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

动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

ID:56761808

大小:1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08

动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_第1页
动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_第2页
动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_第3页
动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动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动脉穿刺采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动脉穿刺采血法操作主要用于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用于检测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均有重要意义。动脉穿刺采血操作已经成为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临床护理技术,但该操作需要较高的技术,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如感染、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误刺神经、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穿刺处大出血、筋膜间综合征及穿刺失败等。一、感染【临床表现】1.穿刺部位皮肤有红、肿、热、痛,严重者有脓肿形成,个别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如高热。2.血液培

2、养有细菌生长。【预防措施】1.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遵守操作规程。若怀疑有污染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2.穿刺前认真选择血管,避免在已出现破溃、感染、硬结、皮肤病等情况的部位穿刺。3.采血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5~10分钟。【处理措施】已发生感染者,除对因处理以外,还应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二、皮下血肿【临床表现】1.穿刺点周围皮肤苍白、毛孔增大、皮下肿大、边界清楚。2.严重者,穿刺点周围皮肤青紫,肿块边界不清,水肿加剧。3.患者局部疼痛、灼热、活动受限。【预防措施】1.加强穿刺技能的训练,掌握穿刺技能,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

3、度,缓慢进针,防止穿破动脉后壁,引起出血。2.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增加对动脉的损伤,造成出血不止。3.若压迫止血无效时可以加压包扎,穿刺成功后局部加压止血5-10分钟;或用小沙袋压迫止血15分钟左右,直到不出血为止;凝血机制障碍者及老年人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4.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避免动脉穿刺。【处理措施】1.血肿发生48小时内,可采用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有利于止血。2.48小时后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也可采用烤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3.给予50%的硫酸镁湿敷,使血肿消退,疼痛减轻。4.可

4、内服或外用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以消除血肿。5.如血肿较轻,应观察肿胀范围有无扩展,若肿胀局限,不影响血流时,可暂不行特殊处理;若肿胀加剧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并同时用硫酸镁湿敷。三、假性动脉瘤形成【临床表现】1.危重病患者或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每天需要多次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努析,部分患者经过反复、多次动脉穿刺后,血液通过穿刺处进入周围组织而形成血肿,继而血肿被机化后其表面被内皮覆盖。因此,假性动脉瘤是一种由内皮覆盖的血肿。2.假性血管瘤易活动,血管表浅、管壁薄、突出皮肤表面。3.局部肿块并伴“膨胀性”搏动,肿块可触及收缩期细震颤,可

5、闻及收缩期杂音。若按压肿块近侧动脉,可见肿块缩小,且紧张度减低并停止搏动。【预防措施】1.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穿刺,以免局部瘢痕形成后,使血管壁弹性降低而出血。2.做好宣教工作行动脉穿刺后可采用温度为60~70℃的湿毛巾局部热敷,每天1次,时间为20分钟,防止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处理措施】1.若有小的足背动脉瘤形成,应嘱患者穿宽松的软鞋,以防瘤体受摩擦,引起破裂出血。2.若假性动脉瘤较大且影响功能时,可采用手术直接修补,效果较好。四、误刺神经【临床表现】穿刺时患者若出现肢体麻木或剧烈疼痛,提示有可能刺到周围神经。【预防措施】

6、护士加强个人业务素质,熟悉动脉穿刺血管的解剖位置,掌握血管的走行及深度。做到一针见血,减少刺激。【处理措施】应立即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穿刺。五、动脉痉挛【临床表现】血管痉挛时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可出现麻木、发冷、苍白等缺血症状,而局部无大出血或张力性血肿现象,长时间血管痉挛可导致血管栓塞。【预防措施】1.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消除恐惧等不良心理,使其放松。2.热敷局部血管。【处理措施】1.若出现动脉痉挛,但穿刺针头确定在血管内,可暂停抽血,待血流量。渐进增加后,再行抽血。2.若穿刺未成功,则拔针暂停穿刺,待痉挛解除

7、后再行动脉穿刺。六、血栓形成【临床表现】1.较少见,主要发生在股动脉穿刺时。2.患者主诉穿刺端肢体疼痛、无力。查体可见穿刺端皮肤青紫或苍白,皮温下降,穿刺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预防措施】1.避免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2.拔针后,压迫穿刺点的力度要适中,应做到穿刺处既不渗血,血流又保持通畅;压迫时以指腹仍感到有动脉搏动为宜。【处理措施】若有血栓形成,行尿激酶溶栓治疗。七、穿刺处大出血【临床表现】穿刺针孔处有大量的血液流出;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症状。【预防措施】穿刺后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并嘱患者勿过早活动

8、穿刺肢体。【处理措施】1.如患者出现穿刺口大出血,立即让患者平躺于床上,护士戴无菌手套,用无菌敷料将明胶海绵按压在穿刺点处,直到不出血为止。2.出血量大的患者可遵医嘱输入血制品。八、骨筋膜室综合症【临床表现】因穿刺针管径较粗,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动脉皮口出血不止,而深动脉位于骨筋膜室内,大量出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