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

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

ID:5678259

大小:879.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7-12-04

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_第1页
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_第2页
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_第3页
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_第4页
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失业及就业问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失业现状分析失业的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教育机制的缺陷人口结构的历史问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滞后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币汇率提高引起就业波动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一.是体制性矛盾。二.是结构性矛盾。三.是总量性矛盾。四.是素质性矛盾。五.是经济增速放慢的矛盾。失业原因分析22.我国统计失业使用的概念失业人员是指非农业户口在一定劳动年龄(16岁以上男50岁,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国家统计的失业不能真实反

2、映失业状况:被统计的劳动力范围仅限有城镇户口的劳动者统计的年龄区间缩小。男性减少15岁,女性减少20岁。统计的失业仅限于登记失业者。实际上没有登记的失业者是大多数。统计只限于没有工作单位的劳动者,不包括下岗职工。集中起来看,我国对于失业的概念的涵盖面较窄。失业的定义1.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工作,目前可以工作而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衡量四要素:在一定年龄阶段(15~64岁)的人确认至少在过去的一周内已经没有工作目前可以工作,即有劳动的能力和可能性正在寻找工作(本人

3、有工作的要求)例如:农闲时节找不到工作的农业劳动者、没有土地的雇农、由于部门转变而失去工作的人、无力找到工作和没有工作机会的人、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政治变动中失去工作的公务员失业类型(一)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及社会结构变动引起的失业。例如:下岗职工的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劳动力需求结构和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便发生矛盾;同样,由于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劳动力同变化了的经济结构不相适应,引起失业。劳动行业性质越明显,劳动越是区别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生产越是取决于个人技艺,劳动越是片面

4、发展,发生结构性失业的问题可能性越大。失业类型(二)周期性失业:伴随着经济循环周期发生的失业现象。例如:由于周期性经济衰落导致的公司裁员。周期性失业的程度和周期长短,取决于经济不景气或经济危机的状况和特点,它不表明失业间断发生,而表明失业程度会发生周期性变化,表明失业是波动的。它是总体性失业的周期表现,直接由劳动力供求决定,是本来意义上的失业。失业类型(三)摩擦性失业:劳动者第一次进入劳动市场寻找工作或更换工作时,寻找合适的工作暂时没有而引起的失业。(单纯的摩擦性失业在时间和数量上都是相对稳定的)例如:

5、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摩擦性失业是市场机制本身引起的,不涉及劳动力供求关系,它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有关,市场发育程度越低,发生摩擦性失业的可能性就大。失业类型(四)隐蔽性失业:劳动者表面上就业而实际上从事与其教育水平或能力不相符的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这一概念是西方经济学家琼·罗宾逊针对发达国家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大批熟练工人不得不从事非熟练工作,其生产率远低于潜在的生产率,因而存在着一个隐蔽的劳动潜力这一现象而首先提出来的。后来发展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把劳动和劳动力区别开来,他认为隐蔽性失业的产生,“并不

6、是在生产过程中花费了太多的劳动,而是使用了太多的劳动力。隐蔽性失业通常采取每人工作较短时间的形式”,“是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在一个相当大范围内为零”。劳动者表面上是有工作,但其边际生产力等于零。实际技能和知识不能有效发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找不到相应的工作的情况更为常见。例如:大学生所学专业和从事的工作不相符。失业类型(五)季节性失业:劳动者工作有季节性,根据自然情况变化,季节性一过,劳动者失业。例如:玄武湖露天游泳池的工作人员、旅游景点从业人员。失业理论-古典失业理论1、代表人物:萨伊(法国)2、理论:

7、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自发地调节,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会趋于供求平衡,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偏离均衡是暂时的,也是不正常的,因此失业是暂时的,不是内在的;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3、评价:萨伊法则在物物交换经济中是成立的,而在货币经济中其成立还需要更多的条件失业理论-凯恩斯的失业理论1、代表人物:凯恩斯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建立了“充分就业”的理论2、理论:三种失业: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充分就业)三条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增加

8、通常赶不上收入的增加)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家投资需求不足)货币流通偏好规律(货币的灵活性)三条主张:赤字预算适度货币膨胀福利措施菲利普斯的失业理论1、代表人物:菲利普斯(英国)2、理论: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的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0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失业的代价:奥肯法则1、代表人物:阿瑟.奥肯(美国)2、理论: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了“奥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