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714172
大小:7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7-05
《科学课听课体会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课听课体会高密市第二实现小学陈英俊3月9日上午,在二实小观摩了由孙玉红和管目荣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的《水和水蒸气》和《导体与绝缘体》,收获颇丰,体会如下:一.《水和水蒸气》(一).蒸发概念的建构《水和水蒸气》是一节堪称完美的科学探究课,从富有创意的抹布在小黑板上书写“水”入手,学生一开始的介绍就充满了童趣,在笑声中拉开了活动序幕。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水在不断的蒸发。然后学生举证,巩固这一要点,将概念建构在学生生活积累的基础上,我认为这是这节课的设计一个亮点。将水蒸发的一个过程结合学生的体验呈现出来,让学生看到
2、水的蒸发这一过程是重要的,只有建立在学生观察的经历过程中,才能让学生认可,才能牢固建构“蒸发”这一概念。(二).凝结概念的建构首先,通过在温水杯上覆盖玻璃片,让学生看到了水蒸气有“遇冷凝结”这一特点;然后,通过玻璃片上的水珠产生的解释以及学生对生活中“凝结”现象的举例,有效建构了“凝结”这一概念,学生在不完全归纳的推理下,经历了科学的概念建构过程。此处我认为学生对于凝结过程的举证使得建构概念的过程变得有趣、有效和科(三)、促进思维发展的特点分析整节课充满了挑战和跌宕起伏,学生都是在思维的波涛中度过,思维的发展
3、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同时密切关注并应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得课堂显示了思维发展既有依托又有发展高度。1.紧扣学生的思维点。我认为三年级学生有着思维容量小、思维持续性不持久等特点,进行长时间的科学探究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科学探究中容易转移探究主题,适宜“游击战”式的探究形式,当新鲜的探究材料不断呈现的转换过程中,能够牢牢的吸引容易散乱的思维点,将此年段的学生紧紧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思维点上。在《水和水蒸气》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明显能够感受到这一点的成功。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的问题,学生几乎没有休整的时间,思维都在旋转
4、过程中,其他环节同样如此,我认为,三年级学生,问题太大、时间太长,思维容易出现疲软和涣散的空间,积极利用材料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既不产生思维的困顿,又持续了思维的力度。2.紧扣学生的生活点水的蒸发是学生极具生活经历的一个教学内容,如何将生活的经历有效丰富课堂概念的建构过程中来,本节课几乎囊括了生活经历中关于水蒸发和凝结能够搜罗的全部认知:大江大河中的水的蒸发、教室内水杯和地上积水的蒸发、水蒸气遇冷玻璃片的凝结、水蒸气遇冰水杯的凝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棒冰的凝结、冬天早晨窗户上水蒸气的凝结等等,学生的所有对水蒸气
5、和凝结的生活经历在本节课上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并为丰富科学概念的建构得到了有力的弥补。3.紧扣科学的逻辑点逻辑推理有两种常见的形式--------演绎和归纳。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具体的推理过程,归纳推理是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过程。科学发展史上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一个常见的应用过程,虽然是有科学哲学家以及激进建构主义对此的不断攻击和否定,但是到目前为止不完全归纳法始终还是一个重要的科学推理的方法,穷尽所有是科学概念建构中的思想,但是科学家们始终没有放弃这样的一个思想。在《水和水蒸气》这节课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种推
6、理过程在三年级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二.《导体和绝缘体》一,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课堂中学生突然出现的不同声音不能以一句简单的话语轻描谈写地放过。教师要设法机敏地抓住那些产生于动态中的问题,将一个学生的问题化为全班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探究性,富有创意和动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的价值,产生不断创意新的求知欲望。二是教师要善于引导,使课堂上产生思维的碰撞,必要时将其引向解决,逐步将其引导,使其自己去探究,找出解决方法,这样学生感到的不只是自己积极的思维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
7、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教学活动步步深入,富有活力。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又有效地运用可利用的资源及科学方法去进行学习和研究,在行为参与的过程中,逐步习得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这正是“思中做,做中思”的理念的所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