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

ID:56843323

大小:4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7-15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_第1页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_第2页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_第3页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_第4页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苏轼《诸葛亮论》阅读附翻译文言文阅读(19分)诸葛亮论苏轼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兖,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

2、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共知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12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

3、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4、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据许、兖,南牧荆、豫牧:统治B、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逆:迎接C、不过捐数十万金捐:捐献D、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竦动:震动参考答案:C捐:舍弃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A、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B、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D、乃始治兵振旅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参考答案:B。A介词,趁着;动词,接着。C介词,和;动词,赞同。12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D副词,前一个才,后一个于是、就。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认为孔明失败的原因在于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后文又说不能利用智谋来离间曹氏兄弟是诸葛亮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体现了苏轼思想的自相矛盾。B、苏轼认为孔明可以借曹丕即

5、位之机去离间、讨伐曹氏政权并瓦解他们。这表明苏轼并不反对靠诈力取得天下。C、苏轼认为蜀国和魏国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D、苏轼认为自己的言论合理、深刻,但因为自己只是一介书生,因而终究不会得到世人的认可和理解,不会被人们重视采用的。答案:B。A体现了苏轼思想的自相矛盾说法不合理。C都是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在文中无依据,原文只是说诸葛亮失败的原因。D苏轼认为自己的言论合理、深刻在文中无依据,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是说只是书生的一家之言,可以说说却没有什么用处。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

6、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2)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参考译文:(1)只是因为被威势胁迫而勉强向他臣服,听闻孔明的高风亮节,应该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者啊。(特威劫臣之译对一个1分,文意通2分。)12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又不能竭尽他的智谋,来使曹氏兄弟间断绝手足之情,他们屡次出战而屡次败退是理所当然的啊。(奋绝手足宜一个1分,文意1分。)篇二:《留侯论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留侯论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

7、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世人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