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870641
大小:1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7-16
《素读经典长养德智于无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素读经典长养德智于无形 一、重经典则功大难估, 无经典则遗憾万千 1990年秋季,我开始教小学一年级语文。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缺少教学经验。我们师生的精力全都耗在语文教材上,反复默写、听写,反复做习题,一点也不涉及教材之外的任何经典文本的诵读。这届学生我教了他们三年,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养成良好的德行教养了。2011年秋季,我们师生聚会,谈话中发现,他们没有人读过《论语》《老子》之类的经典读本;他们平时极少阅读,即便偶有阅读,所读的也是清一色的流行杂志。他们的学历大多较低,本
2、科毕业的有十三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只有两位。 1993年,我重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班。偶然的机缘,我发现了古代的素读教学法。审视语文教学的窘况,我尝试在语文课中放进适量的经典文本。我在众多典籍中选取四五百句(段)经典文字,油印后编辑成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尝试让学生背诵。我不是让学生随意记诵,而是相时而教,以期深化文字本身的教化功效。比如,班队课上,针对孩子们拉窗帘用力过大导致窗帘坠落的现象,给孩子示范古人“缓揭帘,毋有声”的过程;针对孩子们在走廊上疾走互相碰撞的现象,给孩子们演绎“宽转弯,悟触棱”的含义;针对孩
3、子们打架或玩危险游戏的现象,让孩子们记诵“身有伤,遗亲忧;德有伤,遗亲羞”……就是在这样的日常记诵中,经过一两个学年,孩子们基本上能把《增广贤文》《声律启蒙》以及我编辑的小册子念熟,而且常常在生活中化用。这批孩子到了小学三年级后,显示出与同龄段学生的较大差异。他们常常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地说明自己的所行所思、所见所闻。他们语文整体成绩提升的幅度很大,由一年级在年级里倒数变成三年级名列前茅。这届学生我也只教了他们三年。他们高考后的第二年回校探望老师时,我发现这届学生阅读兴趣十分浓厚,涉猎面也相当广。初步统计,
4、他们中有六位同学在高二时就出国留学了。这个班的大多数学生后来都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且有出色的表现。 1996年秋季,我又从一年级教起。我开始将一些经典文本大段大段地引入课堂,每周至少保证有一节课是专门诵读古今中外的各种经典名著。这一届学生我只教了一年,但在这一年中,他们背诵了许多经典文段,还背诵了400多首儿歌童谣,远非同龄段学生能比。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全班57位学生,有51位语文获得满分。后来有任教老师向我反馈这届学生:学风正,学情好;爱阅读,能思考。 1997年秋至2005年春,我把整本的经典原
5、著引入课堂,每周用三个早读加两节语文课来诵读:一、二年级读蒙学读本《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增广贤文》;三年级之后选读《论语》《孟子》《大学》等,还有古诗词约300首,配以其他古今中外名著名篇阅读。实践证明,经典素读并不会拉学生考试成绩的后腿儿。参加经典素读的学生不但阅读量大,阅读面广,喜欢思考,爱好广,很活跃,而且自我管理能力很强,处事从容,性情平和。 自2005年秋季开始,经典素读正式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我的语文教学体系中,诵读的内容从儿歌童谣开始,到《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
6、姓》《声律启蒙》《增广贤文》《大学》《中庸》《论语》乃至《圣经》《飞鸟集》等,另有《古文观止》《史记》中选文约100篇,古今中外诗歌约400首。我压缩了语文教材的授课时数,每天利用一个早读加一节语文课进行素读。六年下来,真正实现了“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能写千万言”的素读经典中诵读课程目标。综合学校、家长反馈回来的信息,可以看出:被经典文字濡染越深的学生,其私德与公德之觉知力越强,其后来的学习力越强,其人生的目标也越高,其自我教育能力也越强。由此可以断言:对正常的学生而言,是否受过经典素读训练,在德智两方
7、面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二、童心当被美文濡染, 经典重在化识成智 经典是鲜活的历史故事,所有的智慧都经由故事的演绎而被后人喜闻乐道。“君子之教,喻也。”即使像《老子》这么深奥的文字,也能通过生动形象的譬喻为学生所接受。比如,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教师只要巧妙结合日常所见的实例,就能让学生体会水“处众人之所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各种“善”。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小姑娘读了《老子》,跟妈妈说:“我发现老子真的是大智慧。以前班上有同学跟我吵架,我一定要跟他吵到底。自从老
8、子教了我‘柔弱胜刚强’之后,再遇到别人要跟我吵架时,我就赶紧说‘对不起,我们不吵架’,现在,我竟然成了班上最受欢迎的小朋友!” 传统私塾教学中的素读法只追求纯粹地读,而不求甚解。读经典,重在感悟。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学生连所读内容的字面意思都不了解,那么要费很多功夫才能让学生记住,记住了也没有太大实效,甚至会增加学生对诵读经典的畏惧感。如果我们稍作讲解,让学生大致了解字面含义,学生是不会拒绝经典的。如果在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