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研究 - 基础理论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研究 - 基础理论

ID:567693

大小:17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08-23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研究 - 基础理论_第1页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研究 - 基础理论_第2页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研究 - 基础理论_第3页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研究 - 基础理论_第4页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研究 - 基础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研究 - 基础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研究-基础理论公众参与(publicparticipation)城市规划一般是指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调查、构想、决策、实施和评议等。这种运行机制体现了公共活动领域的民主、公平、规范和权威性。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保证城市发展的整体、长远利益,维护公众利益,亟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在评价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制度化体系,它是保证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借鉴多学科的相关方法,对构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的制定原则、基本指标和重要环节等作了初步探讨。  一、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的制定原则  公众参与城市

2、规划评价体系的制定首先要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公正象征着权力制约机制,使得政府干预在纠补市场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政府失灵,被征询或参加评议城市规划项目的对象选择(抽样)应具有代表性,以保证参加评议的公众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并能代表一个社会断面。公平象征着利益协调机制,公平地分配和协调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也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目标之一,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都必须在协调各社团利益的基础上找出真正体现公共意志的公共利益,这种公共利益方为政府制定规划和实施规划的政策依据所在,并成为规划得到公众支持的有效途径之一。公开象征着信息互动机制,必须保障公众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

3、高行政权力运用和行政工作运行的透明度,维护社会公正。  其次,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的制定必须具备针对相关性。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的技术和方法大多都是从西方借鉴而来,有着各自不同的模式和具体的目标,因此一定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选择评价指标,确定方法和流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评价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要把规划项目可能对环境、经济、社会、资源、人群健康所产生的正负影响相关的内容向参加评议的公众做详略适当的公告或介绍,使公众能快速清楚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评价意见。  再者,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的制定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向公众征询意见的内容或指标结果处理应该有定量统

4、计,使评价更具有说服力,评价结果应易于操作决策,还要充分照顾到各阶层公众的认知能力和教育水平,需要向公众征询意见的评价指标或因子描述要简单、明了、易懂,不要繁琐或太专业化。  最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的制定要遵循动态性原则。各项规划的项目类型、运行阶段、受影响阶层(公众构成)都是在不断调整中的,因此向公众征询意见的内容或指标与侧重点就不同,评价指标应进行动态调整。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各要素的权重,可依具体项目的主要因子及对不同位置人群影响的大小采取不同赋值原则,也可根据参与公众的意识差距来制定不同的权重等级。  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的基本指标  (一)参与对象的代表性  

5、公众参与对象的代表性是影响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参与对象对项目的熟悉程度以及调查对象的背景情况都可能影响其代表性。一般情况下城市居民生活直接受项目影响,对项目的关注程度较高,而远离项目选址的群众的关注程度则不够。此外,公众的区域发展意识、思想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都影响其对城市规划持有不同的心态,对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消除距离远近及背景的外界影响,整理分析过程中,采用特尔斐法对不同的对象赋权重值。基本上采用距离占70%、背景占30%的比例计算权重值,具体范围确定依具体项目而定,背景可通过对象的文化层次或职业等加以体现。[1]  (二)公众参与面、参与率和参与度  

6、公众参与面实际上是从公众参与的广度、范围等来考虑的,主要考察公众参与城市规划项目活动的横向范围的程度,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考虑。宏观层面是对一个地区全部规划项目公众参与的广度、范围的描述,而微观层面是关于某个具体规划项目的公众参与广度、范围的描述。  其中宏观层面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公众参与项目数/城市规划项目总数×100%  参与人数/理想参与人数①×100%  ①理想参与人数指的是某个规划项目所影响的公众人群数量,它可以通过专家评估或者特尔菲法得到。  微观层面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1/y系数×实际参与人数/理想参与人数  宏观层面的公式我们易于理解,而微观层面的两个参数则

7、须分别对参与人数广度、范围的比例和参与的公众内部各阶层的人群做进一步的比例分析。借鉴经济学上对基尼系数的定义,我们可以依此对y系数进行如下的阐释(见图1)。  从图1可见,如果存在完全公众参与,那么占公众人数10%的某个社会阶层就应该占参与人数的10%,占公众人数15%的某个社会阶层就应该占参与人数的15%,如此等等。这就得到一条起自原点的45度线———基线。但是实际运作中可能是占公众人数10%的某个社会阶层占参与人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