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正稿).doc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正稿).doc

ID:56832068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15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正稿).doc_第1页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正稿).doc_第2页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正稿).doc_第3页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正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正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下面我就分别从教学理念、教材、学情、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一、教学理念简单来说就是,活动体验,问题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学生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本章乃至整个初中数学中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一个基础性、工具性的地位,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

2、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数学思考:在参与观察、类比、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情感态度:在实验活动中感悟数学,从而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关键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为突出重点,本节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自主探索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根据教材分析

3、和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3的实际掌握情况,特确定教学难点是:移项变号,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运用。为突破难点,教学关键是运用类比的方法,比较解不等式和解方程不同的地方,并加强“去分母”和“化系数为1”这两个步骤的训练。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在迅速发展。二、教法学法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五、说教学过程旧知回顾: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

4、什么?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设计意图】不等式的性质是对不等式进行变形的依据,而本课的重点就是要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所以复习旧知是为学习新知做准备。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其依据是等式的性质。【设计意图】联系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可以类比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5、接下来给同学们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让同学们自己计算【设计意图】巩固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和格式,为后面类比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做铺垫。紧接着将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等号变为不等号【设计意图】把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进行了对比,实现了知识的自然迁移,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新知识,理解并掌握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教学重点得以基本达成,教学难点也取得相应突破。由此可归纳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步骤归纳出来,接着就是课堂训练,巩固新知试解下列

6、不等式,(1)2x-1<4x+13(2)2(5x+3)≤x-3(1-2x)(3)(火眼金睛)小明解不等式的过程如下,请找出错误之处,并说明错误的原因。解:2x-2+2<3x2x-3x<-2+2-x<0【设计意图】“去分母”和“化系数为1”这两步都是学生平时爱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对照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仔细找出错误并说明原因,对提高计算能力很有帮助。<五>、梳理知识,课堂升华本节课你学会了些什么?应注意什么?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2、注意:移项要变号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应用【设计意图】课堂小结一方面可让学生回顾自己的

7、学习过程,加强反思,提炼知识;另一方面可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便于教学反思。五.说板书设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注:不等号方向改变问题【设计意图】板书简明清楚,重点突出,使学生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上内容,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说明这堂课“教什么”和“怎么教”,也阐述了“为什么这样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各位老师对我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