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746688
大小:64.4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07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古代寒食禁火只许吃冷食素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古代寒食禁火只许吃冷食“二月江南好风景,故人此日共清明。”这是清代常州诗人黄仲则的诗句。清明节不仅是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春季仪式。常州的民俗专家、著名老房子画家季全保说,常州人清明节的传统老习俗可谓非常丰富,早晨要吃过年时候的大团子,家家户户门框要插柳和桃花枝,扫墓上坟祭祖的时候要飘纸钱。 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 在常武地区,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荆楚岁时记》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寒食节的起源,据说是与春秋的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属介
2、子推有关。重耳流亡国外十余年,介子推护驾有功,当重耳返回故国即位,介子推却躲入深山,避官上位。重耳以放火烧山企图逼出介子推,不料山火却将介子推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民间便有时日禁火之举。在古代寒食禁火,只能吃冷食,家家户户在节前就纷纷制作甜干饼、锅摊饼、冷粥以便下咽充饥,寒食节里街上卖干饼的小贩特别多。有诗云:“草色引开盘马地,萧声催暖卖饧饼。”今天,寒食禁火的习俗早已销声匿迹了。因为连续几天吃冷食毕竟对身体有害,它的消泯应是社会生活形态的进步。但介子推淡泊名利,激流勇退的精神,值得纪念。宋代大
3、文豪苏东坡写的“寒食帖”,就是对寒食节最好的写照和诠释。 早饭吃过年蒸的油煎大团子 常州人清明节一大早,家家户户门框上要插柳条和桃花枝,以鲜艳的红绿祛除隔年的邪祟。为什么要插柳枝?《齐民要术》称:“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门。”清明是鬼节,借柳枝避邪驱鬼也在情理中。还有一说是纪念词人柳永,他死后每年清明节,人们在路边插柳作为悼念,这种习俗也延续下来了。而小孩子则是把柳枝编成圆形环圈戴在头上,或把柳枝连叶带皮捋到顶梢,成一柔软可以抖动的“柳球”。也有人家将艳丽的桃花插在檐下的门环上,以示清明临门,平安报春,藉以
4、辟邪,带来福祉。 除了这些,清明节当天,常州人早饭会吃没有馅的糯米大团子。大团子是春节前就做好了的,放在冷水中泡着,要一直吃到端午节。清明那天,拿出大团子,切成一片一片的下锅用油煎,根据自己的口味放糖或盐。也有人家会放点柳叶在里面,意为添“青”。常州人还有在清明节吃青团子的习俗,做青团子要到田头路边去采一种叫“绿茱头”的野生植物叶子,回来后洗净,揉出绿汁液来,经过滤煮沸后和米粉而做成青团子。 上坟要在墓顶“飘纸钱” 清明是扫墓祭祖的节日。节前,常州人有“上坟”的礼俗。添土修墓的时间多利用在清明节前夕,先将坟上
5、的杂草清除,并加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体模糊不清,还要用油漆描写,使其清晰。以白钱纸放在墓顶,用泥块或瓦片压住,叫做“飘纸钱”。修葺完开始祭拜,点燃香烛,摆上酒菜、糕团,按长幼辈份依次跪拜,同时焚化锭箔。清明节“吃祠堂酒”,也是常武地区人过节的一项活动。扫完墓要到祠堂去,在族长带领下行礼,中午喝祠堂酒,睦族敦宗,祈求祖宗保佑,合家平安。 旧时,清明日常州在东岳大帝及府县城隍庙内,要例行出巡,民间称“出会”。整个出会仪式隆重而整齐,彩旗幡扬,队伍中有云车、踩高跷、掮台阁、烧臂香等等,在城乡极盛。所到之处家家户户在门
6、口设香案迎奉,晚上再度出巡,谓之“夜会”,更是热闹非凡。在出会期间,乡人还会邀请各路戏班,搭戏台唱“春台戏”,引来各路乡亲,通过“春台戏”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家庭和睦。 放“断线鹞”与荡荡秋 清明期间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绿草如茵,城里人也纷纷外出郊游踏青。特别是孩童将柳条做成帽子戴在头上,三五成群在野外放“断线鹞”(即风筝)。民间将清明节视作春季放风筝的最后一天,故称“断线鹞”。因为田里的小麦已经拔节,不能再踏,往往在放鹞子时将线剪断,任其飞去,寓意这年的晦气也同断线的鹞子一起飞走,放走的风筝是不能捡回来的
7、。下午,小孩子们还会在树上挂两根绳子“荡荡秋”玩耍。“寒食清明荡秋千,酷似飞鸟益身体”。记得小时候还有的人家以柳条穿上小麻糕挂于屋内高处,至“立夏”日取下来给小孩吃,以取“高高在上预防疰夏”,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只是一种美好象征。清明节踏青要天气晴朗,农谚有“清明要明,谷雨要淋”、“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晒得柳柳枯,又有干面又有麸”,“龙城闲望爱晴天,何处风光在眼前。寒食桃柳千树开,清明日出万家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