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采菱》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歌曲《采菱》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课改后的音乐课呢?这是一个困扰我多时的疑问。在几年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的感悟出:上音乐课必须突出音乐性,要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来合理安排教材的教法。任何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感都是通过音乐要素来体现的,而音乐要素则包括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曲式结构、音区等方面。可见,把握好音乐要素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在一次县教研室来我校开展教研活动时,我执教了第十二册第二课《采菱》,这堂课主要是从学唱歌曲《采菱》中来了解切分音的一种新的形式。这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讲解切分音
2、是怎样切怎样分的?然后让学生机械地拍打节奏来记忆,再学唱歌曲<<采菱>>,最后让学生从中找到切分音,来加深记忆。结果我教起来感受到吃力,学生学起来也觉很累,课堂效果也很不理想。这次教研之后,我进行了认真地反思,从充分利用音乐要素的角度重新设计并讲授<<采菱>>一课。二次授课不但自己讲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愉快,而且课堂效果有显著的提高。这堂课重新设计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曲式结构入手,把曲子分成几部分逐步理解歌曲。教学时,我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首富有江南地方色彩的歌曲。在欣赏歌曲时,我要求学生边听旋律边对照歌词,边试着把
3、歌曲分成几个易理解的乐句,学生在静静地聆听完两遍乐曲后,五个乐句便很快地分出来了,相当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能分析出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比前两乐句活泼、轻快等音乐特性,第四乐句旋律被拉宽等。可见,从曲式结构入手,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其次,利用节奏做桥梁,解决本课的歌曲的主要节奏(切分音)。.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节奏”这个要素,趁热打铁,让学生通过倾听比较乐曲第三乐句与前两个乐句的节奏特点有哪些差异,各乐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经过几次倾听乐曲,学生很快得出结论:第三乐句分裂为由间奏隔
4、开的两个乐句,这样显得更为活泼、生动。第四个乐句节奏拉宽,,模仿了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这时教师再来及时讲解:这是因为它们都使用了切分音,第三乐句是把一个小节的强拍给切分了,这样感到活泼;而第四乐句则把整小节切分,所以感到节奏被拉宽了。这样学生在掌握了节奏变化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音乐知识,了解切分音做好了铺垫。再次,重用旋律,在理解旋律的变化起伏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本课的教学任务。旋律是表现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的灵魂,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边倾听歌曲的旋律,边用旋律线来形象地画出乐曲的高低起伏,再来引导学生按照很直观的旋律
5、线来重新感受歌曲的起伏,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感受到这优美的、流畅的、婉转的旋律美,也从中领略到乐曲所抒发的水乡孩子那种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次课研活动,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音乐要素的重要性,为今后更好地设计和教学找准了方向,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音乐性和实效性搭建了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