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832295
大小:1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15
《象征手法在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地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象征手法在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地位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杨建国象征可分为隐寓性象征和暗示性象征两种。在文学作品中,成功地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正是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在使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高考要考查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而命题材料大多是中外现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所以,高考对文学作品的考查理所当然地离不开“象征”。事实上,历年高考在文学作品的考查方面,尤其是
2、在有关文意的理解与把握上,几乎都涉及到了对象征手法的准确理解与把握。以全国卷为例,看看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阅读中的作用:2006年全国卷Ⅰ:《阳光的香味》——歌颂劳动,歌颂阳光的生活。2006年全国卷Ⅱ:《绵绵土》——“绵绵土”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古老习俗的怀念、热爱、眷恋。2007年全国卷Ⅰ:《总想为你唱支歌》——以戈壁石来象征大西北,将作者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一块戈壁石上。2008年全国卷Ⅰ:《阳关古道苍凉美》——在阳关古道的今昔对比中,寄托着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生活的赞美。2008年全国卷Ⅱ:《马缨花》——马缨花
3、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2009年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因为有钻井有石油工人的点缀,所以本来荒芜的沙漠色彩斑斓。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2009年全国卷Ⅱ:《岳桦》——那些勇敢地把自己置于一定高度、生存环境异常险恶的岳桦,已经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树了,它的命运象征着一种人生,它的努力,它的拼搏,它的抉择,就是一种人生智慧。2010年全国卷Ⅰ:《灯火》——“灯火”已经成立亲
4、情的象征、知识的象征、温暖的象征、美好生活的象征。2010年全国卷Ⅱ:《大河家》——大河家沟通着中国,大河家人的命运就是母亲河黄河的命运;“大河家”这个意象,寄托着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香味的阳光、绵绵土、戈壁石、阳关古道、马缨花、石油工人的红装、岳桦、灯火、大河家等等,几乎都是生动而具体的“物象”,它们的背后都有着作者赋予它们的抽象的象征性内涵。能否准确理解并把握这个“内涵”,直接关乎着对所给文本的理解,更关乎着对题目的正确作答。由此可见,高度重视并认真夯实“象征”这一表现手法对于“鉴赏文学作
5、品”这一考点来讲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历年高考对文学作品(散文)的考查无不是建立在考生对象征手法理解与把握基础上的,所有命题无不与此相关。那么,怎样真正落实这一知识点呢?一.结合文本的学习,明确“象征”的含义“象征”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如今的“象征”,意义渐渐地演变为以一种具体的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即艺术创作上的基本艺术手法,也就是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特殊意义的艺术手法。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就是勇于奋斗、不怕牺牲的无产
6、阶级革命战士的象征,茅盾笔下的“白杨树”就是西北团结一致、斗志昂扬的抗日军民的象征。那么,怎样准确理解“象征”这种表现手法呢?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欣赏者会自然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这就是说,要使欣赏者明确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抽象的象征意义,艺术家就必须对作品中的蕴含象征意义的本体事物进行充分的表现,如大肆渲染,反复铺垫,精心描绘,巧妙暗示等,而且是贯通全篇的。必要时,艺术家还要直抒胸臆,或者直接议论,或者直接抒情,或者抒情兼议论。所以说,“
7、象征”是着眼于整个作品的。而容易与之混淆的“比喻”则着眼于局部,如段落、句子,而且要求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事物,二者之间还必须具有相似点。更主要的是,不能像“象征”那样以议论或者抒情的方式进行暗示或者强化。二.明确象征义是怎样形成的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象征意义绝不是凭空赋予的,而是必须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来实现的。对于散文的创作而言,作家主要使用了渲染、铺垫、描绘、暗示,甚至是直接抒情议论等,而且用意十分明确,反复强化本体事物所具有的抽象意义。所以,我们阅读完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立即明白“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8、的那个理想化了的小屋是作者不满于嘈杂的物欲横流的现代物质生活而精心构筑的精神家园、灵魂的栖息地,谁也不会说那就是作者向往的建筑学意义上的小屋。试想,如果没有作者在文中反复地描写、充分的渲染、多次暗示,读者还能够产生这样的联想吗?2010年全国卷Ⅰ《灯火》,如果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