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862906
大小:1.50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7-16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华文明的起源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人类遗址满天星斗,八方雄起,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核心地区。从上图及说明中可以看出中国文明起源的显著特征是( )A.世界最古老的文明B.分布广泛,趋向多元一体C.分布均匀D.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显示远古人类遗址的分布特点是较为广泛,但是主要集中于黄河中游一带。说明中华文明起源趋向多元一体,故B正
2、确;图中没有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对比信息,排除A;地图显示古人类遗址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排除C;依据所学可知最早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并不在黄河流域,排除D。故选B。2.《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后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社会的解体B.私有制的产生C.国家的建立D.人性的退化【答案】B【解析】-15-【详解】根据材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可知私有制产生,故B项正确;《礼记•礼运》记载的现象,已不是原始社会的现象,与原始社会
3、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后半段的重点在于私有制产生,故“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现象出现,无关于国家的建立,故C项错误;私有制的产生为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不是人性的退化,故D项错误。3.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这是因为秦国A.鼓励发展农业生产B.承认土地私有C.建立县制D.奖励军功【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措施,大大激发了秦国上下参战的热情,自此秦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向外发展,故D正确;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建立县制等都不能调
4、动民众的参战热情,故ABC错误。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霸,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经济变革决定政治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显著变革引起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社会矛盾、阶级关系、人才、思想、制度都会发生变化。故D正确;A、B和C分别属于社会、政治和阶级的原因,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故选D。5.《左传》载:“(周)王夺郑伯(
5、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坐大B.王室衰微C.封邦建国体制瓦解D.经济领域变革【答案】D-15-【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领域的变革,地方诸侯势力大,出现了材料中王权受到挑战的现象,故D正确;题干设问是“根本原因”,而“诸侯坐大”“王室衰微”是材料反映的表面现象,材料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也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排除ABC。6.周初号称“千八百国”,春秋时还剩一百四十八国,
6、战国初仅余七大国与十几个小国了由此现象可以推断( )A.周王朝民族融合不断加强B.战国时期统一趋势渐现C.先秦列国纷争局面结束D.必将由一国统一天下【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到战国时期,各国间开展兼并战争,诸侯国家越来越少,统一趋势渐现,故B正确;材料中说明的是兼并战争促使国家的减少,不是民族融合的加强,排除A;先秦列国纷争局面结束是秦朝的建立,排除C;材料并不是说明战国的局面必将由一国统一天下,排除D。故选B。7.《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7、( )A.耜耕B.牛耕C.耧车D.机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宗庙祭祀的祭品(当时叫做“牺牲”,主要包括猪牛羊),现在作为田间的劳动力。说明春秋时期牛耕出现。故B正确;耜耕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排除A;耧车是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排除C;此时主要是牛耕,不是机耕,排除D。故选B。8.《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
8、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答案】A【解析】【详解】-15-材料中“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反映了商鞅变法中“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的措施,商鞅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故A正确;材料信息与“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推动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CD。【点睛】解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