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第七章 发病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第七章 发病

ID:56790

大小:475.5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7-05-05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第七章 发病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第七章 发病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第七章 发病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第七章 发病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第七章 发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第七章 发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发病中医基础学教研室孙涛目的与要求1、掌握发病的基本原理2、了解影响发病的因素3、熟悉发病的类型疾病: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相争,人体正常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出现阴阳失调、形质损伤、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异常生命过程。“阴平阳秘”概述发病:指疾病的发生,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与正气的抗损害的相搏交争过程。发病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型、机制、规律以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理论。疾病:病因人体阴阳失调、形质损伤、机能障碍(包括情志异常)症状体征。人体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因素。两方面相互影响:《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

2、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医论三十篇·病乘气虚而入》曰:“风寒感人,由皮毛而入;瘟疫感人,由口鼻而入。总由正气适逢亏欠,邪气方能干犯。”第一节发病原理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概括起来,即正邪的矛盾斗争过程。即邪正相搏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原理邪气对机体具有感染侵袭、损伤形质、障碍机能等各种致病作用,正气对邪气具有抗御、免疫、修复、调节等作用。中医学认为发病原理在于邪正相搏,其主要内容包括发病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两方面。(-)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1.正气的基本概念正气: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指人体内具有抗

3、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各脏腑经络之气及营卫之气,都是正气的分化,而各脏腑经络之气和营卫之气的防御、调节、修复等作用,也都是正气功能的体现。正气的概念,源于《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时以精气、真气、谷气代之:“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取决于精血津液等精华物质的充沛以及呼吸功能的完好;依赖脏腑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和相互协调以维持新陈代谢的有序进行。正气的充盛精血津液的化生和气体的正常交换阴气: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等作用,抵抗阳邪的侵袭,并能抑制阳邪,阻止阳热病症的发展和祛除阳邪

4、以使病情向愈。阳气:有温煦、推动、兴奋、升发等功能,并能制约阴邪,阻止阴寒病证的传变和祛除阴邪以使之康复。正气2.正气的防御作用:(l)抵御外邪(2)驱邪外出(3)修复调节(4)维持脏腑经络机能的协调3.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正气是决定发病的关键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1)正虚感邪而发病(2)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精血津液的代谢运行失常,可产生内生五“邪”而发病,或导致病理产物的产生而引起新的病变。若正气充盛,奋起抗邪,邪正相搏剧烈,多表现为实证。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精血津液代谢输布失常而发病,多表现为虚证或虚实挟杂证。若正气虚衰,不能敌邪,邪气深入内脏,多发

5、为重证和危证。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小结在发病中,机体正气虚弱的部位与发病部位有关,正气虚弱的程度与感邪轻重有关。说明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部因素。(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邪气的基本概念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2、邪气的侵害作用:(1)导致生理机能失常(2)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3)改变体质类型3、邪气在发病中的的作用(1)形成疾病发生的原因(2)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3)影响病情和病位→虚邪伤人,病情较重;正邪伤人,病情轻浅。感邪轻,症状轻;感邪重,症状重。受邪表浅者多形成表证;受邪部位深者多形成里证;表里两部同时受邪,称为“两感”,表现出症状、传变、转归都较重。邪气的性质

6、与病位有关:如风邪、湿邪、情气。(4)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毒力和致病力特别强,而正气虽盛但也难以抗御的情况下,邪气对疾病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疫气、高温、高压、电流、枪弹伤、虫兽伤等,即使正气强盛,也难免被损伤而产生病变。历代医家十分强调应避其侵害,《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任何疾病都是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邪气侵袭人体,对机体起破坏作用,或损伤形质,或扰乱正常生理功能,使人生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邪气对发病起着直接作用。总结(三)邪正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1、决定发病与否:(表)2.决定证候类型发病后,其证候类型、病变性质、病情轻重与正邪都有关。正盛邪实—

7、实证;正虚邪衰—虚证;正虚邪盛—复杂的虚实夹杂证。感受阳邪,易形成实热证,感受阴邪易形成实寒证或寒湿证。感邪轻或正气强,病轻位浅;感邪重或正气弱,病重位深。疾病与病邪所中的部位有关。无论外感之邪,或是内生之邪,有阻于筋骨经脉者,有在脏腑者,病位不同,病证各异。正气邪气与发病关系病因(邪气)机体(正气)邪正相搏正能胜邪邪胜正负抗御外邪消除邪气不发病正气无力抗邪、驱邪邪气损正形质损伤机能失常发病二、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