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PDF版含答案).pdf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PDF版含答案).pdf

ID:56878722

大小:1.09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7-18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PDF版含答案).pdf_第1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PDF版含答案).pdf_第2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PDF版含答案).pdf_第3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PDF版含答案).pdf_第4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PDF版含答案).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PDF版含答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蚌埠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卷交回即可。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①清初遗民诗人的心路历程和心态呈现,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种取向,即烈士心态、孤臣心态、隐士心态和游子心态。这些心态皆与明清易代的巨变紧密联系。②明清易代之时,士人必须做

2、出自己的抉择。在此情形之下,腆颜事敌、投降变节者有之,杀身成仁者亦有之。清初,部分士人虽生活在新朝,却耻为新朝所用,其人其节与杀身成仁者同。像顾炎武、阎尔梅、屈大均、王夫之、冒襄等人,鼎革之际都曾参加过实际的抗清斗争,志在恢复。当清王朝统治逐步稳定后,他们坚决不仕新朝,且时时系念故国,表现出凛然气节。我们以冒襄为例,作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在明清之际政坛、文坛均有着深广的影响。他参加抗清运动失败后,又支持过郑成功等人的复明运动,屡拒征召后,隐居在水绘园。③中国传统士人对于自身进退出处非常看重,认为它是事关品行名声的大节,不可稍有差池。明清易

3、代之祸,尤其又是外族入主中原,使素重“夷夏之辨”的士人们认为是亘古未有之“大变”。在此等“大变”面前,何去何从,不单事关政治立场的去取,更是人伦道德的抉择。此时,许多士人选择了坚守,他们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故国既已不复存在,恢复的希望也极为渺茫,然而人格的坚守还在继续。故国之思是他们的普遍心态,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黄周星等遗民诗人都具有代表性。他们“悲歌当哭”,以悲怆感怀的笔调,悼念故国,令人不忍卒读。④清初遗民诗人大多参加过抗清的军事斗争。新朝政权稳定之后,恢复日渐无望,他们心念故国,踟蹰无聊,壮心消退,转归隐逸。因此,浓厚

4、的隐逸情调乃是最为突出、普遍的心态表现。清军大体上自北向南入侵,许多世家大族被创尤剧。徐夜的家庭在明清之际惨遭横祸,其伯父、叔兄、叔嫂及子侄多人被杀,他的母亲也被逼投井自尽。徐夜从此即弃诸生,国仇家恨集于一身,立誓隐居,做故明的遗民。隐士心态是清初遗民诗人中最为普遍的心态表现,张光启、董樵、王夫之、孙枝蔚等人诗中也时时有所流露。蚌埠市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⑤明清之际的战乱,造成了社会的大动荡,包括明遗民在内的广大民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因此,渗透在遗民诗歌创作中浓厚的牵念故乡、故土的心态有其必然性。游子心态在旅居江南的秦地遗民诗人孙枝

5、蔚身上体现最为充分。作为寄居他乡的客子,孙枝蔚的诗歌创作中洋溢着浓厚的思乡之情。孙枝蔚居扬州,筑室曰“溉堂”,取《诗经·桧风》“谁能烹鱼,溉之釜鬵”,即寓居不忘故乡、常怀西归之意。清代初年,寓居江南的秦地诗人仅据溉堂《张戒庵诗集序》可知,即有张晋、李楷、张恂、雷士俊等数人。⑥清初遗民诗人创作心态的表现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当然,他们呈现出多种多样、复杂莫名的创作心态,绝非上述四种心态所能囊括。(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清易代之时,清初遗民诗人大体拥有四种心态,作者更

6、看重悼念故国心系大明的孤臣心态。B清初诗人在鼎革之际大多都曾参加过实际的抗清斗争,志在恢复,其气节与杀身成仁者同。C新朝稳定,复明无望,背负国仇家恨的遗民士人心有不甘,但无奈之余,多是消退壮心,立誓隐居。D浓厚的牵念故乡、故土的心态渗透在遗民诗歌创作中,这是因为他们怀有不仕新朝、时念故国的情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清初遗民诗人的四种心态,结尾又作了进一步说明———绝非只有四种心态。B文章主体部分是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的,从四个角度对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加以阐释,条理较为清晰。C文章

7、第四段作者运用徐夜家庭惨遭横祸一例,旨在论证入关后的清军对许多世家大族杀戮的残暴性。D文章第五段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游子心态产生的原因、背景及主要代表人物。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入主中原的大清不是因为“外族”的身份,明末士人们可能对“新朝”的反感与仇恨要弱化得多。B顾炎武、王夫之等诗人出现在不同心态的名单中,可见同一诗人可以同时杂糅多种复杂的遗民心态。C腆颜事敌、投降变节的清初士人面对“品行大节”的传统,内心理应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后悔。D清军大体上自北向南入侵,造成了极大的社会

8、动荡,可见持有游子心态的遗民诗人多是来自中原的士人。蚌埠市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