度和情感,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黄炎培先生提出的职业教育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