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

ID:56723440

大小:170.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7-06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_第1页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_第2页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_第3页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_第4页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备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单元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单元导读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本单元学习主题,学习要求。2、根据要求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进行预习。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启示。重、难点教学重点:预习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抓出每篇课文的关键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文章中所含的哲理。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准备生活中平凡的小故事,感悟道理。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预设教学过程生成补充学习单元导语一、单元导语导入,引出主题1.师:这节课我们走进“生活是一首哲理诗”这一主题单元,首先我们来

2、读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出示单元导读:成熟的稻穗低垂着头,那是谦虚;渺小的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团结;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那是勤劳……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如繁花一样充满烂漫,岁月如诗一般飘逸着哲理。2.全班读、男女生读、个人读单元导读。3. 批注式双读(老师读没有填词的话,学生读原文,并把老师没读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成熟的稻穗低垂着头,那是        ;渺小的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       ;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

3、,那是        ……                   。生活如繁花一样充满烂漫,岁月如诗一般飘逸着哲理。4.背诵单元导读。交流收获:(板书课题)人生感悟读两遍二、浏览课文,验证主题提示学生:同学们看看本单元有哪几篇课文?有几篇精读课文,有几篇略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本并回答)五篇。(说出五篇文章的名称)(板书相关课文题目)精读课文有三篇,略读课文两篇。通读课文:提示学生:看看每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概括一下(生说出,师指导)联系“导语”(板书:人生感悟哲理)三、单元活动,拓展延

4、伸提示学生: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感受生活是一首哲理诗。先在小组内谈一谈然后请小组代表全班交流:总结: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感受人生的哲理吧。板书设计单元导读《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人生感悟教后反思单元第三单元单元主题人生感悟课型精读课学弈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课文,自读自悟并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

5、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在利用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讲述的道理。教学准备布置学生了解孟子的生平资料。教学讲授法、讨论法方法预设教学过程生成补充一、引读“单元导语”学生们,法国作家帕斯卡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雕塑家罗丹有件著名的雕塑,叫“思想者”。人与动物、植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是能思想的。生活中

6、的小事,常常能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这节课,让我们开始第三单元的学习。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默读单元导语,画出本单元学习重点,齐读单元导语。教师在此基础上强调: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1)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2)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试着在习作中运用。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在本学期学习中,要更多地自读、自悟,认真地读书、作文,提高语文各项能力。二、导入新课1、回忆总结,引导学法。我们以前学过哪则文言文?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出“

7、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方法。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则,这节课学习第一则《学弈》。“学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关于本文作者孟子,你又了解哪些?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孟子的简介。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位互读检查。2、出示课件,听教师范读,用笔标出停顿的地方。本文朗读时,句中可作如下停顿: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8、/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3、学生自读,指名读。4、小组比赛读。5、全班齐读。四、结合注释,理解内容1、结合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在本子上写出每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在理解疑难问题的过程中,相机对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关注几个含有“之”字的句子,弄清“之”代指的是什么。)3、交流分享,理解大意。引导学生在结合注释理解的基础上,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