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ppt

中国古代戏曲.ppt

ID:56948870

大小:5.34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7-21

中国古代戏曲.ppt_第1页
中国古代戏曲.ppt_第2页
中国古代戏曲.ppt_第3页
中国古代戏曲.ppt_第4页
中国古代戏曲.ppt_第5页
中国古代戏曲.ppt_第6页
中国古代戏曲.ppt_第7页
中国古代戏曲.ppt_第8页
中国古代戏曲.ppt_第9页
中国古代戏曲.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戏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讲中国古代戏曲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三.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第一节中国古代戏曲的发生发展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先秦至唐代,发生孕育期先秦:原始歌舞、祭祀礼仪、巫觋扮演、俳优活动。汉魏六朝:歌舞、角觝戏唐代:歌舞小戏、参军戏《书经·舜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先秦原始歌舞先秦至唐代,发生孕育期巫覡祭祀《楚辞章句》:

2、“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先秦巫覡祭祀春秋时,从古巫中又分化出“优”,优以歌舞、诙谐、作乐、耍杂技等,服侍于帝王左右,娱人而不娱神。能歌能舞,又能调笑滑稽的称俳优,善演奏器乐的称伶优。“优孟衣冠”是一段扮演人物,且有情节的表演。先秦俳优活动优孟衣冠俳优活动汉魏六朝《西京杂记》:“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蠃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

3、虎所杀。”角觝戏角觝戏汉代歌舞汉张衡《西京赋》描绘“总会仙倡”:“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篪;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委蛇;洪崖立而指麾,被毛羽而襳丽。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复陆重阁,转石成雷,霹雳激而增响,磅磕象乎天威。”汉代歌舞东汉说唱俑与击鼓俑歌舞小戏《踏谣娘》唐•崔令钦《教坊记》:“北齐有人姓苏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着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

4、’;以其称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唐代歌舞小戏唐.崔令钦《教坊記》: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長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著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此节目在唐代宫廷中经常演出。节目中扮演兰陵王的演员所戴假面,被认为是后世脸谱的起源唐代歌舞小戏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瓦舍勾栏、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南戏)元杂剧,戏曲的成熟形态。第一个黄金时代。戏曲形成的标志杂剧正式形成演员有所增加已有多种杂剧剧本北宋杂剧南宋杂剧和戏文中国古代戏曲的

5、发展五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琵琶记》明中叶至清初:传奇的丰收期,昆曲盛行清中叶以后:花、雅分化。京剧产生。一、戏曲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样式之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区别古典戏曲具有诗歌般的抒情写意的艺术能力,但又具有小说般的容纳广阔生活、结构复杂事件的艺术能力。二、中国古典戏曲作为中国文学艺术样式,与西方戏剧的区别中国戏曲的民族审美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综合性、抒情性、虚拟性。王国维“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齐如山“国剧原理”:“有声必歌,无动不舞”一.元杂剧

6、体制二.元杂剧创作情况三.“西厢”题材流变四.《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讲析第二节元杂剧元杂剧体制以折为单位,一本通常为四折一楔子一折戏只用一套曲子,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用北曲演唱一人主唱,一唱到底。“旦本”与“末本”剧后有题目正名元杂剧创作情况1、南北戏剧圈: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流行杂剧。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南戏与杂剧两个剧种相互辉映。2、关汉卿与王实甫:代表作《窦娥冤》、《西厢记》分别成为杂剧文学“本色派”和“文采派”的代表。3、元杂剧的衰落关、马、郑、白“西厢”题材的流变唐․元稹《

7、莺莺传》晏殊、苏轼等馆阁文人加以推崇和传播进入民间说唱金.董解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将其改编成杂剧《西厢记》《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讲析如何理解朱权《太和正音谱》:“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本折的戏剧冲突体现在哪里?作品是怎样刻画人物心理的?作品怎样表现人物情感?一.传奇体制的确立二.汤显祖与《牡丹亭》三.《牡丹亭·惊梦》讲析第三节明清传奇传奇体制的确立吴新雷《论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的界说》孙崇涛《关于"南戏"和"传奇"的界说》文体

8、上,高明《琵琶记》出现,剧本形式更趋完整精致。南北合套,宫调严格,角色分工精细。昆山腔成为主要声腔载体。梁辰渔《浣纱记》。参考:以文人为创作主体,创作观念文人化。文学水准提升,题材发生变化。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江西临川人。二十一岁中举,因不肯依附权贵,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张居正死后,他才考中进士,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汤显祖与《牡丹亭》汤显祖的生平五年后改任南京礼部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因灾异下诏求谏,他写了有名的《论辅臣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